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些古代人沒有姓氏,只有名字

2007-02-15 8:32 am
在劇集爭霸中, 夫差的父親叫闔閭, 不是姓夫, 越王勾踐的兒子叫友, 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叫重耳, 也是沒有姓氏, 而秦始皇的父親叫異人,他本人卻叫瀛政, 亦是沒有姓氏, 這究竟是什麼一回事?

回答 (1)

2007-02-15 9:18 am
✔ 最佳答案
中國古時只有貴族有姓, 平民是沒有姓的. 不過你說的例子, 全部都有姓:

夫差父親闔閭, 姓姬名光.
叫友的不是勾踐兒子, 是夫差兒子, 姓姬名友.
勾踐兒子名鹿郢, 姓姒還是姓駱未有定論.
晉文公姓姬, 名重耳.
秦始皇父親姓嬴名異人, 他自己正是姓嬴名政.

在先秦只有貴族有姓氏,一般平民和奴隸是沒有姓氏的。例如《學奕》篇中的「奕秋」,就是名叫「秋」的棋手;「優孟」,就是名叫「孟」的徘優(藝人);「庖丁」就是叫「丁」的廚師。以上這些人都沒姓,都是以他們所從事的職業或所具有的專長來呼喚的。還有「公輸盤(班)」,公輸是字,班為名,因他是魯國人,所以又叫他魯班。意思是魯國名叫「班」 的木匠,並沒有姓。

現在姓氏不分了,成了一個概念。在上古,姓和氏是兩個意思,在讀先秦古書時,我們必須分辨清楚。

現在先說「姓」,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緣關係的族號,是氏族的標記,它標誌著一個人由哪個氏族生出。《說文解宇》說:「姓,人所生也。」我們看姓字從「生」、從「女」,表明了出生血緣關係,清楚地說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孫,這正是遠古母系社會制度的反映,可見,姓起源於母系社會。

我國最古從女而成的原姓很多,如姬、媯(gui)、姒(si)、姜、嬴、妘、姞。這些氏族都是母系血緣關係。當社會發展到父系制度後,姓也就轉變為以父系血緣關係來計算了。這時出現的姓就不再加女字旁了。

氏是由姓衍生出來的分支,在古代同一姓族的人,由於人口繁衍,遷居到各地,加上身份職業的變化,同一祖先的後代子孫,便逐漸分成一些支派,每支又用一個特殊的號來做標誌,這就是「氏」。例如:商朝的祖先為「子姓」,後來分成殷、時、來、宋、空同等氏;周朝的祖先「姬姓」,後來分成管、蔡、郕、霍、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邨、郁、邗、晉、應、韓、凡、蔣、邢、茅、昨、祭、吳、虞、虢、鄭、燕、隋、巴等氏;秦國的祖先「嬴姓」,後來分成趙、梁、徐、郯(tan)、江、黃、葛、麋、秦等氏;齊國的祖先「姜姓」,後來分成申、呂、許、紀、州、向、齊等氏。所以說姓是氏族的標記,氏是家族的標記,姓因生而定,是不變的,氏則因家族而分,是可變的。

到了戰國,社會發生大變革,舊貴族開始沒落,有許多還淪為平民甚至奴隸。所以表示貴族身份的「氏」就變得沒有什麼存在的必要了,秦以後到了漢朝,姓和氏便合而為一了。漢朝以後,平民也可以有自己的姓為人稱呼了。所以,「百姓」這個詞,在周和周以前指的是貴族。「百姓」即「百官」的意思,如《堯典》「乎章百姓,百姓昭明。」孔傳:「百姓、百官」(百官族姓),鄭註:「百姓,群臣之父子兄弟。」漢以後,百姓才指普通平民。


收錄日期: 2021-04-29 18:46: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15000051KK0013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