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聚星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6/6a/TsuiSingLauPagoda01.jpg/180px-TsuiSingLauPagoda01.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聚星樓
聚星樓,又名魁星塔、文昌閣 ,當地人稱之為文塔,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屏山上璋圍北面,原為新界原居民五大家之一的鄧氏家族聚區地的風水塔。
據屏山鄧氏族譜所載,聚星樓為屏山鄧族第七世祖寧國府正堂鄧彥通所建,有超過600年歷史,為香港現存最古的古塔,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亦是屏山文物徑的重點古蹟之一。聚星樓於2001年12月14日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目錄[隐藏]
1 名稱由來
2 建築
3 相片
4 聚星樓開放時間
5 前往交通
6 相關條目
7 外部連結
[編輯] 名稱由來
據鄧族父老相傳,當地立村之時,風水先生曾指出當地依山環水,定必子孫繁衍而千年不衰。唯不足之處是,1)青山尖而高大,旺火為忌,宜多水而濟之;2)而西北缺口,北煞傷人,將來鄧族文官升堂,自有擋煞之法。但至於何謂「文官升堂」,當地風水先生只答曰:「天機不可盡泄」。
明朝洪武15年(1382年),屏山鄧族第七世祖寧國府正堂鄧彥通受封,在上任升堂的第一天晚上,他夢見故鄉西北角上空星光燦爛,但群星突然落下,聚集於西北的河口。鄧彥通夢中驚醒,並想起立村時風水師傅的說話, 回顧始祖至他雖已經七代,但總共只有12個男丁,而其中竟有4人早逝。鄧彥通心中不安,於是聘請風水師傅謀求擋煞之法。師傅說:「貴村之立村先師果然學問不凡。大人升堂而群星來會,應建樓以聚之,藉助於眾星,自有雷霆萬鈞之威而北煞服焉。苟有文筆而無掌筆之才,不為用也!」鄧彥通恍惚大悟,於是在此建立了七級浮屠(即佛榙),恭奉文武諸神,擋北煞,鎮水災。果然,鄧彥通以後的七代人,發了22個男丁,當中10人另建圍村,有幾位做了壽官,有兩位建了二公祠,有的長壽達八十多歲、九十多歲,鄧氏家族在屏山的男丁有1,500多人。鄧氏在明清兩代人材輩出,每能在科舉中金榜提名,士人及當官者不計其數,族人相信是塔恭奉的文曲星庇佑,故族人亦稱此塔為「文塔」。
[編輯] 建築
聚星樓原高七層,但後來因風雨侵蝕,上面四層經已在風災中塌毀,只剩下現時的三層。聚星樓呈六角形,建基於一矮台之上,主要以青磚及麻石砌成。三層的聚星樓約十三公尺高,最上層供奉著主宰文運、掌管功名的魁星。聚星樓每層均有吉祥的題字,由上層而下分別是「凌漢」、「聚星樓」和「光射斗垣」。
[編輯] 相片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8/81/TsuiSingLauPagoda02.jpg/120px-TsuiSingLauPagoda02.jpg
聚星樓底層(光射斗垣)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6/60/TsuiSingLauPagoda03.jpg/120px-TsuiSingLauPagoda03.jpg
聚星樓中層(聚星樓)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c/c3/TsuiSingLauPagoda04.jpg/90px-TsuiSingLauPagoda04.jpg
聚星樓頂層(凌漢)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d/d2/TsuiSingLauPagoda05.jpg/120px-TsuiSingLauPagoda05.jpg
聚星樓底層內貌
[編輯] 聚星樓開放時間
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5時。
逢星期二、聖誕日、聖誕翌日、元旦日及農曆年初一至初三休息。
[編輯] 前往交通
路線編號
往返地點
下車地點
九廣西鐵
天水圍站
九廣輕鐵
610
元朗總站 - 屯門碼頭
屏山站
614
元朗總站 - 屯門碼頭
屏山站
615
元朗總站 - 屯門碼頭
屏山站
751
友愛站 - 天逸
天水圍站
751P
天水圍站 - 天逸
天水圍站
761P
元朗總站 - 天逸
坑尾村站、天耀站
