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資料

2007-02-19 6:42 pm
我要蘇東坡的生平,詩集等資料
總之同佢有關的資料都說出來

回答 (8)

2007-02-19 6:46 pm
✔ 最佳答案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全才。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1]」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家世
宋代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三蘇」。其名「軾」原意為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編輯] 仕途
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神宗時蘇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四十三歲時,發生了著名的李定「烏臺詩案」,他因此事入獄,幾死,其弟蘇轍自請貶職以輕其罪才得以保全,翌年被貶至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被章惇貶謫至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終年六十六歲。南宋時追諡文忠。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他在各地居官清正,為民興利除弊,政績頗多,口碑甚佳,杭州西湖的蘇堤就是實證。


[編輯] 軼聞
宋仁宗嘉佑二年,蘇軾與蘇轍一同進京參加會考。蘇軾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得到考官梅堯臣的青睞,並推薦給主試官歐陽修。歐陽修亦十分讚賞,原本欲拔擢為第一,但又怕該文為自己的門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列為第二。結果試卷拆封後才發現該文為蘇軾所作,而取為第一的卻是曾鞏的作品,正是陰錯陽差,弄巧成拙。到了禮部複試時,蘇軾再以《春秋對義》取為第一。

關於刑賞忠厚之至論中的一段內容:「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當時眾考官評議時皆不知其典故,後來拆封放榜後知道是蘇軾所作,歐陽修便問蘇軾出於何典。蘇軾回答在《三國志·孔融傳》中。歐陽修翻查後仍找不到,再次詢問蘇軾,蘇軾答:「曹操滅袁紹,以紹子袁熙妻甄宓賜子曹丕。孔融云:『即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驚,問出於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歐陽修聽畢恍然大悟,大大稱讚蘇軾博學強記又能活用。原本歐陽修只是讚賞蘇軾的文才,一番問答後更是對蘇軾的膽識與聰穎讚譽有加。

宋哲宗元祐四年七月三日,到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間,浙西一帶大雨不止,太湖氾濫,莊稼大片被淹。組織民工疏濬西湖,築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是為蘇堤。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軾做的這件好事,人人都誇他是個賢明的父母官。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收到後,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濬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文風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答謝民師書》中曾自謂:「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 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黃州詞,是蘇詞的奇觀;黃州文,則是蘇文的高峰;《赤壁賦》是其高峰之巔。


[編輯] 詩風
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對後人影響也最大的是抒發人生感慨和歌詠自然景物的詩篇。表現出宋詩重理趣,好議論的特徵。《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元豐四年暮春三月,東坡寫下《黃州寒食詩帖》。此帖為兩首五言古風,詩句沉鬱蒼勁,低回長歎,極富感染力。其書法筆力沉勁,氣勢磅礴,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後世譽為《蘭亭序》、《祭侄文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黃庭堅在此帖後題跋:「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
現存三百四十多首,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在中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對後代很有影響,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

從宋代開始,蘇軾作品的注本不斷出現,較著名有:
詩注
查慎行《補注東坡編年詩》
馮應榴《蘇文忠詩合注》
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
孔凡禮點校的《蘇軾詩集》,中華書局1982年出版
文注
南宋邱曄編注的選本《經進東坡文集事略》
明末茅維的《東坡先生全集》,
孔凡禮點校的《蘇軾文集》,中華書局1986年出版。
詞注
近人朱祖謀的編年本《東坡樂府》
今人龍榆生的《東坡樂府箋》。

2007-02-19 10:48:17 補充:
書法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顔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詩文有《東坡七集》等。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另,今傳《蘇沈良方》是在沈括《良方》基礎上,增益蘇軾的醫藥雜說而成。

