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利是''是紅色的?

2007-02-19 6:21 pm
為什麼''利是''是紅色的?
請盡快回答!!!!!!!

回答 (2)

2007-02-19 6:36 pm
✔ 最佳答案
紅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尋

幾款機器印製的紅包袋紅包,亦稱紅封包,在中國南方稱為利市(又寫作利是、利事),是將金錢放置紅色封套內做成的一種小禮物。送利市是中國傳統習俗。最常見的是在各種喜慶場合,例如春節、婚禮﹑生辰等致送金錢作為禮物時都會使用。紅色在中國文化內代表喜慶。利市內一般會放入有吉祥數字的金錢,例如有8字,或以雙數結尾的數目。

傳統的利市是以一張紅紙包裹金錢。但近年在很多地方都已改用機器印製的小信封。每年臨近春節前,各大商業機構都有製作利市封派發給顧客。

目錄 [隐藏]
1 春節紅包
2 紅包袋
3 賀禮紅包
4 其他用途
5 其他民族相似的習俗
6 貪污手法



[編輯] 春節紅包
中國傳統文化習慣,紅包內所放金錢的多少經常與雙方交情成比例。
在除夕由家長派給小朋友的紅包稱作壓歲錢。
每年春節期間有發紅包(香港稱為派利是)的習俗,部份地區(如廣東、香港)是已婚人士發給未結婚的親友,粵語稱為「逗利市」,不過,現在香港一些同居多年的情侶或未婚的中老年人士亦會發紅包。在中國內地,發紅包的習慣一般只存在於比較親近的親戚朋友之間。在台灣則是二十一、二歲左右,已經出社會的人派給二十一歲以下未出社會的後輩。在部分地區,新年發紅包的範圍比較廣泛,例如鄰居家的小朋友、普通交情的同事之間都有可能發紅包,但這種紅包內的金額往往比較小,有些人甚至會在紅包里放上5元、10元的紙幣。
此外,亦有部份人會以不同理由,送紅包給大廈管理員、助手,以至酒樓侍應等。 
在部分地區,春節時一般各機構都會向所有員工發一封「開工利市」。而公司內已結婚的員工或上司,一般亦會向同事或下屬派利市。
今時今日,很多人已習慣於用全新印製的紙幣來做紅包,有人認為除了比較雅觀外亦寓意去舊迎新,因此每年春節前許多銀行的現鈔提取量就會急劇增大。印鈔廠也會有增印新鈔的壓力。部分環保主義者認為這一習慣不利於環保。因此,2006年香港政府也倡議市民在春節期間用舊鈔來包紅包。[1]

[編輯] 紅包袋
主條目:紅包袋
相傳送紅包的習俗,在很久以前就流行,但當時人們不過是以寓意吉祥的鮮紅色紙,包著一張寫滿祝福字句的字條,送給親朋好友,以表心意。到了約300年前,人們則改用一張形狀與正方形相若的紅紙,包裹銅錢,封作「利市」。而第一代的紅包袋,約於1900年,印刷技術開始廣爲所用時,才得以問世。當時的所謂紅包袋,做法非常簡單,只以紅紙印上黃油,再於未乾的黃油上綴上金粉,效果就如現今燙了金字的紅包袋般,而圖案則多以簡單爲主,再配以吉利的字句。


[編輯] 賀禮紅包
除了春節以外,在其他喜慶場合,例如婚禮、新店開張等亦有送利市的習慣。由於賀禮紅包的金額往往不菲,因此許多人在頻繁收到婚禮請柬的時候,將之戲稱為「紅色炸彈」,意味著又將掏出一筆賀禮做紅包。香港俗稱為「做人情」。


[編輯] 其他用途
利市亦有用作包封平安符﹑籤文和一些金飾﹑玉器之用。


[編輯] 其他民族相似的習俗
越南:派「利市」(Lì xì)。
日本:家長會派「お年玉」給小孩,但お年玉是用白色封套的,而且封套上會寫上接受人的名字。
馬來西亞:傳統馬來人會派一種有金錢在內的綠色封套,附有一些伊斯蘭的圖案。

[編輯] 貪污手法
送利市以往亦成為華人慣常使用的貪污手法。行賄的一方給予對方利市,以作為某種服務的報酬。在香港,向政府人員送利市曾經是日常生活的部份,但在廉政公署成立以後,送利市已接近絕跡。根據現行的法例,公務員只有收受親屬的利市不受限制;私交好友的利市不能超過2,000港元;其他人不得超過1,000元;同時不准收受有公事往來及下屬的利是。而若果送利市是用作行賄,則無論何人、任何數量的利市都屬違法。一些地方,仍保留此制度。
在香港的春節期間,亦曾有一些不法之徒(一般是三合會成員)假意送財神、送年桔、送揮春、舞獅賀年等手法,強迫一些商戶及市民派利市以作回謝,以圖勒索金錢。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4%85%E5%8C%85&variant=zh-tw"
2007-02-19 6:24 pm
年獸怕紅色
參考: school end book and me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11:0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19000051KK0077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