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是明朝的開國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
朱元璋生於元朝天順帝天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未時。父親朱五四(後名世珍),母親陳氏。朱元璋祖籍為江蘇沛縣,籍淘金戶。祖父初一因當地不產金,賠納不起而徙句容,後徙泗州,至父親時方徙濠州(今安徽鳳陽)定居。原名重八,後改為興宗。參加元末農民起義後改名為朱元璋,字國瑞。朱元璋幼時曾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先後去世,不得已而入皇覺寺當行童。入寺不到二個月,因荒年寺租難收,寺主封倉遣散眾僧,朱元璋只得離鄉為遊方僧。
目錄 [隐藏]
1 起義
2 建國
3 評價
4 有關朱元璋的影視書籍
5 性格
6 婚姻
7 家族列表
7.1 子女
8 傳說
9 相關條目
[編輯] 起義
至正十二年(1352年)受好友湯和來信勸說,參加紅巾軍,投靠郭子興,由於指揮有方,不久便由一名小軍官逐漸升為元帥,並娶郭子興養女馬氏(後為皇后)。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佔集慶,將這裡作為自己的根據地,並改名為應天府。 朱元璋採取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採取穩健的進攻措施,擊敗了徐壽輝、陳友諒和張士誠的勢力。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受小明王韓林兒封為吳國公。1364年自封為吳王。
[編輯] 建國
朱元璋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1月23日),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建國號大明,年號洪武。以應天為「南京」,開封為「北京」。同年閏七月,大將徐達攻克大都,元朝覆亡。洪武十四年(1381年)征服雲南,中國在長達三百多年的混亂時期後終於得到了真正的大統一。
洪武元年,大封諸將為公侯。初封六公,其中以六大將、一大臣為開國元勳。分別為: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遇春、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
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初十日,朱元璋命於雞鳴山立功臣廟。當時他告諭中樞省臣說:「元末政亂,禍及生靈。我倡義臨濠,以全鄉曲。繼率英賢渡大江,遂西取武昌,東定姑蘇,北下中原,南平閩廣,越十有六載,始克混一。每念諸將相從,捐驅戮力,開拓疆宇,有共事而不睹其成,建功而未其報。追思功勞,痛切我懷。因此,命有司立功臣廟,序其封爵,為像以祀。人孰無死,死而不朽,乃為可貴如諸將者,生建忠勇之命,死有無窮之榮;身雖歿而名永不磨滅」。六月初三日廟成,朱元璋親定功臣位次,以徐達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胡大海、馮國用、趙德勝、耿再成、華高、丁德興、俞通海、張德勝、吳良、吳楨、曹良臣、康茂才、吳復、茅成、孫興祖凡二十一人。死者像祀,生者虛位。又以廖永安、俞通海、張德勝、桑世傑、耿再成、胡大海、丁德興七人配享太廟。此位序屢經刪汰,已非洪武二年所定名單位次。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子,嫡長子為皇太子,其餘皆分封為王,又分封一個從孫為王,使之出鎮全國險要。一部分鎮守北方以防蒙古的侵擾,稱邊王。他們東起遼東,西迄甘肅,各守據點,保衛著邊疆,如燕王朱棣鎮北平(今北京)、寧王朱權鎮大寧(今內蒙古昭烏達盟寧城縣大明城)、谷王朱穗鎮宣府(今河北宣化)等稱為「守邊」九王。餘下則星羅棋布,分駐內地。如周王鎮開封、楚王鎮武昌、潭王鎮長沙、蜀王鎮成都、魯王鎮兗州等。諸王中,以北方邊王的勢力最大。如寧王有甲士八萬,戰車六千。而燕王和晉王權力尤高,如中央派來的宋國公馮勝、穎國公傅友德等均受其節制,甚至朱元璋允許此二王擴展其軍事勢力,軍中事大者方纔奏聞,但直接導致了建文帝的靖難之變。
明朝穩定之後,朱元璋為明朝制訂了包括《大明律》在內的一系列嚴格的典章制度來約束眾臣。
在朱元璋主政期間,處死了大批不法貪官,包括開國將領朱亮祖,女婿駙馬都尉歐陽倫,其中甚至因為郭桓案,空印案殺死數萬名官員。由於朱元璋的吏治嚴厲,在明初相當長一段時間,官員腐敗的情況得到有效遏制。
朱元璋雖然對官員要求嚴厲,但非常注意減輕民間普通百姓的負擔,在主政期間,基本上實現了輕徭薄賦,同時多次救濟災民。社會生產力在其統治期間得到了很大的恢復,人口穩定成長。他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明南京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供給皇宮。
朱元璋曾多次籌劃北伐蒙古以保障北方邊塞的安寧。大勝,並曾成功在甘肅擊敗王保保、在東北逼降納哈出、在蒙古高原幾乎活捉元主脫古思帖木兒。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駕崩於應天皇宮。葬紫金山孝陵。
[編輯] 評價