2007-02-19 10:48:41 補充:
作家李敖評論蘇軾雖是達者,「但他的思想水準只是超級文人式的,最高境界止於《赤壁賦》,並沒有思想家式的細膩與深入。又摻入佛、道及民間迷信,行為上搞求雨、煉丹,境界有低段出現。他的政治觀點尤其舊派,比王安石差多了,真所謂「汝唯多學而識之,望道而未見也」了。國學大師錢穆說:「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裡見。但蘇東坡的儒學境界並不高,但在他處艱難的環境中,他的人格是偉大的,像他在黃州和後來在惠州、瓊州的一段。那個時候詩都好,可是一安逸下來,就有些不行,詩境未免有時落俗套。東坡詩之長處,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靜不如王摩詰,其忠懇不如杜工部。」
參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07-02-19 10:10 pm
蘇軾,宋朝眉山人,自號東坡居士,是我國有名的大文學家,所作詩詞歌賦、道德文章,傳誦至今。他因仕途坎坷,屢次被貶,晚年修道至為虔誠,六十六歲去世那年,終於得道。他的一生遭遇為何那樣不如意呢?如果我們知道他的前兩世因果,就不難明白了。
  從前有一寺廟,有兩位住持:悟號與達號。有一天師弟達號下山閒逛,走到三叉路口,忽看到一女嬰被棄在路旁,啼哭不止,就將棄嬰抱起,給一個無兒無女的老翁撫養。十六年後,達號有次下山,走到三叉路口,想起往事,就到老翁家中探望。老翁說:

  「這女孩兒,我把她取名碧蓮,長得聰明伶俐,也很嫻靜,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

  達號想看看碧蓮,但老翁說,不知她肯不肯。就到屋裡問碧蓮,碧蓮說:

  「師父是我的救命恩人,我當然要去拜見他了。」

  碧蓮跟老翁出來,達號看見她美麗非凡,動了愛慕之心,便賄賂老翁,晚上將碧蓮送到寺中。半年後,師兄悟號有一天坐禪時,得知師弟與碧蓮有私,就想勸誡他,那天正是八月十五日。悟號辦了一桌齋筵果品,請達號過來共餐。師兄在席中向師弟說:

  「今夜是中秋佳節,咱兩人以蓮花為題,各吟詩一首助助興吧。」

  師弟遵照師兄之意先吟:

  「日照紅霞滿池中,含盡秋風幾度長,斜臥一枝偏點水,呈芳萬紫紅蓮香。」

  師兄隨即和詩:

  「月映碧霞遍池中,迎秋沾露夜轉長,熱茗同賞中秋月,碧蓮賽過紅蓮香。」

  師弟一聽,便知師兄已窺破他與碧蓮的私情,含羞帶愧,不辭而別。回去給老翁數兩銀子,說「你們下山去吧,隨便愛到哪裡便到哪裡,今後不必再惦念我了。」

  然後作一首遺偈給悟號師兄:

  「吾年四十七,萬事要歸一,只因念頭差,今朝去得急,對汝悟和尚,何勞苦求乞,幻聲如雷電,依舊沖天密。」

  達號寫好,放在桌上,便撞壁自盡。悟號已證宿命通,看此偈知師弟沒有十分懺悔之心,必落畜生道。悟號將達號埋葬後,不覺過了數月,一天下山勸世渡人,走到一鄉村,看見一隻白雄雞,在路邊追逐母雞,悟號慧眼一照,正是師弟轉世的,就罵道:

  「你前世在寺中與碧蓮做出醜事,污穢三寶,今日在路邊如此,豈不又觸犯三光?」

  悟號向雞主人說,把雞賣給他,養在寺中叫更,主人說:

  「既然是師父要養,就送給師父好了。」

  悟號將白雄雞帶叵寺院,挖去左眼,折斷右腳,關進籠裡,掛在寺院門口,讓他早晚聽經聞法。這隻白雄雞蒙師父授記,得轉回人身,投在蘇州府蘇家出世,即是蘇東坡。

  悟號知道師弟已投胎轉世到蘇家,為了渡化他,也脫凡胎出世,投在蘇州府陳家,名瑞鄉。十六歲時,上京考試,中了一甲進士。那天正逢四月初八佛祖聖誕,虎岳寺的一個和尚進宮領香油錢。陳瑞鄉碰到他,就問到哪裡去。和尚說要入宮見皇后,領錢供佛。陳瑞鄉說:「帶我跟你入內宮看看皇后,好嗎?」

  「你是俗家人,我怎麼敢帶你呢?哦,對了!你可以打扮成和尚模樣,將僧帽戴上,僧袍穿好,同我一齊進去吧。」

  皇后眼尖,看出陳瑞鄉不是真和尚,命人扯落僧帽,一見留有頭髮,怒斥和尚:

