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王星WHY要剔除九大行星

2007-02-18 6:36 am
「銘」王星WHY要剔除九大行星? 我在this問題很有興趣, 但懶得自己find , 唔該大家 !!

回答 (5)

2007-02-18 6:38 am
✔ 最佳答案
QUESTION:為什麼冥王星不再被列為行星?有何理據?合理嗎?

其實冥王星不再被列為行星,是相當合理的:

(一) 完全是一個天文學上的錯誤,才把它當作大行星: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冥王星﹐當時錯估了冥王星的質量﹐以為冥王星比地球還大﹐所以命名為大行星。然而﹐經過近30年的進一步觀測﹐發現它的直徑只有2300公里﹐無論直徑及質量都比月球還要小(質量只是月球5份之一.如果它可以算是行星, 那麼月球也可算是行星 (月球也可算行星因而在近日也引起爭辯).但當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真正確認﹐“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寫入教科書﹐深入民心, 以後也就將錯就錯了。

(二) 冥王星的質量遠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衛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

(三) 新的行星定義中的一句: ‘同時其運行軌道與周圍衛星軌道範圍清楚區分’。冥王星主要就是因為部分軌道與海王星重疊, 不合符新的定義而遭除名. 因冥王星所處的軌道正正在海王星之外,屬於太陽系週邊的柯伊伯帶,而這個區域一直是太陽系小行星和彗星誕生的地方。但它附合新定義中其他兩黠: ‘圍繞太陽運轉’、 ‘以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應力而使天體呈圓球狀’,即符合了 ‘矮行星’而非 ‘行星’定義.

(四) 在冥王星發現後,天文學家又陸續發現柯伊伯帶有更多圍繞太陽運行的大天體。比如,美國天文學家布朗發現的“2003UB313”(即齊娜),就是一個直徑和質量都超過冥王星的天體.它的出現就引起部份天文學家爭議: 如果要把冥王星叫作行星, 那麼在其附近的庫柏帶也至少有42個星體符合資格,就連星體齊娜 (直徑2400~2500公里) 也比它更大, 更有資格當行星. 布朗等人的發因而使傳統行星定義遭遇巨大挑戰。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希望透過新行星定義,意在彌合傳統的行星概念與新發現的差距。

(五) 其實冥王星也只是庫柏帶中一個較大的星體, 周間還有為數不少與它相似或者更大的星體; 如果要把她們全部當作行星, 這就使行星的定義很含糊,故這是不可能的.



第一位是齊娜,第二位是冥王星,可見齊娜比較大

(六) 冥王星的軌道也與其他8行星很不同,太陽系其他行星的軌道大多接近圓形,但是冥王星的軌道是細長,偏離率很大的橢圓形,其軌道亦是最扁。環繞太陽一周需要247.9地球年. 表示橢圓形與正圓形之差異程度的數值是離心率。離心率越大則橢圓越細長。地球公轉軌道的離心率是0. 02,冥王星離心率是0. 25。冥王星最接近太陽時,距離太陽約30天文單位。最遠離太陽時,距離太陽約50天文單位。冥王星的軌道也偏斜黃道面達17度,為太陽系中偏斜最厲害的行星。它在上世紀80年代曾進入海王星軌道,使海王星變成最遠的行星!!

(七) 其它的一些天體,例如小行星2060(喀戎)的軌道與冥王星十分相似。

(八) 有說冥王星擁有衛星—冥衛一(Charon,即新的矮行星之一),因此它該作行星論,但天文學家及後相繼發現小行星243(愛達)等部份小行星同樣皆有衛星,所以擁有衛星被認為不再是判定行星的標準




冥王星軌道與其他行星不同,呈橢圓形,亦有傾斜

(B)以下是一篇參考文章:

