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資料??!!!!

2007-02-17 6:47 am
新年的資料??!!!!
急!!

回答 (3)

✔ 最佳答案
China

春節,指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的節日,是東亞許多地區傳統上慶祝新的一年的節慶。並為中國大陸、澳門、香港、台灣、朝鮮、韓國、蒙古、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明治維新前的日本等地最重要的節慶之一。

春節的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但口頭上多稱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農曆新年則稱為「元旦」,意即一年的頭一天。

中國辛亥革命後,民國政府廢陰曆改以陽曆紀年,曾試圖禁止人民慶祝農曆新年,但因民間的堅持而未果。後在袁世凱主政期間,將1月1日定為新年元旦,以陰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但老百姓照舊「過新年」,作家們照舊寫「過元旦」。「春節」一詞真正廣為流行還是在1949年之後。農曆新年現在也被稱為農曆新年、舊曆年。日本在明治維新時廢除農曆新年,並曾禁止民間慶祝。

春節在越南語稱「Tết Nguyên Đán」(節元旦)、日語稱「旧正月」、韓語稱「설날」(即新年之意)。


春節時分之倫敦中國城目錄 [隐藏]
1 定義
2 假日
3 日期
4 起源
5 小年大年
6 傳說
7 習俗
7.1 北京等地
7.2 廣東
7.3 香港
7.4 台灣
7.5 革命化的春節
7.6 少數民族習俗
8 公共假期
8.1 中華人民共和國
8.1.1 香港及澳門特別行政區
8.2 台灣
8.3 馬來西亞
8.4 新加坡
9 春節的限制
10 參考文獻
11 參看
12 外部連結



[編輯] 定義
春節的定義有三種:

最狹義的說法,春節僅指正月初一。
第二種說法是配合政府訂定之假期,大致以除夕至正月初三為春節假期。
第三種是傳統習俗上的春節,從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開始,直到新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

[編輯] 假日
以往在華人社會春節是最重要的節日,雖然今天的春節在很多地方已被聖誕節等西方節日看齊,但仍然是高度受重視的節日之一。
在臺灣及中國大陸,春節均為法定假日。

[編輯] 日期
春節在各地皆以農曆正月初一為主。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和其他東亞各國一樣過舊曆年,但1873年之後日本改採格里曆,原本的新年活動亦隨之更改到公曆1月1日。參見日本新年。

傳統上,每個農曆年都有一隻動物作為當年象徵,稱為十二生肖;陰、陽曆對照表如下:

生肖 地支 春節日期
鼠 子 1996年2月19日 2008年2月07日
牛 丑 1997年2月07日 2009年1月26日
虎 寅 1998年1月28日 2010年2月14日
兔 卯 1999年2月16日 2011年2月03日
龍 辰 2000年2月05日 2012年1月23日
蛇 巳 2001年1月24日 2013年2月10日
馬 午 2002年2月12日 2014年1月31日
羊 未 2003年2月01日 2015年2月19日
猴 申 2004年1月22日 2016年2月08日
雞 酉 2005年2月09日 2017年1月28日
狗 戌 2006年1月29日 2018年2月16日
豬 亥 2007年2月18日 2019年2月05日

正月的一些日子亦有不同的別稱:

初一為雞日
初二為狗日
初三為豬日
初四為羊日
初五為牛日
初六為馬日
初七為人日
初八為榖日

[編輯] 起源
過年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不過一般認為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臘祭);一說最早在堯舜時就有過春節的風俗。農曆的正月是一年的開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況正好是春季的開始(少部分情況立春是在農曆臘月下旬)。節慶的時間相信和農業勞作影響有關;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有穀穗成熟的形象。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稱之為「除夕」,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夜飯(農曆一年中最後一頓飯),年夜飯以後有發壓歲錢和熬年夜(守歲)的習俗,表示從農曆上一年的最後一天守到下一年的第一天。

不同時期春節的時間也不一樣。夏朝為歲首;商朝為四季大祀中的冬祀。也有說古代所謂「春節」,意思是春天的節序,曾經還專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有時也泛指整個春季。漢武帝時推行太陽曆,才明確規定夏曆的正月初一為歲首,以之為夏曆新年。[1]

春節在公曆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間游動。立春在2月4日或2月5日。



have many ga.go this website la :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8%A5%E8%8A%82&variant=zh-hk

