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可對抗什麼微生物

2007-02-15 11:30 pm
抗生素可對抗什麼微生物??如何發揮作用??

回答 (4)

2007-02-15 11:37 pm
✔ 最佳答案
抗生素可以用來對抗大多數細菌感染性疾病。

另外部份抗生素亦有抑制一些腫瘤細胞的擴散作用等。

至於如何作用的方面:

抗生素殺菌作用主要有4種機制:
(1) 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抑制細胞壁的合成會導致細菌細胞破裂死亡,以這種方式作用的抗菌藥物包括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哺乳動物的細胞沒有細胞壁,不受這些藥物的影響。

(2) 與細胞膜相互作用:一些抗菌素與細胞的細胞膜相互作用而影響膜的滲透性,這對細胞具有致命的作用。以這種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桿菌素。

(3) 干擾蛋白質的合成:干擾蛋白質的合成意味著細胞存活所必需的酶不能被合成。干擾蛋白質合成的抗生素包括福黴素類、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和氯黴素。

(4) 抑制核酸的轉錄和複製:抑制核酸的功能阻止了細胞分裂和/或所需酶的合成。以這種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萘啶酸和二氯基吖啶。
2007-02-15 11:44 pm



我需要吃抗生素嗎?

  針對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像過敏與細菌感染所須的治療措施,都不一樣。而只有細菌感染才須要使用抗生素治療,有些疾病甚至不須要使用藥物也會自己痊癒,所以應向醫生詢問自己的疾病是否是細菌感染,是否不吃抗生素也能痊癒。

圖片參考:http://www.cuhk.edu.hk/med/hep/antibotics/img/medicine.jpg


圖片參考:http://www.cuhk.edu.hk/med/hep/antibotics/img/suz_bar6.gif




應如何服用抗生素呢?

  不應自己亂服抗生素,應先看醫生,由醫生處方後,再根據指示服藥。 要定時定量,不可隨便加減藥量及次數。即使病情已經好轉,亦須要服完整個療程,否則不能根治疾病,而病菌亦會產生抗藥性。
  若對抗生素有過敏反應,必須在服藥前告訴醫生。而未經醫生指示,不要在同一時間服食多種不同藥物,包括中藥和口服避孕藥,以免引致藥物互相干擾。
此外,就診時應讓醫生知道自己正在服用之藥物。不要使用別人的藥物,病徵相似並不代表是同一疾病,而且每個人的體質亦不一樣,故胡亂使用別人的藥物或上次剩下的藥物是十分危險的。



圖片參考:http://www.cuhk.edu.hk/med/hep/antibotics/img/docH.gif


圖片參考:http://www.cuhk.edu.hk/med/hep/antibotics/img/suz_bar6.gif




甚麼是整個療程?

  抗生素的整個療程是指需要把所有病菌殺死的時間。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抗生素所需的療程亦不一樣。一般來說,根據醫生指示把抗生素服完便可。


圖片參考:http://www.cuhk.edu.hk/med/hep/antibotics/img/suz_bar6.gif




如忘記服藥該怎麼辦?

  首先,應盡可能避免忘記服藥,因為這樣會影響抗生素的功效。如真的忘記了,應立即補服所忘記服食的劑量,然後依照下一次的指定時間服藥.但如果當時已差不多到下一次服藥時間,便毋須再補服,而應依時服食下一個劑量。切勿服用雙倍藥量。

圖片參考:http://www.cuhk.edu.hk/med/hep/antibotics/img/yao.gif


圖片參考:http://www.cuhk.edu.hk/med/hep/antibotics/img/suz_bar6.gif




應如何儲存抗生素呢?

  藥物的包裝上通常會註明藥物的儲存方法及有效日期。一般來說,為免藥物變質,應該將它們置放在陰涼的地方及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部分藥物更要放進冰箱。為安全起見,你不應長時間將藥放在車內,因為這可能會使藥物暴露在極高的溫度下。


圖片參考:http://www.cuhk.edu.hk/med/hep/antibotics/img/lock.gif
參考: 專業護士
2007-02-15 11:39 pm
何謂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群可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的化學物質,早先發現的都是由自然界中其他微生物 (例如黴菌)所製造分泌出來的,例如人類最早發現的抗生素 ─ 盤尼西林 (青黴素》就是由青黴菌所製造分泌的。後來將這些原始的化學結構加以修飾改變,以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方式製造了許許多多不同結構的抗生素,目前可用來治療人類細菌感染的抗生素有上百種之多。


抗生素的作用與使用時機

不同的抗生素對細菌體有不同的作用,有些抗生素可抑制細菌體細胞壁的合成,有些可抑制其蛋白質的合成,有些則破壞其基因物質或阻斷其新陳謝的過程,因而造成細菌無法繼續生長、繁殖,甚至造成細菌的死亡。細菌體的結構與人體細胞的結構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們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化學物質 (抗生素)用來抑制細菌的生長或殺死細菌,但卻對我們人體細胞不會造成很大的作用。

因為抗生素是用來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的,所以我們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時機就是細菌對我們造成危害或是造成我們人體感染的時候。