參加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75國2500名天文學家在布拉格經過一周的熱烈討論,24日為天文學界數十年來關於行星定義做出回應,投票通過取消冥王星的行星資格,這讓1930年被發現以來就被列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冥王星,正式被踢出太陽系行星群之列。IAU的決議聲明,「(太陽系)8大行星為:水星,地球,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會中通過將太陽系內的星體分成三大類別:

1.行星:必須是環繞恆星運行的圓球形星體,本身有足夠的質量使其重力能與應力平衡而維持近似圓球狀,同時其運行軌道與周圍衛星軌道範圍清楚區分。

2.矮行星:環繞恆星運行的圓球形星體,本身有足夠質量能與應力平衡而維持近似圓球狀,其運行軌道與周圍衛星未清楚區分,以及本身不是其他行星的衛星。

3.其他圍繞太陽運行的星體,如隕石,彗星,衛星等統稱為「太陽系小星體」。

根據新訂出的定義,冥王星因為部分軌道與海王星重疊而遭除名,被降級為矮行星﹔太陽系從今亦只有8大行星。

這樣的結果與一周前行星定義委員會提出的新定義草案截然不同,該份草案除了建議保留冥王星的資格,同時納入另外三顆新發現的類行星星體,讓太陽系增加為12大行星,不過這份草案引起更激烈的爭辯。如今,原本有希望加入行星之列的賽瑞斯星(又稱:榖神星),以及編號2003 UB313、暫名為齊娜的星體與冥王星同列為矮行星。

發現齊娜的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家布朗對這樣的結果感到滿意,他過去就主張,冥王星和類似冥王星的星體資格稱不上行星,上周新定義草案提出後,他也質疑,依照草案標準,庫柏帶至少有42個星體符合資格,就連地球的月亮質量都比冥王星大,而齊娜將成為矮行星中的最大星體
2007-02-19 5:47 am
1.行星是指符合以下特性的天體:{a}在圍繞著太陽的軌道上運行;{b}有足夠質量以產生引力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近似球形).由於太多,我叫你上太空館看
參考: 太空館
2007-02-18 6:23 pm
我要提供與以上各回答完全不同的觀點。

質量之疑惑

首先,冥王星被國際天文聯會除名並不是因為質量不足,這一點第一篇回答也說明清楚。冥王星的質量絕對足以令他成為行星。

行星/婑行星與衛星完全不同,衛星並不環繞太陽運行,行星/婑行星就環繞太陽運行,他們的質量即使比衛星小,仍然是行星/婑行星。不要把行星/婑行星與衛星相比較。

排除軌道異物之疑惑

冥王星不能排除軌道異物,人所皆知。但是,並非只有冥王星不能,海王星也不能排除冥王星,地球也不能排除軌道上的小行星。究竟國際天文聯會又不同時剔除海王星與地球作為行星呢?

為公平見,我引述此條的原文 給大家看:

(1) A "planet"1 is a celestial body that (a) is in orbit around the Sun, (b) has sufficient mass for its self-gravity to overcome rigid body forces so that it assumes a hydrostatic equilibrium (nearly round) shape, and (c) has cleared the neighbourhood around its orbit.

天文學者對「行星」的看法

與上述意見相反,一些天文學者認為 ,行星/婑行星等的詞語,無論怎定義都無法準確地描述我們的太陽系。如果要把這套定義放在其他星系上,恐怕未來科技與探索能力會告訴我們,這些定義完全是不適用的。

我們定義一些字/詞,只不過係為方便稱呼,「行星的定義」並非知識。為了方便教育,我們確認八大行星。但是,如果我們看遠一點,銀河也有些兩星,質量相差很大,是不是只有一個是恒星,而另一個不是呢?
2007-02-18 7:09 am
我失改你ger「銘」王星而是冥王星.WHY要剔除九大行星? 因為冥 王 星 距 離 我 們 實 在 太 遠 , 二 來 是 我 們 仍 沒 有 派 遣 太 空 船 到 冥 王 星 作 近 距 離 觀 測,所以要剔除九大行星囉!~~~
2007-02-18 6:40 am
據最新資料,在捷克布拉格召開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確定太陽系行星的定義,並決定將冥王星剔除在九大行星外,降格為矮行星;亦確認太陽系只有八顆行星,令太陽系九大行星的概念要改寫。