  「你好大膽子,竟敢帶俗家人進宮!」

  「皇后明察,我們僧家收的徒弟,到十六歲才剃頭取法號。」

  「你這徒弟今年多大年紀?」

  「十六歲了,不過他是剛才我在路上新收的徒弟,要回到寺中,才能剃髮。」

  「本應降罪,帶念今天是吉日,特赦一次。他就叫佛印吧。」

  陳瑞鄉就這樣陰錯陽差地當了虎岳寺的一名和尚。因為他是有慧根的,也是乘願再來的,數月後就開悟,能知過去未來。

  再說蘇東坡十八歲那年上京赴試,也高中二甲進士。先鳳翔府判官,後入召直史館,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被貶到杭州當通判。後又因詩作有訕謗朝廷命官之嫌,被捕下獄。王安石變法失敗,才被召為翰林承旨,歷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但他為官清正,不善逢迎,王安石部下得勢後,又被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再貶為瓊州別駕。到晚年才赦回,提舉玉局觀。

  當蘇東坡為杭州為杭州通判時,佛印知機緣已成緣,就想來點化他了。

  佛印向衙門皂隸說:

  「我今天特來見你老爺,你與我通報去,說外面有一位詩僧求見。」

  「你這和尚口氣好大,我老爺曾為翰林院大學士,在朝廷吟有多少好詩,哪一個人不欽敬?你竟敢自誇為詩僧。」

  「不必多言,去稟就是。」

  皂隸入稟,蘇東坡就先叫佛印對對子,果然對得甚妙,再叫他以虎岳寺為題,吟詩一首。佛印吟道:「虎岳一老僧,要解無根樹,能取天邊月,會點海底燈,拿得南山虎,捉了北海龍,腦中藏金線,諸般件件能。」

  蘇東坡一讀,果然是詩僧,就請他入內相見。佛印要求開門進去,東坡應允,但心中不悅,看他從中門進來,就吟道:

  「江水滔滔不斷頭,只因水落向東流。」

  佛印馬上接道:

  「昨日虎岳山上坐,一輪明月照蘇州。」

  蘇東坡一聽便知佛印已有神通,因詩中的弦外之音即讚他做官清廉,守正不阿,因此便引為知己,且一見如故(因上輩子即為師兄弟)。從此他們就經常在一起參禪論道。有一次蘇東坡做了一首詩: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自以為悟道,八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都吹不動了,得意洋洋地叫人拿給佛印看,哪知佛印批了一句: 「放屁!」蘇東坡氣壞了,就過江找佛印理論,佛印卻已在門口寫上兩句: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蘇東坡只有甘拜下風,終於拜佛印為師,曾作詩偈:

  「識破紅塵就出家,五湖四海放丹砂,飢餐松柏山花子,渴飲清泉漫錦茶,船沈採煉乾坤老,睡摘蟠桃會上花,我今已作神仙客,不在宋朝金榜誇。」

  佛印見蘇東坡果然真心要持齋修行,也作一首,勉勵他矢志向道:

  「天地一輪磨,輪迴無盡年,華屋量人斗,嬌妻渡客船,田園身後事,兒女眼前花,人生如寄居,超出是神仙。」

  以後,蘇東坡就真正看穿榮華富貴,不過是虛花假景,時時跑到虎岳寺去請教佛印師父,加緊堅修苦功,勇猛精進,不久悟知前世之因,後修成羅漢果位。

蘇東坡去世後,宋徽宗謚號「文忠」,也肯定了他的文學地位與忠心愛國的精神。
參考: yahoo
2007-02-19 7:18 pm
[編輯] 生平

[編輯] 家世
宋代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三蘇」。其名「軾」原意為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編輯] 仕途
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神宗時蘇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四十三歲時,發生了著名的李定「烏臺詩案」,他因此事入獄,幾死,其弟蘇轍自請貶職以輕其罪才得以保全,翌年被貶至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被章惇貶謫至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終年六十六歲。南宋時追諡文忠。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他在各地居官清正,為民興利除弊,政績頗多,口碑甚佳,杭州西湖的蘇堤就是實證。


[編輯] 軼聞
宋仁宗嘉佑二年,蘇軾與蘇轍一同進京參加會考。蘇軾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得到考官梅堯臣的青睞,並推薦給主試官歐陽修。歐陽修亦十分讚賞,原本欲拔擢為第一,但又怕該文為自己的門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列為第二。結果試卷拆封後才發現該文為蘇軾所作,而取為第一的卻是曾鞏的作品,正是陰錯陽差,弄巧成拙。到了禮部複試時,蘇軾再以《春秋對義》取為第一。

