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李白...10分!

2007-02-17 1:05 am
我想知(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既(((寫作特點))).....同埋李白既((風格))...

答案必須符合以上兩點。要非常詳細。

回答 (3)

2007-02-17 1:19 am
✔ 最佳答案
李白
李白 (公元七零一至七六二年)盛唐的最主要代表之一,一生中最菁華的歲月是在唐玄宗統治下度過的。從傳世的第一首詩《訪戴天山道士不遇》(720以前)到最後一首《臨路(終)歌》(762),他的創作活動延續了四十多年,內容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封建社會發展的必然過程。

李白的生平和他的詩歌,大致可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一、出蜀以前(701-725年)
二、循江東遊到離開安陸(725-735年)
三、移家東魯到離南陵入長安(736-742年)
四、在長安(742-744年)
五、離開長安到長流夜郎(745-757年)
六、巫山遇赦到病逝當塗(758-762年)

一、出蜀以前(701-725年)
李白出身豪商,自幼生長在今四川江油縣附近,舊彰明縣青蓮鄉。出峽前遊過成都和峨眉。下面所選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表明他思想上很早已有道家的烙印。

二、循江東遊到離開安陸(725-735年)
李白二十五歲出蜀,目的就是訪道、求友和遊覽山水。他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說:「以為士生則桑弧蓬矢,射夫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方之志,乃仗去國,辭親遠遊」,是很有抱負的。他離開長江三峽東下,經荊門、江夏、到潯陽登廬山;訪金陵,遊揚州,浪跡吳、會之間;再回舟上,由江夏泝漢水,過襄樊,走臨汝,其間曾與孟浩然相遇;又從臨汝到安陸(公元727年),娶故相許圉師孫女,開始“酒隱安陸,蹉跎十年”的生活。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秋,曾應友人元之演之邀,同遊太原祠。次年春天返返安陸不久,就移家東魯。下面所選《江夏行》,抒寫他對平民如商人婦的同情;而《淮南臥病書懷寄南中趙蕤》可以找出他的縱橫家思想根源。

三、移家東魯到離南陵入長安(736-742年)
李白從安陸移居山東,在任城安家。又隱居徂徠山,與孔巢父等五人時時酣飲,號稱竹谿六逸。其間曾回漢、襄一次,並且北遊東都、南陽,返東魯不久,又南下吳越,遇到道士吳筠。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在南陵奉召入長安。下面所選《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可見他有信心從正道入仕;《南陵別兒童入京》更活現了奉召入京時的高與若狂,也反映了他對功名富貴的熱衷。

四、在長安(742-744年)
李白隨同道士吳筠到長安,又因玉真公主、賀知章等人的推薦,經唐玄宗親自召見,任為翰林供奉,以“布衣侍丹墀”,而沒有正式的官職。他以經世王佐之才自命,玄宗則以文學侍從看待,常常被召喚去做一些所謂“應制”之作。對這樣的遭遇,看來他並不滿意,再加縱酒狂放,目中無人,就難免開罪於一些小人,如高力士等,終於蒙讒出京。春風得意,不啻曇花一現。可惜長安是國家的政治中心,他在這裡開了眼界,增長了見聞,對當時日趨朽沒落的朝政有了感性認識,他搜羅了大量的詩歌素材,豐富和充實了作品的內容。下面所選《古風第二十四首》─《大車揚飛塵》明目張膽地譏刺時政;《天馬歌》是以馬自喻,悲歎未遇知人的明主。而《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表明長安的十丈紅塵,沒能使他放棄對神仙的嚮往。

