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鼠疫問題

2007-02-16 7:13 am
我想問一下香港鼠疫的發現、發展、影響、措施。
(影響是指對日後醫療機制及當時)



10分!!!!!!!!!

回答 (3)

2007-02-18 10:43 pm
✔ 最佳答案
1894上環大鼠疫

<香港鼠疫的爆發>
  十九世紀中葉,中國雲南出現了鼠疫的足跡。1894年春,廣州大規模爆發鼠疫,官方呼籲居民保持清潔,並舉辦祈福活動,希望瘟疫盡快消失;民間則出現搶購涼茶的情況。  1894年5月,香港出現了首宗病例,患者是一名國家醫院的庶務員,由剛從廣州返港的國家醫院署理院長婁遜醫生(Dr. Lowson)發現。當年建滿中式樓房,全港人口最稠密及衛生環境惡劣的上環太平山區成了疫症重災區,控制疫情,自然成為當年港督羅便臣的首要任務。往後三十年,香港市民仍然不斷與鼠疫搏鬥。


<爆發及傳播原因>
  初探鼠疫爆發及傳播迅速的原因,大約有以下數點。 首先,開埠初期的上環是華人的聚居地,位於山區,住屋設計是沒有排水渠、廁所及自來水,樓房密集及沒有地磚也是當時住屋設計的弱點,這正好解釋了太平山區成為疫症重災區的重要原因。其次,1894年清明節期間,很多居港華人回鄉掃墓,正值廣州疫症爆發,隨即將病菌傳入香港。再者,1894年首四個月少雨,做成泥土不夠濕潤,加速瘟疫傳播。


<防疫措施>
  由於鼠疫傳播迅速,死亡率高,香港政府衛生局採取了嚴厲的預防措施,包括逐家逐戶尋找患者,將淋巴腺腫脹者及發黑屍體強行帶走;病者會被送到醫護專船「海之家」(Hygeia)接受隔離,死者會被解剖,再用快速處理屍體方法─灑上石灰粉,集體埋入深溝。結果,引來華人集體恐慌及反抗,港督需要派遣駐港英兵負責撲滅疫症,包括尋找鼠疫個案及替受感染的民房消毒(俗稱「洗太平地」)。
  可是,大部分華藉病人拒絕遷入「海之家」,政府為免衝突擴大,遂取消了此項措施,病人改被送到充作臨時醫院的堅尼地城「玻璃廠」;此外,又將堅尼地城警察局改為「堅尼地城醫院」。
  雖然如此,基於華人對西藥的恐懼及誤解,風俗信仰的不同,加上謠傳患者會被送往歐洲製成藥粉,導致華人有病不看醫生,隱瞞疫情,匿藏屍體,結果整個上環區未能控制疫症。患病華人,往往入住「東華醫院」接受中藥治療(中醫相信疾病是人體與大自然的失衡),又或是參考文武廟派發的中醫藥方,甚至逃回內地。
  另外,為防疫症擴散,政府於1894年6月更令太平山區居民遷出,將之夷為平地,後闢建為「卜公花園」。
  除了上述的措施外,政府亦有派員調查不合衛生的住宅,改善渠道系統,推行滅鼠行動,頒布公眾衛生及屋宇條例;至於「香港病理檢驗所」(即現在的醫學博物館)的成立,為保障市民健康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鼠疫,成為了中西醫學的爭論點,亦是華人與政府的角力場。


<解開疫症之迷>
  隨著十九世紀末微生物學的發展,香港的鼠疫引起了科學家的興趣。日本科學家北里柴三郎(Shibasaburo Kitasato)及法藉醫生耶爾贊(Alexandre Yersin)先後抵港。經過二人的努力,各自對病菌有新的發現。 1897年,鼠疫由香港傳到印度,與耶爾贊醫生系出同門的西門醫生發現了老鼠身上的跳蚤找到同樣的病菌,這個發現,協助耶爾贊醫生成功製成對抗鼠疫的血清。「黑死病」的神秘面紗終被揭開。直至1944年,醫學界才將引致鼠疫的淋巴桿菌命名為「耶爾贊鼠疫桿菌」。  總結由1894至1929年,在香港死於鼠疫的人數達二萬人以上。
2007-03-02 6:53 am
此答案真係似樣好多.
鼠疫(Pestis,別名:黑死病、瘟疫,專業名稱:「淋巴腺鼠疫」)是一種透過鼠類傳播的傷寒疫病。鼠疫是由鼠疫桿菌所致的烈性傳染病。通常先在鼠類或其他齧齒類動物中流行,然後再通過鼠、跳蚤叮咬傳給人。歷史上鼠疫有三次大流行,首次大流行發生於六世紀,起源於埃及的西奈半島,波及到歐洲所有國家,死亡近二千五百萬人;第二次發生於十四世紀,起源於美索布達米亞,僅歐洲就死亡二千五百萬人,即歷史上著名的黑死病,當時還是大學生的牛頓還因此從劍橋大學輟學一陣子;第三次發生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死亡一千二百萬人。