關於刑賞忠厚之至論中的一段內容:「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當時眾考官評議時皆不知其典故,後來拆封放榜後知道是蘇軾所作,歐陽修便問蘇軾出於何典。蘇軾回答在《三國志·孔融傳》中。歐陽修翻查後仍找不到,再次詢問蘇軾,蘇軾答:「曹操滅袁紹,以紹子袁熙妻甄宓賜子曹丕。孔融云:『即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驚,問出於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歐陽修聽畢恍然大悟,大大稱讚蘇軾博學強記又能活用。原本歐陽修只是讚賞蘇軾的文才,一番問答後更是對蘇軾的膽識與聰穎讚譽有加。

宋哲宗元祐四年七月三日,到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間,浙西一帶大雨不止,太湖氾濫,莊稼大片被淹。組織民工疏濬西湖,築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是為蘇堤。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軾做的這件好事,人人都誇他是個賢明的父母官。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收到後,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濬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編輯] 風格

蘇軾的書法作品《寒食帖》
[編輯] 文風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答謝民師書》中曾自謂:「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 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黃州詞,是蘇詞的奇觀;黃州文,則是蘇文的高峰;《赤壁賦》是其高峰之巔。


[編輯] 詩風
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對後人影響也最大的是抒發人生感慨和歌詠自然景物的詩篇。表現出宋詩重理趣,好議論的特徵。《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元豐四年暮春三月,東坡寫下《黃州寒食詩帖》。此帖為兩首五言古風,詩句沉鬱蒼勁,低回長歎,極富感染力。其書法筆力沉勁,氣勢磅礴,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後世譽為《蘭亭序》、《祭侄文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黃庭堅在此帖後題跋:「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


[編輯] 詞風
現存三百四十多首,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在中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對後代很有影響,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


[編輯] 書法
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顔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


[編輯] 畫風
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認爲「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編輯] 著作
詩文有《東坡七集》等。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另,今傳《蘇沈良方》是在沈括《良方》基礎上,增益蘇軾的醫藥雜說而成。


[編輯] 評價
作家李敖評論蘇軾雖是達者,「但他的思想水準只是超級文人式的,最高境界止於《赤壁賦》,並沒有思想家式的細膩與深入。又摻入佛、道及民間迷信,行為上搞求雨、煉丹,境界有低段出現。他的政治觀點尤其舊派,比王安石差多了,真所謂「汝唯多學而識之,望道而未見也」了。
國學大師錢穆說:「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裡見。但蘇東坡的儒學境界並不高,但在他處艱難的環境中,他的人格是偉大的,像他在黃州和後來在惠州、瓊州的一段。那個時候詩都好,可是一安逸下來,就有些不行,詩境未免有時落俗套。東坡詩之長處,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靜不如王摩詰,其忠懇不如杜工部。」
2007-02-19 6:59 pm
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東坡,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網路上已有許多介紹東坡的生平事蹟,在此我就不多做細部介紹。

東坡一生在官場上起落很大,得意時,擔任翰林學;不得意時,被貶到地方當閒官,甚至下牢獄、放逐到海外的瓊州〈今海南島〉。

在政治上,東坡堅持客觀、理性的就事論事,不計私情,敢說敢言。就因為他這種政治性格,所以欣賞他的人很欣賞他,討厭他的人很討厭他。

東坡的興趣廣泛,他喜歡書法,他的字曾被他的好友(也是他的學生)黃庭堅善意譏笑為「蛤蟆」的蘇體,位居北宋四大家之首。他喜歡繪畫,自然是王維式的「文人畫」,連唐代吳道子的畫也敢批評;他喜歡音樂,自幼就憑著天資與勇氣,一刀劈響了祖傳的「雷氏琴」;他喜歡醫學,在黃州用「聖散子」藥方,就活了許多身患時疫的百姓;他喜歡釀酒,寫了《蜜酒歌》、《真一酒歌》。此外,他還舉辦一次農具革新,自製了一具「秧馬」,參與設計並創建了中國第一自來水工程〈廣州自來水引水工程〉;辦了兩次自來水工程,修築了杭州蘇堤和惠州蘇堤。他種地,獲得了好收成;他崇尚信仰,有許多佛門朋友;他喜愛圍棋,今日圍棋定石中,尚有「東坡定石」的圍棋棋譜;他懂烹飪,是個美食家,至今尚有「東坡肉」傳世;他煉氣功和煉丹......,幾乎是無所不通的人。

