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一問!!!

2007-02-15 5:48 pm
點解話吳三桂是買國賊???

回答 (4)

2007-02-15 5:51 pm
✔ 最佳答案
問題的重點是:”漢奸”。

雖然在今日中華民族的角度看,滿人都是中華兒女,但現在討論的是”漢”奸,所以重點是吳三桂有無出賣漢人。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的原因,不是為了什麼民族大義或者解決漢族的社會問題,而是為了個人私利。這一點足以証明他的行為是出賣漢人為自己利益,這不是漢奸是什麼?

另外,清朝統治中國下在初期有成績。這不代表吳三桂不是漢奸。舉例說明,你偷了一件以低於成本價出賣的貨品,結果公司以貨品的成本價報保險而且拿回金錢,公司不但沒有損失而且有賺。這不代表你不是賊。

吳三桂造反,是為了他做皇帝。如果他成功了,歷史可能會改寫成,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然後再把清兵趕走而稱王,那麼他就不是漢奸了。但他沒有成功,所以他仍是漢奸。這是成王敗蒄的殘酷現實。

參考資料:
http://hk.knowledge. yahoo.com/question/? qid=7006041200415
吳三桂(1612年—1678年)。明遼東人,祖籍高郵,字長白,錦州總兵吳襄子。以父蔭襲軍官。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史載吳三桂部「膽勇倍奮,士氣益鼓」,是明末最後一支有戰力的鐵騎部隊。

生平
崇禎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極發動「大淩河之役」,吳襄在赴援時逃亡,導致全軍覆滅,祖大壽棄城奔錦州,孫承宗罷去,吳襄下獄,乃擢吳三桂為總兵。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北京危急,崇禎任吳三桂為平西伯,飛檄三桂入衛京師,起用吳襄提督京營。


引清兵入關
吳三桂奉旨入衛京師,三月十六抵山海關,一路上「遷延不急行,簡閱步騎」,三月二十抵達河北豐潤時,李自成領導的民變軍已進入北京,崇禎自縊景山(煤山),三桂則引兵退保山海關。李自成曾多次招降,吳三桂再三猶豫,曾一度有投降李自成的念頭,由於吳三桂的父親在北京被李自成的部屬強索金銀而慘遭迫害,加上其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擄劫,(吳梅村有詩證:「慟哭三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故吳三桂有與清軍合作的念頭,李自成害怕清兵入關,決定「滅吳保關」,於是發兵二十餘萬,四月十三,由李自成親率大軍,奔赴山海關攻討吳三桂。四月二十二,吳軍初敗,吳三桂求救於多爾袞,引清兵入關,在一片石戰役中聯合清軍擊潰李自成。清軍入關後,攻入北京,多爾袞把年幼的清世祖以及朝廷遷至北京,宣佈清廷由盛京遷都北京,吳三桂見大勢已去,無奈地為清軍先驅,鎮壓陝西、四川等地農民軍。後會同多鐸等進攻南明雲貴等地,並引兵入緬甸,迫緬王莽白交出南明永曆帝,帶回昆明處死。其後被清朝封為平西王,管理雲南貴州地區,形成割據勢力。


三藩之亂
順治十七年,朝廷以賦稅不足,令吳三桂裁減兵員。吳三桂將綠營及投誠兵從六萬人減至二萬四千人,汰弱存強,留下的全是精銳之師。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議撤藩,於是吳三桂聯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廣西將軍孫延齡、陝西提督王輔臣等以反清復明為號召起兵反清,自稱周王、天下招討大元帥,史稱三藩之亂。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湖南衡陽稱帝,國號為周,建元昭武。同年在長沙病逝,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

清朝張茂稷〈讀史偶感〉:「李陵心事久風塵,三十年來詎臥薪?復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丹心早為紅顏改,青史難寬白發人。永夜角聲應不寐,那堪思子又思親。」


吳三桂與「圓圓曲」
吳三桂降清後,文人對之諷刺不絕,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吳偉業(梅村)所寫的「圓圓曲」。


由於世人將吳三桂變節歸咎於其愛妾陳圓圓被擄,令吳三桂為奪回陳氏而出賣國家,吳梅村以西施諷今,譜下七言長詩「圓圓曲」,指出陳圓圓無一絲損害國家之舉,責任應在吳三桂。


雖然晚清名家王國維比較〈圓圓曲〉與唐代詩人白居易之長恨歌時認為前者不若白氏之平白,境界遜後者一籌。然無可否認,吳偉業能將西施與陳圓圓之際遇融合得絲絲入扣。但最令吳三桂介懷的卻是詩中中段幾句與西施無關,矛頭直指吳三桂的詩句:


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
此段不但為陳圓圓開脫,更露骨地諷刺吳三桂賣國外另一令人不恥的原因:其家人均因其投清而被李自成所殺。據說吳三桂曾出重金希望吳梅村刪改上述幾句,然為吳梅村所拒絕(《陳圓圓事輯》:「當日梅村詩出,三桂大慚,厚賂求毀板,梅村不許。三桂雖橫,卒無如何也。」)。



[編輯] 評價
後人對於吳三桂的評價不一,甚至兩極化。一部分人認為,由於他作為漢人,一直與滿清勾結,故他的行為應被視為「漢奸」。另一部分則認為,他引導清軍的行為促進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融合,具有正面意義。也有人認為,吳三桂讓清軍入關時的初衷只是為了借清軍而消滅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當時並沒有投降之意,只是後來的局勢發展導致身不由己。目前中國官方則一般持第二種說法。
參考: 維基百科
2007-02-15 10:20 pm
說賣國,要看看到底是賣哪一國?