五、離開長安到長流夜郎(745-757年)
李白離開長安以後,漫遊南北,他從梁宋、齊魯而幽燕,又多次來往會稽、金陵、宜城之間。值得大書特書的是在此初期,他和杜甫結下了不朽的友誼,兩人又一起和高適,李邑等詩人和大書法家登山臨水,詩酒往還。安祿山亂起,他正在宣城,此後輾轉溧陽、剡中,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避居廬山屏風,碰上永王璘過潯陽,相邀參加幕府。次年,至德二載(公元757年)永王違抗肅宗的詔命東巡,兵敗丹陽,他受到牽累,下潯陽獄,定罪長流夜郎;以五十七歲的垂暮之年,拋別妻子,獨冒洞庭三峽的險惡風濤,登上生死莫卜的漫長道路。這一階段,李白的生活經驗最豐富,傳世詩歌也最多。下面所選的《將進酒》及《宣城見杜鵑花》反映了他對國事的關心,朝政的不滿,兩次進取功名失敗的懊惱,以及對家人、好友、山水、神仙的瞥戀。

六、巫山遇赦到病逝當塗(758-762年)
李白長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東還,在江夏、巴陵、衡陽、零陵一帶稍事盤桓,就回到潯陽。以後又重遊金陵,來往宣城,歷陽等地。臨卒前一年,李光弼東鎮臨准,抗拒史朝義,他聞訊請纓,還想為國效力,不幸中途因病折回,於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在當塗令李陽冰任所逝世,享年六十二歲。這一階段李白漸入淒涼老病的晚境,然而他的詩情酒興,還是不減當年。下面所選的《江夏別宋之悌》反映了暮年李白對國家無奈之情。 (右圖為李白手跡)

縱觀李白一生和傳世之作,可知他的思想主流是道家兼縱橫家,也摻雜了儒家的影響。他景慕傅說、呂尚、范蠡、魯連、張良、謝安等所謂“安邦定國”的大人物,也企羡專諸、侯嬴、荊軻等刺客、遊俠者流。他頗有一濟蒼生的宏願而未能牛刀小試,固然是客觀的社會條件限制了他,也是他自己主觀的性格感情限制了他。他熱愛袓國人民,痛恨邪惡奸偽的性格是不用懷疑的。

評析:
詩旨在以蓬萊文章比李雲。借送別以贊對方,惜其生不稱世。開首二句,不寫?別,不寫樓,卻直抒鬱結,道出心中煩憂。三、四句突作轉折,從苦悶中轉到爽郎壯闊的境界,展開了一幅秋空送雁圖。一“送”,一“酣”,點出了“餞別”的主題。“蓬萊”四句,讚美對方文章如蓬萊宮幽藏,剛健遒勁,有建安風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謝自比,表達了對高潔理想的追求。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的文藝觀。末四句抒寫感慨,理想與現實不可調和,不免煩憂苦悶,只好在“弄扁舟”中去尋求寄託。思想感情瞬息萬變,藝術結構騰挪跌宕,起落無端,斷續無跡,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矛盾的心情。語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諧統一。“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來描摹愁緒的名言,眾口交贊。
2007-02-17 1:36 am
李白(701-762)
「子之文章,傑力人上。地辟天開,雲蒸雨降。播產萬物,瑋麗瑰奇。大巧自然,人力和施 ? 又如長河,浩浩奔放。萬里一瀉,末勢尤壯。大騁闕辭,至於如此。意氣飄然,發揚儔偉」【宋曾鞏《代人際李白文》】。