“行星”的新定義是指圍繞太陽運轉、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剛體力而使天體呈圓球狀、並且能夠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同時其運行軌道與周圍衛星軌道範圍清楚區分,以及本身不是其他行星的衛星。按照新的定義,太陽系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符合要求,它們都是在1900年以前被發現的。大會又否決將冥王星以外的八大行星 , 冠名為「經典行星」 , 也放棄將太陽系的行星數目, 增加至十二顆.

新定義中亦有其他列明: 同樣具有足夠品質、呈圓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被稱為“矮行星”(dwarf planet)。冥王星是一顆矮行星。其他圍繞太陽運轉但不符合上述條件的物體被統稱為“太陽系小天體”。

冥王星被降格為二等行星,而包括齊娜, 查隆及穀神星在內的三夥星體亦與冥王星一起歸類為''矮行星'',並升級為二等行星.

QUESTION:為什麼冥王星不再被列為行星?有何理據?合理嗎?

其實冥王星不再被列為行星,是相當合理的:

(一) 完全是一個天文學上的錯誤,才把它當作大行星: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冥王星﹐當時錯估了冥王星的質量﹐以為冥王星比地球還大﹐所以命名為大行星。然而﹐經過近30年的進一步觀測﹐發現它的直徑只有2300公里﹐無論直徑及質量都比月球還要小(質量只是月球5份之一.如果它可以算是行星, 那麼月球也可算是行星 (月球也可算行星因而在近日也引起爭辯).但當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真正確認﹐“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寫入教科書﹐深入民心, 以後也就將錯就錯了。

(二) 冥王星的質量遠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衛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

(三) 新的行星定義中的一句: ‘同時其運行軌道與周圍衛星軌道範圍清楚區分’。冥王星主要就是因為部分軌道與海王星重疊, 不合符新的定義而遭除名. 因冥王星所處的軌道正正在海王星之外,屬於太陽系週邊的柯伊伯帶,而這個區域一直是太陽系小行星和彗星誕生的地方。但它附合新定義中其他兩黠: ‘圍繞太陽運轉’、 ‘以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應力而使天體呈圓球狀’,即符合了 ‘矮行星’而非 ‘行星’定義.

(四) 在冥王星發現後,天文學家又陸續發現柯伊伯帶有更多圍繞太陽運行的大天體。比如,美國天文學家布朗發現的“2003UB31 3”(即齊娜),就是一個直徑和質量都超過冥王星的天體.它的出現就引起部份天文學家爭議: 如果要把冥王星叫作行星, 那麼在其附近的庫柏帶也至少有42個星體符合資格,就連星體齊娜 (直徑2400~2500公里) 也比它更大, 更有資格當行星. 布朗等人的發因而使傳統行星定義遭遇巨大挑戰。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希望透過新行星定義,意在彌合傳統的行星概念與新發現的差距。

(五) 其實冥王星也只是庫柏帶中一個較大的星體, 周間還有為數不少與它相似或者更大的星體; 如果要把她們全部當作行星, 這就使行星的定義很含糊,故這是不可能的.

第一位是齊娜,第二位是冥王星,可見齊娜比較大

(六) 冥王星的軌道也與其他8行星很不同,太陽系其他行星的軌道大多接近圓形,但是冥王星的軌道是細長,偏離率很大的橢圓形,其軌道亦是最扁。環繞太陽一周需要247.9地球年. 表示橢圓形與正圓形之差異程度的數值是離心率。離心率越大則橢圓越細長。地球公轉軌道的離心率是0. 02,冥王星離心率是0. 25。冥王星最接近太陽時,距離太陽約30天文單位。最遠離太陽時,距離太陽約50天文單位。冥王星的軌道也偏斜黃道面達17度,為太陽系中偏斜最厲害的行星。它在上世紀80年代曾進入海王星軌道,使海王星變成最遠的行星!!