如果說出賣明朝,則當時明帝已死,京師在大順李氏政權之手,吳三桂在山海關,進退失據,正值此時愛妾被擄,多爾袞又向他招降,在此時無論向關內關外投降都是賣國!吳三桂也不可能和南方明朝遺臣取得聯繫,若不戰死即要投降,則必已是賣國賊一名!

當然,若吳三桂降清是為了保留有用之身,實則作明朝內應,待機而起顛覆滿清,則不僅不賣國,更可博得 '忍辱負重' 之名!可惜三桂信賴 '良禽擇木而棲' 的信條,助清朝 '剿滅' '南明餘孽' ,更把被緬甸遞解回來的永曆皇帝絞殺!此舉已奠定吳氏賣國的歷史地位了!

到後來當上平西王坐鎮雲南,勢力日大,又不甘就此被撤籓,便聯同另外二籓反清,更假意在永曆皇帝墓前祭告天下!到最後節節敗退,終於露出當 '大周皇帝' 的真面目,至此三桂又當上另一回賣國賊!

因此,不論三桂是否漢奸,就以他賣明又反清的往績,足以論証他是個不折不扣的賣國賊!

2007-02-16 20:48:13 補充:
對不起三藩應該是草花頭, 不是竹花頭另外, 我想‘漢奸’其實有別於‘賣國賊’以吳三桂的作為, 當然是漢奸兼賣國賊當之無愧但是假如他當年是向李自成投降, 則不算是漢奸了然而卻仍是賣國賊
參考: 中史書 + 自己意見
2007-02-15 9:15 pm
吳三桂(1612年—1678年)。明遼東人,祖籍高郵,字長白,錦州總兵吳襄子。以父蔭襲軍官。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史載吳三桂部「膽勇倍奮,士氣益鼓」,是明末最後一支有戰力的鐵騎部隊。

生平
崇禎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極發動「大淩河之役」,吳襄在赴援時逃亡,導致全軍覆滅,祖大壽棄城奔錦州,孫承宗罷去,吳襄下獄,乃擢吳三桂為總兵。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北京危急,崇禎任吳三桂為平西伯,飛檄三桂入衛京師,起用吳襄提督京營。


[編輯] 引清兵入關
吳三桂奉旨入衛京師,三月十六抵山海關,一路上「遷延不急行,簡閱步騎」,三月二十抵達河北豐潤時,李自成領導的民變軍已進入北京,崇禎自縊景山(煤山),三桂則引兵退保山海關。李自成曾多次招降,吳三桂再三猶豫,曾一度有投降李自成的念頭,由於吳三桂的父親在北京被李自成的部屬強索金銀而慘遭迫害,加上其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擄劫,(吳梅村有詩證:「慟哭三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故吳三桂有與清軍合作的念頭,李自成害怕清兵入關,決定「滅吳保關」,於是發兵二十餘萬,四月十三,由李自成親率大軍,奔赴山海關攻討吳三桂。四月二十二,吳軍初敗,吳三桂求救於多爾袞,引清兵入關,在一片石戰役中聯合清軍擊潰李自成。清軍入關後,攻入北京,多爾袞把年幼的清世祖以及朝廷遷至北京,宣佈清廷由盛京遷都北京,吳三桂見大勢已去,無奈地為清軍先驅,鎮壓陝西、四川等地農民軍。後會同多鐸等進攻南明雲貴等地,並引兵入緬甸,迫緬王莽白交出南明永曆帝,帶回昆明處死。其後被清朝封為平西王,管理雲南貴州地區,形成割據勢力。


[編輯] 三藩之亂
順治十七年,朝廷以賦稅不足,令吳三桂裁減兵員。吳三桂將綠營及投誠兵從六萬人減至二萬四千人,汰弱存強,留下的全是精銳之師。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議撤藩,於是吳三桂聯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廣西將軍孫延齡、陝西提督王輔臣等以反清復明為號召起兵反清,自稱周王、天下招討大元帥,史稱三藩之亂。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湖南衡陽稱帝,國號為周,建元昭武。同年在長沙病逝,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

清朝張茂稷〈讀史偶感〉:「李陵心事久風塵,三十年來詎臥薪?復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丹心早為紅顏改,青史難寬白發人。永夜角聲應不寐,那堪思子又思親。」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43:0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15000051KK0072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