2007-02-16 22:53:06 補充:
above is 農曆新年西曆新年 元旦 ge website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元旦&variant=zh-hk
2007-02-17 8:03 pm
年 廿 八 : 洗 邋 遢
年 廿 八 , 洗 邋 遢 , 是 時 候 大 掃 除 兼 洗 白 白 , 以 煥 然 一 新 姿 態 迎 接 新 一 年 。 傳 說 春 節 前 洗 澡 理 髮 , 有 消 災 去 病 之 效 。 因 此 各 家 各 戶 認 真 地 清 掃 , 做 到 窗 明 几 淨 , 不 見 灰 塵 。

年 廿 九
大 年 夜 的 前 夕 , 是 一 年 最 繁 忙 的 一 天 。 首 先 , 在 大 門 門 柱 貼 上 春 聯 , 接  是 門 屝 、 廳 堂 及 大 缸 。 年  也 是 點 綴 家 居 的 好 材 料 。 中 國 人 一 向 把 紅 包 視 為 吉 祥 的 象 徵 , 所 以 愛 用 紅 色 製 成 各 種 點 綴 品 , 像 聯 、 畫 、 燈 、 彩 花 等 等 , 幾 乎 朱 紅 一 色 。

年 三 十 : 除 夕 夜 除 夕 夜 , 俗 稱 " 年 三 十 " 。 當 日 房 間 打 掃 得 乾 乾 淨 淨 。 春 聯 、 年  、 門 神 張 貼 整 齊 , 家 家 要 蒸 年 糕 , 男 女 老 少 換 上 新 衣 。 除 夕 之 夜 , 家 人 團 聚 、 祭 祖 、 吃 團 年 飯 、 全 家 包 餃 子 、 做 年 飯 、 玩 牌 , 通 宵 不 睡 , 祈 求 一 年 平 安 。

大 年 初 一 : 元 旦 日
正 月 初 一 俗 稱 「 過 年 」 , 守 歲 的 人 盼 望 子 時 ( 十 二 點 ) 來 臨 , 宣 布 新 一 年 的 開 始 。 這 時 候 鞭 炮 齊 鳴 , 非 常 熱 鬧 。 全 家 都 會 早 起 , 一 家 大 小 穿 上 新 衣 到 親 友 家 中 拜 年 。 拜 年 時 要 拱 手 作 揖 , 互 贈 紅 封 包 , 說 吉 利 話 , 例 如 " 恭 喜 發 財 " 、 " 增 福 增 壽 " 等 字 句 。 按 照 傳 說 習 俗 , 大 年 初 一 忌 掃 地 、 忌 往 外 潑 水 , 取 其 財 運 不 隨 水 流 逝 的 兆 頭 。 還 有 , 這 天 要 把 剪 刀 藏 起 。 故 一 切 餚 饌 原 料 , 必 須 預 先 準 備 。 理 由 是 菜 刀 、 剪 子 屬 於 凶 器 , 春 節 動 之 並 不 吉 利 。

大 年 初 二 : 迎 婿 日
初 二 , 出 嫁 女 兒 要 歸 宁 省 親 , 夫 婿 亦 要 同 行 , 所 以 俗 稱 「 迎 婿 日 」 。 歸 宁 時 隨 帶 禮 品 , 名 為 「 帶 手 」 或 「 伴 手 」 。

大 年 初 三 :「 赤 狗 日 」
年 初 三 又 稱 「 赤 狗 日 」 , 是 一 個 不 吉 利 的 日 子 , 赤 狗 是 熛 怒 之 神 , 遇 之 則 有 凶 事 。 所 以 香 港 老 一 輩 的 居 民 , 在 這 天 足 不 出 戶 , 留 在 家 中 , 以 免 遇 上 凶 煞 。

大 年 初 四 :接 神
家 中 的 神 靈 , 自 臘 月 二 十 四 日 上 天 述 職 , 到 年 初 四 便 返 回 各 家 各 戶 。 過 午 以 後 , 接 神 儀 式 開 始 : 上 供 牲 醴 , 並 燒 紙 錢 、 神 馬 , 燃 放 爆 竹 , 讓 諸 神 歸 位 。

大 年 初 五 : 開 祭 財 神
元 旦 的 熱 鬧 氣 氛 到 此 為 止 。 神 前 的 所 有 貢 品 可 以 移 開 。 但 柑 桔 塔 , 要 等 到 元 宵 佳 節 才 拆 下 。 屋 內 積 存 垃 圾 , 今 天 可 以 清 除 。 這 樣 , 原 來 生 活 步 伐 回 復 過 來 。 大 年 初 五 亦 是 祭 財 神 日 子 , 各 行 業 都 準 備 五 牲 , 祈 求 財 神 爺 賜 福 。