朱元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極大爭議的人物,持正面評價者通常都是從其大力打擊貪污,恢復經濟著眼,事實上歷史都有如此記載。而持負面評價者則多從殺戮功臣者著眼,然從這些被殺的功臣背景看,很多都是有貪贓枉法(如朱亮祖)甚而謀反(如胡惟庸)者,洪武六年,朱元璋鑒於開國元勛多倚功犯法,虐暴鄉閭,特命工部製造鐵榜,鑄上申戒公侯的條令,類似戰國時代的「鑄刑鼎」,已經隱約透露了日後屠戮的信號。後來的胡惟庸案實際上成為朱元璋整肅功臣的藉口。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的家奴盧仲謙告發李善長與胡惟庸往來勾結,以「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見誅,接續又誅殺陸仲亨與唐勝宗、費聚、趙雄三名侯爵,株連被殺的功臣及其家屬共計達三萬餘人,連「浙東四先生」亦不能免。朱元璋還特地頒布《昭示奸黨錄》。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蔣獻誣告藍玉謀反,連坐族誅達一萬五千人,把打天下的將領幾乎一網打盡,此時又頒布《逆臣錄》,詔示一公、十三侯、二伯。總括而言,朱元璋誅殺功臣是鐵的事實,這也造成靖難之役時,能勤王衛主的老臣已經不多見,僅存的功臣只剩下湯和、耿炳文等人。曾經向朱元璋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朱昇,洪武三年告老還鄉,特地向皇帝請求賞賜「免死券」,但他的兒子朱同最後仍被賜自縊。朱元璋在結束了蒙古的統治之後,重新確立了中國人的服裝,恢復了科舉等傳統,對貪官毫不手軟。但總體來說,朱元璋處死的都是貪官污吏,並恢復了已經被蒙古人摧殘的中國民間經濟和科舉制度,光此一點,朱元璋就因算的上是一名千古帝王。
[編輯] 有關朱元璋的影視書籍
雖然近幾年在中國大陸大肆的美化滿清並打壓代表中華正統的明朝,但在民間一般對朱元璋的評價都是比較高的。特別是胡錦濤當政後,大陸又掀起一股明朝熱,恢復中華文明傳統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就朱元璋而言,近來拍的就有像《傳奇皇帝朱元璋》,《朱元璋》等等。。。關於朱元璋的書籍也是數不勝數。雖然對朱元璋的評價不一,但由於滿洲人編寫的《明史》的影響,大部分人還是停留在那些陳舊的觀念上難以突破。
[編輯] 性格
在清朝人編寫的明史朱元璋的性格反常不一,喜怒無常。但從朱元璋的政績來看,他是一個中國自古以來少有體恤愛民的明君--特別由於他是來自窮苦的底層,更關注底層人的生活。朱元璋最痛恨貪官,幾次清洗貪官。
[編輯] 婚姻
朱元璋的皇后就是眾所周知的大腳馬皇后。她是當時紅巾軍大帥郭子興的義女。有學者分析晚年朱元璋暴躁的性格和馬皇后的死有很大關係。
[編輯] 家族列表
父親 仁祖淳皇帝 朱世珍(原名朱五四)
母親 淳皇后陳氏
兄弟姊妹
朱興隆,南昌王
皇后 馬秀英(孝慈高皇后),宿州人,父馬公、母鄭媼(公與媼非正式名字),郭子興義女。卒於1382年,壽51歲,諡為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后。
妃:
成穆貴妃孫氏,陳州人,卒於1374年,壽32歲。兄孫藩,元帥馬世熊義女。
淑妃李氏,壽州人,父李傑。
寧妃郭氏,濠州人,父郭山甫,兄郭興、郭英。
[編輯] 子女
子
朱標,長子,懿文太子(孝慈高皇后出),逝於1392年,長子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繼明太祖帝位
朱樉,次子,秦愍王 (孝慈高皇后出)
朱棡,三子,晉恭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棣,四子,明成祖(碩妃出,但自稱孝慈高皇后出)
朱橚,五子,周定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楨,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榑(1364年-1428年),七子,齊王(達定妃出;永樂朝廢為庶人)
朱梓(1369年-1390年),八子,潭王(達定妃出;洪武朝自焚死)
朱杞,九子,趙王(幼殤)
朱檀,十子,魯荒王 (郭寧妃出)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子,蜀獻王(郭惠妃出)
朱柏(1371年-1399年),十二子,湘獻王(胡順妃出)
朱桂(1374年-1446年),十三子,代簡王(郭惠妃出)
朱柍,十四子,肅莊王(郜氏出)
朱植,十五子,遼簡王(韓妃出)
朱栴,十六子,慶靖王(余妃出)
朱權,十七子,寧獻王(楊妃出)
朱楩,十八子,岷莊王(周妃出)
朱橞,十九子,谷王(郭惠妃出;永樂朝廢為庶人)
朱松,二十子,韓憲王(周妃出)
朱模,二十一子,沈簡王(趙貴妃出)
朱楹,二十二子,安惠王
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賢妃出)
朱棟,二十四子,郢靖王(劉惠妃出)
朱㰘,二十五子,伊厲王(葛麗妃出)
朱楠,二十六子。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C%B1%E5%85%83%E7%92%8B&variant=zh-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