東坡的思想比較複雜,可以說是融儒、道、佛三家於一體。在政治上他懷抱著儒家經世濟時的理想,希望能夠為國民做一番事業;可是,生活上他卻傾向於佛、老兩家的曠達恬淡。這形成了他的性格有儒家兼濟的抱負,佛老的曠達,胸襟瀟灑,達觀豪放。
2007-02-19 6:51 pm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全才。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1]」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生平

家世
宋代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三蘇」。其名「軾」原意為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仕途
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神宗時蘇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四十三歲時,發生了著名的李定「烏臺詩案」,他因此事入獄,幾死,其弟蘇轍自請貶職以輕其罪才得以保全,翌年被貶至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被章惇貶謫至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終年六十六歲。南宋時追諡文忠。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他在各地居官清正,為民興利除弊,政績頗多,口碑甚佳,杭州西湖的蘇堤就是實證。

軼聞
宋仁宗嘉佑二年,蘇軾與蘇轍一同進京參加會考。蘇軾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得到考官梅堯臣的青睞,並推薦給主試官歐陽修。歐陽修亦十分讚賞,原本欲拔擢為第一,但又怕該文為自己的門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列為第二。結果試卷拆封後才發現該文為蘇軾所作,而取為第一的卻是曾鞏的作品,正是陰錯陽差,弄巧成拙。到了禮部複試時,蘇軾再以《春秋對義》取為第一。

關於刑賞忠厚之至論中的一段內容:「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當時眾考官評議時皆不知其典故,後來拆封放榜後知道是蘇軾所作,歐陽修便問蘇軾出於何典。蘇軾回答在《三國志·孔融傳》中。歐陽修翻查後仍找不到,再次詢問蘇軾,蘇軾答:「曹操滅袁紹,以紹子袁熙妻甄宓賜子曹丕。孔融云:『即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驚,問出於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歐陽修聽畢恍然大悟,大大稱讚蘇軾博學強記又能活用。原本歐陽修只是讚賞蘇軾的文才,一番問答後更是對蘇軾的膽識與聰穎讚譽有加。

宋哲宗元祐四年七月三日,到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間,浙西一帶大雨不止,太湖氾濫,莊稼大片被淹。組織民工疏濬西湖,築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是為蘇堤。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軾做的這件好事,人人都誇他是個賢明的父母官。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收到後,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濬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風格


文風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答謝民師書》中曾自謂:「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 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黃州詞,是蘇詞的奇觀;黃州文,則是蘇文的高峰;《赤壁賦》是其高峰之巔。

詩風
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對後人影響也最大的是抒發人生感慨和歌詠自然景物的詩篇。表現出宋詩重理趣,好議論的特徵。《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元豐四年暮春三月,東坡寫下《黃州寒食詩帖》。此帖為兩首五言古風,詩句沉鬱蒼勁,低回長歎,極富感染力。其書法筆力沉勁,氣勢磅礴,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後世譽為《蘭亭序》、《祭侄文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黃庭堅在此帖後題跋:「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

詞風
現存三百四十多首,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在中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對後代很有影響,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

書法
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顔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

畫風
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認爲「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著作
詩文有《東坡七集》等。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另,今傳《蘇沈良方》是在沈括《良方》基礎上,增益蘇軾的醫藥雜說而成。

評價
作家李敖評論蘇軾雖是達者,「但他的思想水準只是超級文人式的,最高境界止於《赤壁賦》,並沒有思想家式的細膩與深入。又摻入佛、道及民間迷信,行為上搞求雨、煉丹,境界有低段出現。他的政治觀點尤其舊派,比王安石差多了,真所謂「汝唯多學而識之,望道而未見也」了。
國學大師錢穆說:「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裡見。但蘇東坡的儒學境界並不高,但在他處艱難的環境中,他的人格是偉大的,像他在黃州和後來在惠州、瓊州的一段。那個時候詩都好,可是一安逸下來,就有些不行,詩境未免有時落俗套。東坡詩之長處,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靜不如王摩詰,其忠懇不如杜工部。」