大 年 初 六 : 啟 市
踏 入 大 年 初 六 , 一 切 回 復 正 常 , 店 舖 開 業 , 照 常 工 作 。 開 門 之 前 , 每 每 燃 放 鞭 炮 , 其 數 量 之 多 , 持 續 時 間 之 久 , 不 亞 於 除 夕 境 況 。 居 民 亦 會 在 當 日 接 姑 奶 奶 回 娘 家 過 年 , 當 日 即 返 。

大 年 初 七 人 日 節
顧 名 思 義 , 人 日 即 人 的 生 日 。 這 不 是 某 人 生 日 , 而 是 全 人 類 生 辰 。 至 於 節 日 起 源 , 根 據 《 占 書 》 記 載 , 指 出 由 初 一 開 始 , 上 天 創 造 萬 物 的 次 序 是 「 一 雞 二 狗 、 三 豬 四 羊 、 五 牛 六 馬 、 七 人 八 穀 」 。 所 以 初 七 便 是 人 日 。 在 人 日 , 香 港 市 民 喜 歡 吃 及 第 粥 。 所 謂 及 第 , 是 希 望 在 科 考 場 高 中 狀 元 。 人 吃 及 第 是 取 其 好 意 頭 的 意 思 。
2007-02-17 7:22 am
"春節"一般俗稱為"新年"或"過年",但古代多稱為"元辰"、"元正"、"正旦"或"元旦"等,意思是一年的第一個早晨。
"年"的概念,是與古代的天文節律與農作物生長的周期性緊密相聯的。春種、夏耘、秋收、冬藏的循環往復,人們在取得好收成時,總要慶賀一番,久而久之就成為年中最重要的節日。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就有果實豐收和穀穗成熟的象徵意思。

關於春節過年的傳說,大致有兩種說法:一是關於"年獸"的說法,人們慶幸沒有被可怕的年獸吃掉而相互恭賀;二是玉皇大帝曾聽信讒言要四海龍王淹死人們,幸虧觀世音菩薩的搭救,才免除了人們的浩劫,所以大年初一時,人們見面時總要互道"新喜"。

在歷史上春節的時間並不一致。1911年辛亥革命後,曾採用西曆曆制,把西曆(即陽曆)一月一日稱為"新年"或"元旦",而將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



春節期間,人們興高采烈,在春節食品方面自然也很講究。中國土地遼闊,人口眾多,各個地區的人民都各有其特別喜愛的名菜佳餚和花色品種,不過吃餃子、湯圓、年糕和年粽等都是春節共同的習俗。
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春節食品。據專家考證,最遲在五代十國的北齊時,就有"形如偃月"的餃子食品了。到明清時代,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已經相當盛行。一般在除夕夜包成,待到子時(即午夜12時)吃,此時也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因外形似元寶,意味著有好運氣的意思。民間流傳著吃餃子與女媧造人的傳說:由於天寒地凍,女媧所造的黃土人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固定不掉,女媧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裏咬住,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麵粉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線(諧音:餡),用嘴咬吃。

年糕
年糕是全國性的春節食品,因 "糕"與"高"同音,吃年糕是取其年年高升之吉祥寓意。據說年糕最初用作年夜祀神、歲朝供奉祖先之用,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年糕幾乎每個地區都有,多用糯米磨粉製成,樣式很多,如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鹹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製作,味道清淡。廣東及閩南地區則愛以糯米粉加白糖或黃糖、豬油、再加上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其他糕點方面,廣東的蘿蔔糕、芋頭糕和馬蹄糕亦別具特色。

湯圓
湯圓,因它"飄"在碗裏,像是一輪明月掛在天邊,象徵團圓吉利之意,主要是南方人愛吃的春節食品。在糯米粉中包以豆沙、果仁或肉餡等。舊時在江浙地區還流行在湯圓中包一個小錢,誰吃到,誰就有"好運道"。不少地區都流行吃湯圓,但以寧波湯圓和成都湯圓最為有名。

年粽
俗語云:"各處鄉村各處例",中國幅員遼闊,有的地區還有過年吃粽子的習慣,象徵"天天都足食,歲歲有餘糧"的意思。在不少地區春節初四之前,吃的都是頭幾天做好的:北方大多吃饅頭,南方則吃年前蒸煮好的"陳飯",名叫"萬年餘糧",意思是年年五穀豐登,歲歲有餘糧。




春節的習俗活動,從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 開始到正月十五的"鬧元宵",時間跨度之長,節日內容之豐富,勝於其他節日,現略述如下:
掃塵
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稱"撣塵"。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把一切"窮運"、"晦氣"通通掃出門的意思。因此,臨近春節,家家戶戶清洗家具、拆洗被褥和灑掃庭除,都成了流行於全國各地的習俗,古今如是。

