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這個情況很大因素是來自年青一輩對中文的情意而漸趨薄弱,以你在問題中所述,「香港人,多數已用口語,當作"書面語",像在網上的評論,yahoo知識+,或聊天室(QQ or msn) 打字方面等等,皆以"口語"!」其實,網上的溝通平台約八成都是年青人溝通的工具,為了方便溝通,他們再不用如上課作文般行文,字字珠機。而且,這些溝通平台的用家要求的是快捷便利的回覆,還有所謂的「啱feel」,倘若對方聊天時仍用書面言令人感覺太客氣了,減輕了親切感,印象自然大打折扣。
「唔,佢,係,咪等這些香港口語」用在書寫時好像我們常用的「呀,啊,吧等」助語詞,沒有特別用意,只是為了更形象化地表達她的感受而已!情況和台語入文相若。
香港人愛創新,你看這幾年不斷產生一些新字,如︰「界刂」女的界刂、「潮爆」、「hea」等,這些字既粗俗又不雅,但其意思越令人多聯想,便越多人喜歡運用它,有時更是潮流指標,怎不教我們青年一代趨之若騖?
另外,大眾媒體也應負上責任,綜觀各大報章、雜誌、甚而電視上的遊戲節目,他們無不教曉我們很多新字,他們以身教,「正確」地演繹新字的用法,令生字普及化。
另外,不少學生在作文時亦把不少口語入文,部份教師對此情況未有加以教晦,令此風漸成習慣。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文化,潮流如是,文化及語文亦如是,我們不一定被同化,也不一定要否定,平常心以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