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以前我也不懂得用倉頡,經朋友教導基本原理;再在這裡藉着答題來練習,雖然速度還是很慢,仍然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所以不用害怕!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倉頡系輸入法的基本取碼規則:
概述:
「倉頡輸入法」是一種拆字式的輸入法,起源自 70's 末,由朱邦復先生發明。朱先生把中國特有的「方塊文字」拆分為二十四個字形,稱為「倉頡字母」,再結合「重、難」兩字一併分佈於鍵盤 A-Z 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鍵上,這些字母經過推演變形後,便衍化成九十四個字形,稱為「輔助字形」,學者只要根據這些字母和字形把文字分拆,便可輕鬆地在電腦上輸入中文。
倉頡字根:
「倉頡輸入法」總共有百多個字根,學者必須牢牢熟記方能達至眼到、腦到和手到的高效率拆字境界,更有甚者,由於「快速倉頡輸入法」是改良自傳統「倉頡輸入法」的,要學懂「倉頡」和「快倉」,必先學懂這百多個字形。
文字的種類:
A. 分體字
凡字體可分為上下、左右或內外的文字稱為分體字。字體的最上、最左、最外的部份稱為字首,其餘部份稱為字身,字例:吉、明、因 …… 等。
B. 連體字
凡字體筆劃相互交連而不易分離的文字稱為連體字,字例:央、由、焉…… 等。
C. 複合字
有些文字由於組合鮮明,較易被識別出來,且出現頻率亦相當高,因此被刻意地分類出來。
D. 特殊字
有些文字的組合特殊,它們的倉頡字碼是重疊於(大、木、火)這三個倉頡字母的。共計有 9 個。
E. 難字
有些文字組合繁複,難以簡單分拆,故被列為難字,以作整體處理,計有 10 個。
F. 異體字
中文字在文化、潮流、時代和地域的不斷演變中,會產生出一字多於兩種書寫方法的現象出現,倉頡輸入法為了簡化處理,便以一標準編碼取而代之。而快速倉頡輸入法則將不同的書寫方法編碼,並作為容錯碼,以利使用者提高輸入文字的成功率。
取碼原則:
用倉頡系的輸入法取碼時,必先明瞭預先確立了的「四大原則」。下面將逐點分述出來:
精簡原則-當一個字有多種編碼方式時,以碼數最少,最精簡的方式為正確。
先繁後簡-當一個字有多種取碼方法,而取碼數目又相等,但卻無法由精簡原則判斷如何取碼時,則先選取較繁複 (筆劃多) 的字形,然後再選取較簡單的字形。
字型特徵-取碼時盡量保持字形原有的特徵,避免在字形重疊或轉角處分割。
省略原則-當取字首或字身的尾碼時,若其尾碼被其他字形的三面或四面包圍時,則省略此尾碼,而取外圍的字形碼。由於這部份分為「部份省略」和「包含省略」兩部份,結構比較複雜,學者可參考「倉頡自修室」網頁內的相關解說。
當學者了解倉頡系輸入法的字根,及其對不同文字的處理方法後,就可選擇該學何種輸入法了。
倉頡輸入法的取碼方法:
A. 基本文字的取碼順序
當字元為上下分開者,則以「由上而下」的原則取碼,字例:告(竹土口)、索(十月火)。
當字元為左右分開者,則以「由左而右」的原則取碼,字例:你(人弓火)、的(竹日戈)。
當字元為內外分開者,則以「由外而內」的原則取碼,字例:因(田大)、用(月手)。
B. 分體字的取碼順序
字首-取一至二碼,若字碼超過二碼,則取「首尾」二碼。
字身-取一至三碼,若字碼超過三碼,則取「首次尾」三碼。另外,字身若可橫向,縱向或上下成「品」字形再分者,則最左及最上者稱為「次字首」,其餘部份稱為「次字身」。次字首若為一碼時,全取,次字身則取「首尾」碼;次字首若超過二碼時,取「首尾」碼,次字身則取尾碼。
快速倉頡輸入法的取碼方法:
A. 基本文字的取碼順序
當字元為上下分開者,則以「由上而下」的原則取碼,字例:告(竹土口)、索(十月火)。
當字元為左右分開者,則以「由左而右」的原則取碼,字例:你(人弓火)、的(竹日戈)。
當字元為內外分開者,則以「由外而內」的原則取碼,字例:因(田大)、用(月手)。
B. 分體字的取碼順序 - 快倉的取碼方法計有「頭」、「頭尾」、「頭頭尾」和「頭尾尾」四種,現逐點分述於下:
凡單碼字皆直接取碼,取碼口訣為「頭」,即廿四個基本倉頡字母「曰、月、金、木、水 …… 」等。
凡兩碼字皆盡取二碼,取碼口訣為「頭尾」,根據文字組件的排列方法,可分為以下三種取碼方式:
凡多碼字的字首是倉頡字母、輔助字形、快倉字根及高頻字根,且為單獨出現時,先取字首一馬,再取字身的首尾碼,取碼口訣為「頭頭尾」。
凡多碼字的字首為倉頡字母、輔助字形,但不是單獨出現時,先取字首的首尾碼,再取字身的尾碼,取碼口訣為「頭尾尾」。
C. 連體字的取碼順序
由於快速倉頡輸入法取碼碼數最多僅為三碼,較倉頡輸入法簡單,故無論文字的碼數多長,皆只取文字的第一、第二及最後一碼,總共三碼,取碼口訣為「首次尾」。
字數限制關係,詳情請看以下網頁:
http://www.scj2000.com/tutorials.html
http://www.ied.edu.hk/cj/easy/follow.htm
http://learning.hongkong.com/zh_tw/elearning/chi_input/index_02.html
http://www.gijar.com/leungsir/link_edu.php
http://www.internet-learner.com/chajei/index.html
http://www.chinesecj.com/newforum/
http://www.slime.com.tw/d-9.htm
http://home.netteens.net/~bookcity/introduce9805.htm
http://toget.pchome.com.tw/intro/home_learning/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