然而會侵入我們人體造成感染的微生物種類很多,包含各式各樣的濾過性病毒 (簡稱病毒)、細菌、黴菌、寄生蟲等,因此即使我們身體感染疾病,也未必見得一定就要使用抗生素來治療。因為抗生素對於病毒、黴菌及寄生蟲足沒有效果的。此外,當我們身上有某些地方發炎的時候,也未必見得就一定是微生物感染所造成的發炎,例如關節炎 就可能是因身體免疫功能不正常破壞關節組織而造 成發炎,也可能因尿酸沈積過多而造成發炎,因此 對於某某地方發炎,也未必就一定需要使用抗生素 治療。

在台灣,一般民眾及部外醫護人員常常將另一類 的藥物一消炎止痛藥物的名稱與抗生素混用,都稱之 為 「消炎藥」,正確地說,抗生素不能稱之為消炎 藥,因它本身並不具有直接消炎的效果,誤將抗生素 稱之為消炎藥,會誤導民眾以為只要是發炎就可以使 用抗生素做為消炎的藥物,而不知道非細菌感染所造 成的發炎,使用抗生素是不可能達到消炎的效果。只 有細菌感染所造成的發炎,使用抗生素殺死細菌後, 才間接使得感染部位的發炎減輕、消除。



細菌如何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

前面已說明抗生素可經由一些特定的作用,達成抑制細菌或殺死細菌的作用,然而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均有一種自然衍變的特性,也就是生物體上控制所有生命現象的基因在複製時並非完全一成不變,控制細胞表現的基因物質,在複製時有一極小比例的情形會發生突變,也就是其分裂複製的下一代細胞,在某一生物特性上可能有不一樣的表現,而細菌體是一單細胞生物,其分裂繁殖非常快速 (快者每二十分鐘就複製分裂一次成為二個細菌個體),因此有柑當的機會可以因為基因突變而衍生出不受抗生素作用的下一代。此種不受抗生素作用可能經山不同的途徑來達成,例如變成可以合成分泌一些酵素,而這些酵素可以破壞抗生素,因此抗生素尚未作用到細菌體就被酵素破壞了;或者足原本抗生素要作用於細菌體的某一特定部位,但細菌的基因將該部位的結構做了改變,使得抗生素無法作用於其上,因此細菌就不會被殺死;或者細菌的細胞壁結構發生了變化,造成抗生素無法穿透細胞壁,無法到達作用部位,細菌也因此不被抗生素殺死而存活下來。

此種不受抗生素作用、不被殺死的新生代細菌,在有抗生素的環境中也可以繼續生長繁殖,反之原本會被抗生素殺死的細菌體反而無法繼續生長繁殖,因此在有抗生素存在的環境中就進行一種物競天擇、優勝劣敗的自然競爭。經由此種自然競爭、自然洶汰的作用,只剩下抗藥性細菌可存活下來並不斷繁殖其後代。換句話說,使用愈多的抗生素,在我們人體內就一直在進行優勝劣敗的細菌篩選作用,這些篩選存留的抗藥性細菌,又可經我們的各種排泄物、分泌物釋放到環境中,或傳到其他人身上。因此,抗生素使用的愈多、愈普遍,篩選出來的抗藥性細菌比例就愈來愈高。一般而言,抗生素愈過度使用,愈沒有節制的地區或國家,該地抗藥性細菌的比例也就愈高。



細菌變成抗藥性細菌後的影響

細菌若變成對某些抗生素具有抗藥性後,我們在遇到此種細菌感染時,冉用這些抗生素治療也無法將體內造成感染的細菌殺死,此時細菌就可能在我們體內不斷滋生繁殖,造成愈來愈嚴重的感染,最後甚至可能引起菌血症、敗血症而死亡。

通常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是先曲對一、二種抗生素產生抗藥性開始,但若經繼續篩選淘汰,細菌就可能變成對愈來愈多種的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細菌剛開始對少數藥物兵抗藥性時,醫師尚可選擇其他類的抗生素來治療。但當細菌變成對大多數的抗生素或全部抗生素都具有抗藥性時,醫師往往束手無策,只能依賴病人個人體內免疫力去與細菌對抗,若自身的免疫力可以克服細菌感染,仍可痊癒,但若自身免疫力無法克服細菌感染時,就只有走上死亡一途,通常足走上後者的可能性較大。



即使細菌只對少數幾種抗生素具抗藥性時,仍然會對醫師治療病人造成很大的困擾,並會增加病人的痛若或死亡。因為對於每一種細菌感染,醫師都有優先考慮使用的抗生素種類,而細菌若對這些優先考慮使用的抗生素具有抗藥性時,此時醫師依一般考量使用了這些抗生素,病人很可能病情無法獲得改善,持續了一段時間後醫師才會依病情未改善的況狀,或幾天後所得到的細菌培養資料,改換用其他種類的抗生素,此時病人已經受了好幾天的痛苦,不幸的話,病情可能持續惡化,甚至改換治療藥物也來不及救治病人。因此,抗藥性細菌的感染對醫師治療病人是很大的麻煩與挑戰,對病人本身,更是極大的威脅。
2007-02-15 11:39 pm
細菌,但病毒不可以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28:4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15000051KK0238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