鱔,也就是鰻,白鱔也是鰻的一種。
鰻魚是指屬於鰻鱺目分類下的物種總稱。 是一種外觀類似長條蛇形的魚類,具有魚的基本特徵。此外鰻魚與鮭魚類似具有洄游特性。
目錄
[隱藏]
1 常見種
2 分佈
3 生活史
4 菜餚
5 類似魚種
6 其他
7 參見
8 外部連結
[編輯]
常見種
歐洲鰻(Anguilla anguilla)
美洲鰻(Anguilla rostrata)
日本鰻(白鰻;Anguilla japonica)
澳洲鰻(黑鰻;Anguilla australis)
非洲鰻(Anguilla mossambica)
鱸鰻(Anguilla mormorata)
菲律賓鰻(Anguilla mormorata)
紐西蘭鰻(Anguilla dieffenbachi)
印尼鰻(Anguilla bicolor Pacifica)
[編輯]
分佈
全世界的鰻魚主要生長於熱帶及溫帶地區水域,除了歐洲鰻(Anguilla anguilla)及美洲鰻(Anguilla rostrata)分佈在大西洋外,其餘均分佈在印度洋及太平洋區域。
[編輯]
生活史
鰻魚在陸地的河川中生長,成熟後洄游到海洋中產卵地產卵,一生只產一次卵,產卵後就死亡。這種生活模式,與鮭魚的溯河洄游性(anadromous)相反,稱為降河洄游性(catadroumous)。
其生活史分為6個不同的發育階段,為了適應不同環境,不同階段的體型及體色都有很大的改變:
卵期(egg-stage):位於深海產卵地。
柳葉鰻(leptocephalus):在大洋隨洋流長距離漂游,此時身體扁平透明,薄如柳葉,便於隨波逐流。
玻璃鰻(glass eel):在接近沿岸水域時,身體轉變成流線型,減少阻力,以脫離強勁洋流。
鰻線(elvers):進入河口水域時,開始出現黑色素,卻也形成養殖業鰻苗的補捉來源。
黃鰻(yellow eel):在河川的成長期間,魚腹部呈現黃色。
銀鰻(silver eel):在成熟時,魚身轉變成類似深似深海魚的銀白色,同時眼睛變大,胸鰭加寬,以適應迴游至深海產卵。
鰻魚的性別是後天環境決定的,族群數量少時,雌魚的比例會增加,族群數量多則減少,整體比例有利於族群的增加。
[編輯]
菜餚
日本菜經常使用淡水鰻(うなぎ; unagi)及海水鰻(康吉鰻;Conger eel, anago)。 粵菜及上海菜也常使用鰻魚。 在歐美及其他地方則食用歐洲鰻及其他淡水鰻。 一道傳統的倫敦菜即為鱔魚凍(jellied eels)。
[編輯]
類似魚種
背棘魚目(Notacanthiformes)中的刺鰻(spiny eel)及(halosaur)也非常像鰻魚。
這些深海魚過去認為屬於北梭魚目(Albuliformes)的亞目。
電鰻(electric eel)並非鰻魚,而與鯰魚(catfish)較為相近。
真正的鰻魚屬於硬骨魚類的鰻鱺目魚種。
[編輯]
其他
在歐洲衹有英國可以用合法的手擲網方式補鰻魚。數千年來手擲網是在英國柏瑞河(River Parrett)與塞汶河(River Severn)實行的補鰻魚方法。
美洲鰻幼魚
[編輯]
參見
Eel_life_history
Eel ladder
American Eel
European eel
Conger eel
Moray Eel
Short-finned eel
Angula
鰻・うなぎ
[編輯]
外部連結
臺灣魚類資料庫 -- 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網站
鰻魚的生活史之謎 -- 中華民國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網站
鰻鱺堂 -- 鰻鱺雜談、鰻魚專賣店、蒲燒鰻、燻味鰻、鰻油精網站
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0%BB"
頁面分類(3): 鰻 | 海鰱總目 | 可食用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