K65
元朗東 - 流浮山
經屏廈路
九龍巴士
53
荃灣(如心廣場) - 元朗(東)
坑尾站
63X
佐敦 (匯翔道) - 天慈
屏山
269B
紅磡碼頭 - 天水圍市中心
聚星樓
269C
觀塘碼頭 - 天水圍市中心
聚星樓
264M
青衣機鐵站 - 天水圍天恩村
聚星樓
269D
沙田瀝源 - 天水圍天富
聚星樓
69M
天瑞 - 葵芳地鐵站
聚星樓
69X
天瑞 - 佐敦匯翔道
聚星樓
276A
上水太平 - 天水圍天恆村
聚星樓
城巴
969
天水圍市中心 - 銅鑼灣
專線小巴
33
元朗泰豐街 - 下白泥(經屏廈路)
34
元朗泰豐街 - 流浮山(經屏廈路)
35
元朗泰豐街 - 沙橋(經屏廈路)
|紅色小巴 |元朗 - 屯門置樂花園/荃灣/佐敦道
[編輯] 相關條目
屏山 (香港)
屏山文物徑
元朗區
天水圍
[編輯] 外部連結
屏山文塔聚星樓
屏山古塔為什麼叫「聚星樓」
元朗屏山文物徑聚星樓
古物古蹟辦事處 — 文定古蹟:聚星樓
編輯
屏山文物徑文物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b/Flag_of_Hong_Kong.svg/50px-Flag_of_Hong_Kong.svg.png
聚星樓 - 上璋圍 - 楊侯古廟 - 古井 - 社壇 - 鄧氏宗祠 - 愈喬二公祠 - 覲廷書室 - 洪聖宮 - 清暑軒 - 若虛書室 - 聖軒公家塾 - 仁敦岡書室 - 達德公所 - 述卿書室古門樓 - 秀才故居
編輯
香港法定古蹟(截至2007年1月12日共81項)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b/Flag_of_Hong_Kong.svg/50px-Flag_of_Hong_Kong.svg.png
香港島
中西區
前中央裁判司署 - 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今香港終審法院) - 香港大學本部大樓外部 - 香港大學鄧志昂樓外部(今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孔慶熒樓外部 - 前香港總督府(今香港禮賓府) - 前域多利監獄 - 堅巷舊病理學院(今香港醫學博物館) - 梅夫人婦女會主樓外部 - 都爹利街石階及煤氣路燈 -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主樓 - 聖約翰座堂 - 聖若瑟書院北座及西座 - 舊三軍司令官邸(今茶具文物館) - 舊上環街市(今西港城) - 舊中區警署 - 舊最高法院外部(今香港立法會大樓) - 舊總督山頂別墅守衛室
東區
柴灣羅屋(今羅屋民俗館) - 銅鑼灣天后廟
南區
大浪灣石刻 - 香港大學大學堂外部 - 黃竹坑石刻 - 舊赤柱警署 - 鶴咀燈塔
九龍
九龍城區
九龍寨城南門遺蹟 - 前九龍寨城衙門
深水埗區
李鄭屋漢墓(今李鄭屋漢墓博物館)
油尖旺區
前水警總部 - 前九龍英童學校 - 前九廣鐵路鐘樓 - 香港天文台
新界
北區
上水河上鄉居石侯公祠 - 粉嶺天后宮 - 坪輋長山古寺 - 廖萬石堂 - 龍躍頭老圍門樓及圍牆 - 龍躍頭松嶺鄧公祠 - 龍躍頭麻笏圍門樓 - 龍躍頭覲龍圍圍牆及更樓 - 龍躍頭覲龍圍門樓 - 鏡蓉書屋
西貢區
大廟灣刻石 - 上窰村 - 滘西洲洪聖古廟 - 佛頭洲稅關遺址 - 東龍洲炮台 - 東龍洲石刻 - 滘西洲石刻 - 龍蝦灣石刻
沙田區
王屋村民宅
大埔區
上碗窰樊仙宮 - 文武二帝廟 - 大埔碗窰窰址 - 舊北區理民府 - 前政務司官邸 - 敬羅家塾 - 舊大埔墟火車站(今香港鐵路博物館)
荃灣區
三棟屋村(今三棟屋博物館) - 汲水門燈籠洲燈塔 - 海壩村民宅
屯門區
何福堂會所馬禮遜樓(前香港達德學院本部大樓)
元朗區
二帝書院 - 山下村張氏宗祠 - 屏山愈喬二公祠 - 屏山聚星樓 - 屏山鄧氏宗祠 - 廈村楊侯宮 - 新田大夫第 - 橫洲二聖宮 - 麟峯文公祠 - 八鄉元崗村梁氏宗祠
離島區
大嶼山分流石圓環 - 大嶼山分流炮台 - 大嶼山石壁石刻 - 大嶼山東涌小炮台 - 大嶼山東涌炮台 - 長洲石刻 - 蒲台島石刻 - 橫瀾島橫瀾燈塔
參見:香港一級歷史建築、香港二級歷史建築、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1%9A%E6%98%9F%E6%A8%93&variant=zh-hk"
頁面分類: 文物徑 | 屏山 (香港) | 香港法定古蹟 | 明朝的塔 | 香港的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