目錄 [隐藏]
1 症狀和類型
1.1 腺鼠疫
1.2 敗血性鼠疫
1.3 肺鼠疫
2 治療
2.1 令人作嘔的治療方法
3 預防
4 歷史上的大流行
5 外部連結
6 相關條目



[編輯] 症狀和類型
感染後2—5天會出現倦怠感、寒顫、發燒等現象。再來根據感染症狀可再分成三類:


[編輯] 腺鼠疫
在被感染的鼠類或跳蚤叮咬後,在傷口附近的淋巴腺會有發炎的現象,再來可能擴散到全身的淋巴腺,重者病原體侵入血液,引起敗血症或肺炎。肺炎患者經呼吸道傳播而得。如不治療,約一週左右可能會死亡。


[編輯] 敗血性鼠疫
鼠疫桿菌經由血液感染全身,皮膚會出現血斑,最後全身長滿黑斑而死亡。這也是鼠疫被稱為黑死病的原因。


[編輯] 肺鼠疫
吸入病患的飛沫染病,可能出現血痰,2—3日後會由於呼吸困難而死亡。


[編輯] 治療
在醫院隔離,最直接的方法是接受抗生素治療。


[編輯] 令人作嘔的治療方法
中世紀時,為治療黑死病,人們用盡一切稀奇古怪的治療方法。有的人吃下糞便和灰燼,有的人將黑色腫塊切除,有的人甚至把活蟾蜍放到胸前……


[編輯] 預防
驅逐有可能帶菌的鼠類或跳蚤,或施打疫苗。


[編輯] 歷史上的大流行
查士丁尼瘟疫共有兩次,發生在540年—590年。並沒有明確的數字統計多少人因此死亡,不過一般相信這個疫病導致東地中海約2500萬人死亡。這場瘟疫衰弱了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企圖恢復羅馬帝國光榮的夢想也因此失敗。

黑死病在1346年到1350年大規模襲擊歐洲,鼠疫導致歐洲人口急劇下降,死亡率高達30%。黑死病被認為是蒙古人帶來的。約1347年,往來克裡米亞與墨西拿(西西里島)間的熱內亞貿易船隻帶來了被感染的黑鼠或跳蚤,不久便漫延到熱內亞與威尼斯,1348年疫情又傳到法國、西班牙和英國,1348年—1350年再東傳至德國和斯堪的納維亞,最後在1351年傳到俄羅斯西北部。估計歐洲有約2500萬人死亡,而歐、亞、非洲則共約5,500萬—7,500萬人在這場疫病中死亡。當時無法找到治療藥物,只能使用隔離的方法阻止疫情漫延。有人認為,這場黑死病嚴重打擊了歐洲傳統的社會結構,削弱封建與教會勢力,間接促成了後來的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

據估計,中國明代萬曆和崇禎二次鼠疫大流行中,華北三省人口死亡總數至少達到了1000萬人以上,崇禎「七年八年,興縣盜賊殺傷人民,歲饉日甚。天行瘟疫,朝發夕死。至一夜之內,百姓驚逃,城為之空」。「朝發夕死」、「一家盡死孑遺」。一些史學家相信,李自成入北京之前,明朝的京營兵士就正遭受鼠疫侵襲,谷應泰在《明史紀事本末》卷78中說「京師內外城堞凡十五萬四千有奇,京營兵疫,其精銳又太監選去,登陴訣羸弱五六萬人,內閹數千人,守陴不充」。「上天降災,瘟疫流行,自八月至今(九月十五日),傳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數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門逐戶,無一保全。……一人染疫,傳及闔家,兩月喪亡,至今轉熾,城外遍地皆然,而城中尤甚,以致棺蒿充途,哀號滿路。」1855年中國發生了大型瘟疫,並且散佈到整個大陸,這個疫病一直持續到1896年左右,最後估計在中國和印度便導致約1200萬人死亡。

2007-02-16 20:51:13 補充:
the last 3 -5 select is can help you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40: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15000051KK0481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