中國人幾乎沒人不知道李白的,因為李白是站在盛唐詩壇高峰之巔的為大詩人,在中國詩歌的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堪稱中國詩壇第一人。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甘肅秦安西北)人,其先祖於隋末戰亂逃至碎葉(今吉而吉斯共和國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於此。李白少年時代就「觀奇書」,「遊神仙」,「好劍術」,有多方面的才能和興趣,唐中宗神龍元年(705)舉家遷居四川綿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稱「李翰林」。賀之張譽為「天上謫仙人」,後人又稱「李謫仙」。然而唐玄宗只讓李白待詔翰林,作文學侍從之臣,李白的大志無法實現。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生活。三年後李白因遭讒毀,自請還山,離開長安。他只能游山訪仙,痛飲狂歌,以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憤。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建立偉業,成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曾應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為獲得了建功立業的機會。,詠出「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的豪邁詩句。永王軍隊為唐肅宗消滅後,李白也受牽連入獄,後來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一歲時,李白還請求從軍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卻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願,六十二歲時在他的族叔當涂縣(安徽馬鞍山)令的李陽冰家。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陽奮發的典型音調。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多次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博搖直上九萬裡」《上李邕》。但李白在長安三年失意而歸,使他激昂的政治熱情,再受到現實的衝撞時,便轉化為懷才不遇的悲憤狂歌,從胸中噴湧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 赤雞白狗賭梨栗,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李白還以痛快淋漓的飲酒詩,來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愁。《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與這種豪放奔湧,無所掩抑的感情氣勢相適應,李白的詩歌在藝術手法方面的顯著特點是﹕想像神奇,變化無端,結構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形成了雄奇飄逸的風格。《夢遊天姥吟留別》﹕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邱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而當大夢初醒來,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對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這種想落天外的特點,大大發展了莊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現手法,也融匯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驚嘆不已的藝術魅力,贏得了一代「詩仙」的讚譽。

李白的詩歌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他的七言古詩(《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詩(《古風》59首); 有句漢魏六朝樂府民歌風味的《長幹行》,《子夜吳歌》等,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等)都成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經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為中華詩壇第一人。

李白詩選

將進酒


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
高堂明鏡悲白髮
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將進酒
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
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讙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
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
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消萬古愁
參考: google
2007-02-17 1:23 am
1) 賞析及特點

天寶十二年(西元153年),李白五十三歲,李白目睹開元至天寶年間,由盛而衰,滿腔憤怨與不滿,無從發洩,在此苦悶中,時常親近大自然,藉山水來洗滌心胸抒懷。這一年秋天,李白遊於宣州(今安徽省宣城縣),離開長安已有十年多了,長期飄泊於外的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看透世態炎涼。而又因前一年,李林甫死,楊國忠當宰相,國事更加糜爛。李白為國難憂心不已,又苦於報國無門。這時李白的政治理想已經破滅,對朝政極度不滿,更以大量的詩文,揭露現實中的黑暗。他在宣州,餞別祕書省校書郎李雲的宴後,寫下(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又稱(陪侍御叔華登樓歌)的詩文。詩中寫出了李白憂憤的苦悶,表現出豪邁奔放的氣慨,不屈服於環境的壓抑與內心的重壓。詩中可以看出李白的胸懷,深感日月不居,時光難駐,心煩意亂,憂憤鬱悒。反映了李白對朝政的日趨腐敗和個人的遭遇愈趨困窘,所引起的強烈精神的苦悶。
此詩的重點不是寫離情別緒,而主要是寫感傷舒懷,抒發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不能實現的牢騷。全詩感情沈鬱、奔放,幾乎句句都是精華,是李白詩的代表作之一。


2)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甘肅秦安西北)人,其先祖於隋末戰亂逃至碎葉(今吉而吉斯共和國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於此。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陽奮發的典型音調。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多次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博搖直上九萬裡」《上李邕》。但李白在長安三年失意而歸,使他激昂的政治熱情,再受到現實的衝撞時,便轉化為懷才不遇的悲憤狂歌,從胸中噴湧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 赤雞白狗賭梨栗,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李白還以痛快淋漓的飲酒詩,來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愁。《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與這種豪放奔湧,無所掩抑的感情氣勢相適應,李白的詩歌在藝術手法方面的顯著特點是﹕想像神奇,變化無端,結構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形成了雄奇飄逸的風格。《夢遊天姥吟留別》﹕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邱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而當大夢初醒來,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對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這種想落天外的特點,大大發展了莊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現手法,也融匯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驚嘆不已的藝術魅力,贏得了一代「詩仙」的讚譽。

李白的詩歌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他的七言古詩(《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詩(《古風》59首); 有句漢魏六朝樂府民歌風味的《長幹行》,《子夜吳歌》等,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等)都成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經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為中華詩壇第一人。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23: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16000051KK0290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