(七) 其它的一些天體,例如小行星2060(喀戎)的軌道與冥王星十分相似。

(八) 有說冥王星擁有衛星—冥衛一(Charon,即新的矮行星之一),因此它該作行星論,但天文學家及後相繼發現小行星243(愛達)等部份小行星同樣皆有衛星,所以擁有衛星被認為不再是判定行星的標準

冥王星軌道與其他行星不同,呈橢圓形,亦有傾斜

(B)以下是一篇參考文章:

參加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75國2500名天文學家在布拉格經過一周的熱烈討論,24日為天文學界數十年來關於行星定義做出回應,投票通過取消冥王星的行星資格,這讓1930年被發現以來就被列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冥王星,正式被踢出太陽系行星群之列。IAU的決議聲明,「(太陽系)8大行星為:水星,地球,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會中通過將太陽系內的星體分成三大類別:

1.行星:必須是環繞恆星運行的圓球形星體,本身有足夠的質量使其重力能與應力平衡而維持近似圓球狀,同時其運行軌道與周圍衛星軌道範圍清楚區分。

2.矮行星:環繞恆星運行的圓球形星體,本身有足夠質量能與應力平衡而維持近似圓球狀,其運行軌道與周圍衛星未清楚區分,以及本身不是其他行星的衛星。

3.其他圍繞太陽運行的星體,如隕石,彗星,衛星等統稱為「太陽系小星體」。

根據新訂出的定義,冥王星因為部分軌道與海王星重疊而遭除名,被降級為矮行星﹔太陽系從今亦只有8大行星。

這樣的結果與一周前行星定義委員會提出的新定義草案截然不同,該份草案除了建議保留冥王星的資格,同時納入另外三顆新發現的類行星星體,讓太陽系增加為12大行星,不過這份草案引起更激烈的爭辯。如今,原本有希望加入行星之列的賽瑞斯星(又稱:榖神星),以及編號2003 UB313、暫名為齊娜的星體與冥王星同列為矮行星。

發現齊娜的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家布朗對這樣的結果感到滿意,他過去就主張,冥王星和類似冥王星的星體資格稱不上行星,上周新定義草案提出後,他也質疑,依照草案標準,庫柏帶至少有42個星體符合資格,就連地球的月亮質量都比冥王星大,而齊娜將成為矮行星中的最大星體

冥王星

發現史
發現者 克萊德·湯博
發現時間 1930年
軌道參數
平均半徑 5.91352× 109 km
偏心率 0.24901
公轉周期 248年197天5.5小時
會合周期 366.74天
平均軌道速度 4.7490 km/s
軌道傾角 17.1449°
衛星數量 3
近日點 4,436,824,613 km
(29.658 340 67 AU)
遠日點 7,375,927,931 km
(49.305 032 87 AU)
物理特性
赤道直徑 2344 km
表面積 17 million 平方千米
質量 1.290× 1022 千克
平均密度 1.1 g /cm3
表面重力加速度 0.6 米 /秒2
自轉周期 6天9小時17.6分
軸傾角 119.61°
星體反照率 0.30
逃逸速度 1.22 km/s
表面溫度 最低 一般 最高
33K 44K 55K
大氣參數
氣壓 0 - 0.01 kPa
氮 90%
甲烷 10%

冥王星是太陽系天體。它於1930年1月被發現,並以羅馬神話中的冥王普魯托(Pluto)命名,中文意譯為冥王星。發現後至今長期以來一直與地球、土星等並列為九大行星。自2006年8月24日 於布拉格舉行的第26屆國際天文聯會中通過第五號號決議,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dwarf planet)在行星之列中除名,並賦與成為小行星134340號。

參考資料: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111503117


收錄日期: 2021-04-29 18:52: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17000051KK0371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