~~急!!!想問關於"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解釋 + (史例 or 事例)

2007-02-20 5:57 am
如題~~~~

回答 (3)

2007-02-20 6:03 am
✔ 最佳答案
假使我們只是在學,而不從實際做事情過程當中思惟觀察、抉擇的話,那還是茫然無所得。罔就是迷惘,也就是對聖賢真正要告訴我們的,我們該學的內涵還是一無所知,所以夫子強調學了以後還要努力去思惟。

  反之,思而不學又如何呢?則殆!不是我自己動腦筋不斷地去思惟就可以,還要很認真地去學,然後透過思惟,才能夠真正把握住精髓。我們常常看見世間有一些人很固執,雖然他也會很專注地去觀察思惟,但是因為他沒有善學,所以所緣的層面既不廣、又不深,只局限在他自己所經驗到的小圈子當中。一個人的經驗總是有限,不可能看見非常廣泛的內涵。正因為他不斷地思惟,所以認識的層面會比普通人以及他自己原來的狀態更深了一層,但也因此比較容易陷在自我的範圍裡,這也就是「殆」的行相﹔實際上是錯了,而且又陷在裡面,那就更麻煩了!

  所以學、思二者相輔相成,學像吃東西,思就像去消化它,如果光吃而不能消化的話,肚子會出毛病;同樣地,消化很好但肚子裡沒東西的話,會把腸胃消化系統弄壞掉。
參考: ^^
2007-02-20 6:23 am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不思則罔。」學是學習。皇《疏》說是學舊文,其意就是讀聖人書。思是研究。包咸說為尋思。罔,包注為「罔然」,皇《疏》另一解釋,即是「誣罔」。依包氏說,讀書而不尋思書中的義理,則罔然無所得。依皇《疏》說,讀聖人書,而不精思其義,以致行用乖僻,此是誣罔聖人之道。罔字之義,包注就學者方面解釋,皇《疏》就聖人方面解釋,罔字實有這兩方面意義,可以合講。 「思而不學則殆。」何晏注:「不學而思,終卒不得,徒使人精神疲殆。」劉氏《正義》說:「殆與怠同。」何注之意,不讀書,只憑自己思索,終無所得,徒使人精神疲怠而已。朱子《集注》:「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王念孫《讀書雜誌》,引《史記扁鵲傳》裡「拙者疑殆」說:「此殆字,非危殆之殆。殆亦疑也。古人自有復語耳。」王氏又引《公羊傳》襄公四年何休注:「殆,疑也。」因而指出《論語為政篇》思而不學則殆的「殆」字,亦作疑字講。其意是說,思而不學,「無所依據,則疑而不決也。」王氏之子王引之,在其《經義述聞》裡,亦以殆作疑講。他說:「思而不學,則事無徵驗,疑不能定也。」依王氏說,殆作疑字講,甚合經義。
2007-02-20 6:05 am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殆:危殆,疑不能定。
語釋:
孔子說:只知學習,不加思索,終於迷惘而無所得;只靠思索,不知學習,那就不切於事而危疑不安了。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45: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19000051KK0319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