注本
從宋代開始,蘇軾作品的注本不斷出現,較著名有:

詩注
查慎行《補注東坡編年詩》
馮應榴《蘇文忠詩合注》
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
孔凡禮點校的《蘇軾詩集》,中華書局1982年出版
文注
南宋邱曄編注的選本《經進東坡文集事略》
明末茅維的《東坡先生全集》,
孔凡禮點校的《蘇軾文集》,中華書局1986年出版。
詞注
近人朱祖謀的編年本《東坡樂府》
今人龍榆生的《東坡樂府箋》。
2007-02-19 6:47 pm
蘇軾

姓名
中文: 蘇軾
拼音: Sū Shì
威妥瑪拼音: Su¹ Shih⁴
字: 子瞻,一字和仲
別稱: 蘇東坡
東坡居士


蘇軾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全才。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1]」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家世
宋代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三蘇」。其名「軾」原意為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仕途
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神宗時蘇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四十三歲時,發生了著名的李定「烏臺詩案」,他因此事入獄,幾死,其弟蘇轍自請貶職以輕其罪才得以保全,翌年被貶至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被章惇貶謫至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終年六十六歲。南宋時追諡文忠。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他在各地居官清正,為民興利除弊,政績頗多,口碑甚佳,杭州西湖的蘇堤就是實證。

軼聞
宋仁宗嘉佑二年,蘇軾與蘇轍一同進京參加會考。蘇軾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得到考官梅堯臣的青睞,並推薦給主試官歐陽修。歐陽修亦十分讚賞,原本欲拔擢為第一,但又怕該文為自己的門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列為第二。結果試卷拆封後才發現該文為蘇軾所作,而取為第一的卻是曾鞏的作品,正是陰錯陽差,弄巧成拙。到了禮部複試時,蘇軾再以《春秋對義》取為第一。

關於刑賞忠厚之至論中的一段內容:「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當時眾考官評議時皆不知其典故,後來拆封放榜後知道是蘇軾所作,歐陽修便問蘇軾出於何典。蘇軾回答在《三國志·孔融傳》中。歐陽修翻查後仍找不到,再次詢問蘇軾,蘇軾答:「曹操滅袁紹,以紹子袁熙妻甄宓賜子曹丕。孔融云:『即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驚,問出於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歐陽修聽畢恍然大悟,大大稱讚蘇軾博學強記又能活用。原本歐陽修只是讚賞蘇軾的文才,一番問答後更是對蘇軾的膽識與聰穎讚譽有加。

宋哲宗元祐四年七月三日,到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間,浙西一帶大雨不止,太湖氾濫,莊稼大片被淹。組織民工疏濬西湖,築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是為蘇堤。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軾做的這件好事,人人都誇他是個賢明的父母官。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收到後,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濬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風格

蘇軾的書法作品《寒食帖》
[編輯] 文風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答謝民師書》中曾自謂:「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 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黃州詞,是蘇詞的奇觀;黃州文,則是蘇文的高峰;《赤壁賦》是其高峰之巔。

詩風
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對後人影響也最大的是抒發人生感慨和歌詠自然景物的詩篇。表現出宋詩重理趣,好議論的特徵。《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元豐四年暮春三月,東坡寫下《黃州寒食詩帖》。此帖為兩首五言古風,詩句沉鬱蒼勁,低回長歎,極富感染力。其書法筆力沉勁,氣勢磅礴,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後世譽為《蘭亭序》、《祭侄文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黃庭堅在此帖後題跋:「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

詞風
現存三百四十多首,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在中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對後代很有影響,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

書法
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顔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

畫風
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認爲「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著作
詩文有《東坡七集》等。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另,今傳《蘇沈良方》是在沈括《良方》基礎上,增益蘇軾的醫藥雜說而成。

評價
作家李敖評論蘇軾雖是達者,「但他的思想水準只是超級文人式的,最高境界止於《赤壁賦》,並沒有思想家式的細膩與深入。又摻入佛、道及民間迷信,行為上搞求雨、煉丹,境界有低段出現。他的政治觀點尤其舊派,比王安石差多了,真所謂「汝唯多學而識之,望道而未見也」了。
國學大師錢穆說:「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裡見。但蘇東坡的儒學境界並不高,但在他處艱難的環境中,他的人格是偉大的,像他在黃州和後來在惠州、瓊州的一段。那個時候詩都好,可是一安逸下來,就有些不行,詩境未免有時落俗套。東坡詩之長處,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靜不如王摩詰,其忠懇不如杜工部。」