辦年貨
辦年貨即是春節前購買及準備過年用品的活動。以前在北方,家家戶戶多於除夕夜前準備供奉桌(亦稱天地桌)上的素祭品"蜜供",預備把一堂"平安吉慶"(蘋果、橘子的諧音)及各類新鮮果品作供品。故春節將臨,人們均忙於購買神馬、香燭等敬神用品和過年各種吃食,並多農曆十二月二十五、六日前置辦齊全。那情景就如現今歲晚將近時,各商店擠滿購物的人潮一樣。

年夜飯
差不多與置辦年貨的同時,家家戶戶多忙於殺豬宰羊,準備除夕夜的"年夜飯"。中國人會全家團圓一起吃年夜飯,又稱圍爐,起源於古人皆圍著爐子吃飯,圍爐時不分長幼皆一起吃,在家的成員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齊了才可以開動,也要為未能回家吃團圓飯的家人擺副碗筷,以表示全家團圓。


貼春聯、年畫
春聯即是"對聯",又叫"門對"或"對子",是春節時貼在門上的吉祥語,由上聯、下聯和橫披組成。春聯起源於五代"桃符"的對子,古時相傳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內有神荼、鬱壘二神,有驅鬼的能力,於是古時百姓相信鬼怕桃木,便每於除夕畫二神於桃木之上,懸掛門外,以驅鬼避邪,成了古代的門神。畫像後來又改成只寫字的"門目",但門目上兩邊各寫兩字,表達內容有限,人們便又在大門兩側再掛上兩塊桃木板,寫上了字數較多並更能反映心願的對子。

據說春聯由"桃符"的對子發展成型是在五代十國的時候,因後蜀國主孟昶於公元 964 年的除夕,不滿學士辛寅遜所寫的兩句應節吉語,乃親自提筆寫下:"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既工整又饒有寓意,此後題春聯的風氣就在文人學士開始流傳開來。

年畫是伴隨春慶祈年和驅瘟辟邪的活動而產生的一種繪畫藝術,年畫起源於門神畫,與"桃符"具有同樣的歷史。鮮紅的春聯,嶄新的年畫,抒發了人們美好的願望,點綴出一派喜氣洋洋的盎然春色。

>詳見本網站專題「年畫」

開門爆竹
燃放鞭炮慶賀春節,在中國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鞭炮起源於古代的"庭燎",一說是為了驅逐"年獸",另一說是為了驅除山鬼。人們為了歲歲平安,子時燃放鞭炮煙花稱為"開門爆竹"。現在春節爆竹兼有吉慶和除舊布新的雙重意義,無論在通衢大邑,還是窮鄉僻壤,爆竹聲的此起彼伏,給節日更增添了熱鬧的氣氛。

拜年
拜年是從家裏開始的。小輩起床後必須先向長輩拜年,長輩在接受年禮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用紅紙包著的禮金給未成年的小輩,稱為"壓歲錢";民國時期長輩多以紅紙包一百文銅元作為壓歲錢,寓意為"長命百歲",貨幣改用紙鈔後,長者則喜歡用連號的新紙鈔賜於晚輩,有"連連好運"、"連連高升"之意。從家裏出去,人們相遇時總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禧,說些"恭喜發財"、"萬事如意"、"新年快樂"和"新年好"等吉祥話。而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之間更需登門拜年,互致祝福。

舞龍和舞獅
新春街頭熙熙攘攘的人群,更多的是四處閒逛,觀看街頭的百藝雜陳。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舞龍和舞獅。據說舞龍起源於漢代,最先是為了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儀式,後來才逐漸成為一種文娛活動,至宋時期,舞龍已經成為逢年過節常見的表演活動。舞獅也是一種流行很廣的民間體育活動,據說起源於南北朝,與舞龍一樣,是我國的傳統舞蹈形式,也是一種流行很廣的民間體育活動和春節的慶典活動。北方舞獅的外形與真獅很相像,全身獅披覆蓋,舞獅者(一般兩人合舞一隻大獅子)只露雙腳,不見其人。南方舞獅主要流行在廣東。這種舞獅由一人舞獅頭,一人舞獅尾,舞獅者穿各種燈籠褲,上穿唐裝燈籠袖衫或背心,可見舞獅者全身。

大抵古人相信舞龍舞獅有驅邪鎮妖之效、吉祥之兆,所以每逢春節便敲鑼打鼓,舞龍舞獅,以消災除害,預報吉祥。舞龍和舞獅,都是春節的兩項傳統文娛活動。其他還有許多社火雜耍、變戲法等娛樂活動。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44:4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16000051KK0449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