注本
從宋代開始,蘇軾作品的注本不斷出現,較著名有:

詩注
查慎行《補注東坡編年詩》
馮應榴《蘇文忠詩合注》
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
孔凡禮點校的《蘇軾詩集》,中華書局1982年出版
文注
南宋邱曄編注的選本《經進東坡文集事略》
明末茅維的《東坡先生全集》,
孔凡禮點校的《蘇軾文集》,中華書局1986年出版。
詞注
近人朱祖謀的編年本《東坡樂府》
今人龍榆生的《東坡樂府箋》。
參考: wikipedia
2007-02-19 6:45 pm
蘇軾,宋朝眉山人,自號東坡居士,是我國有名的大文學家,所作詩詞歌賦、道德文章,傳誦至今。他因仕途坎坷,屢次被貶,晚年修道至為虔誠,六十六歲去世那年,終於得道。他的一生遭遇為何那樣不如意呢?如果我們知道他的前兩世因果,就不難明白了。
  從前有一寺廟,有兩位住持:悟號與達號。有一天師弟達號下山閒逛,走到三叉路口,忽看到一女嬰被棄在路旁,啼哭不止,就將棄嬰抱起,給一個無兒無女的老翁撫養。十六年後,達號有次下山,走到三叉路口,想起往事,就到老翁家中探望。老翁說:

  「這女孩兒,我把她取名碧蓮,長得聰明伶俐,也很嫻靜,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

  達號想看看碧蓮,但老翁說,不知她肯不肯。就到屋裡問碧蓮,碧蓮說:

  「師父是我的救命恩人,我當然要去拜見他了。」

  碧蓮跟老翁出來,達號看見她美麗非凡,動了愛慕之心,便賄賂老翁,晚上將碧蓮送到寺中。半年後,師兄悟號有一天坐禪時,得知師弟與碧蓮有私,就想勸誡他,那天正是八月十五日。悟號辦了一桌齋筵果品,請達號過來共餐。師兄在席中向師弟說:

  「今夜是中秋佳節,咱兩人以蓮花為題,各吟詩一首助助興吧。」

  師弟遵照師兄之意先吟:

  「日照紅霞滿池中,含盡秋風幾度長,斜臥一枝偏點水,呈芳萬紫紅蓮香。」

  師兄隨即和詩:

  「月映碧霞遍池中,迎秋沾露夜轉長,熱茗同賞中秋月,碧蓮賽過紅蓮香。」

  師弟一聽,便知師兄已窺破他與碧蓮的私情,含羞帶愧,不辭而別。回去給老翁數兩銀子,說「你們下山去吧,隨便愛到哪裡便到哪裡,今後不必再惦念我了。」

  然後作一首遺偈給悟號師兄:

  「吾年四十七,萬事要歸一,只因念頭差,今朝去得急,對汝悟和尚,何勞苦求乞,幻聲如雷電,依舊沖天密。」

  達號寫好,放在桌上,便撞壁自盡。悟號已證宿命通,看此偈知師弟沒有十分懺悔之心,必落畜生道。悟號將達號埋葬後,不覺過了數月,一天下山勸世渡人,走到一鄉村,看見一隻白雄雞,在路邊追逐母雞,悟號慧眼一照,正是師弟轉世的,就罵道:

  「你前世在寺中與碧蓮做出醜事,污穢三寶,今日在路邊如此,豈不又觸犯三光?」

  悟號向雞主人說,把雞賣給他,養在寺中叫更,主人說:

  「既然是師父要養,就送給師父好了。」

  悟號將白雄雞帶叵寺院,挖去左眼,折斷右腳,關進籠裡,掛在寺院門口,讓他早晚聽經聞法。這隻白雄雞蒙師父授記,得轉回人身,投在蘇州府蘇家出世,即是蘇東坡。

  悟號知道師弟已投胎轉世到蘇家,為了渡化他,也脫凡胎出世,投在蘇州府陳家,名瑞鄉。十六歲時,上京考試,中了一甲進士。那天正逢四月初八佛祖聖誕,虎岳寺的一個和尚進宮領香油錢。陳瑞鄉碰到他,就問到哪裡去。和尚說要入宮見皇后,領錢供佛。陳瑞鄉說:「帶我跟你入內宮看看皇后,好嗎?」

  「你是俗家人,我怎麼敢帶你呢?哦,對了!你可以打扮成和尚模樣,將僧帽戴上,僧袍穿好,同我一齊進去吧。」

  皇后眼尖,看出陳瑞鄉不是真和尚,命人扯落僧帽,一見留有頭髮,怒斥和尚:

  「你好大膽子,竟敢帶俗家人進宮!」

  「皇后明察,我們僧家收的徒弟,到十六歲才剃頭取法號。」

  「你這徒弟今年多大年紀?」

  「十六歲了,不過他是剛才我在路上新收的徒弟,要回到寺中,才能剃髮。」

  「本應降罪,帶念今天是吉日,特赦一次。他就叫佛印吧。」

  陳瑞鄉就這樣陰錯陽差地當了虎岳寺的一名和尚。因為他是有慧根的,也是乘願再來的,數月後就開悟,能知過去未來。

  再說蘇東坡十八歲那年上京赴試,也高中二甲進士。先鳳翔府判官,後入召直史館,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被貶到杭州當通判。後又因詩作有訕謗朝廷命官之嫌,被捕下獄。王安石變法失敗,才被召為翰林承旨,歷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但他為官清正,不善逢迎,王安石部下得勢後,又被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再貶為瓊州別駕。到晚年才赦回,提舉玉局觀。

  當蘇東坡為杭州為杭州通判時,佛印知機緣已成緣,就想來點化他了。

  佛印向衙門皂隸說:

  「我今天特來見你老爺,你與我通報去,說外面有一位詩僧求見。」

  「你這和尚口氣好大,我老爺曾為翰林院大學士,在朝廷吟有多少好詩,哪一個人不欽敬?你竟敢自誇為詩僧。」

  「不必多言,去稟就是。」

  皂隸入稟,蘇東坡就先叫佛印對對子,果然對得甚妙,再叫他以虎岳寺為題,吟詩一首。佛印吟道:「虎岳一老僧,要解無根樹,能取天邊月,會點海底燈,拿得南山虎,捉了北海龍,腦中藏金線,諸般件件能。」

  蘇東坡一讀,果然是詩僧,就請他入內相見。佛印要求開門進去,東坡應允,但心中不悅,看他從中門進來,就吟道:

  「江水滔滔不斷頭,只因水落向東流。」

  佛印馬上接道:

  「昨日虎岳山上坐,一輪明月照蘇州。」

  蘇東坡一聽便知佛印已有神通,因詩中的弦外之音即讚他做官清廉,守正不阿,因此便引為知己,且一見如故(因上輩子即為師兄弟)。從此他們就經常在一起參禪論道。有一次蘇東坡做了一首詩: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自以為悟道,八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都吹不動了,得意洋洋地叫人拿給佛印看,哪知佛印批了一句: 「放屁!」蘇東坡氣壞了,就過江找佛印理論,佛印卻已在門口寫上兩句: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蘇東坡只有甘拜下風,終於拜佛印為師,曾作詩偈:

  「識破紅塵就出家,五湖四海放丹砂,飢餐松柏山花子,渴飲清泉漫錦茶,船沈採煉乾坤老,睡摘蟠桃會上花,我今已作神仙客,不在宋朝金榜誇。」

  佛印見蘇東坡果然真心要持齋修行,也作一首,勉勵他矢志向道:

  「天地一輪磨,輪迴無盡年,華屋量人斗,嬌妻渡客船,田園身後事,兒女眼前花,人生如寄居,超出是神仙。」

  以後,蘇東坡就真正看穿榮華富貴,不過是虛花假景,時時跑到虎岳寺去請教佛印師父,加緊堅修苦功,勇猛精進,不久悟知前世之因,後修成羅漢果位。

蘇東坡去世後,宋徽宗謚號「文忠」,也肯定了他的文學地位與忠心愛國的精神。

2007-02-19 10:46:30 補充:
但是,他的人生也在這個時候走到了盡頭。大赦的次年,東坡病逝,享年六十六歲。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49: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19000051KK0082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