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嘅資料同歷史

2007-02-14 9:20 pm
唔該!!!!我想要有關秦兵馬俑嘅資料同歷史呀!!!!!我趕住做project呀!!!!!!

回答 (3)

2007-02-14 9:24 pm
✔ 最佳答案





秦兵馬俑和秦始皇陵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d/Xian_guerreros_terracota_general.JPG/200px-Xian_guerreros_terracota_general.JPG

兵馬俑

其他名稱

英文名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

法文名
Mausolée du premier empereur Qin

基本資料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登録類型
文化遺產

評定標準
文化遺產(i) (iii) (iv) (vi)

登録年份
1987年

官方網頁
UNESCO(英語)

地圖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d/dd/LocMap_of_WH_Mausoleum_of_the_Qin_Emperor.png/200px-LocMap_of_WH_Mausoleum_of_the_Qin_Emperor.png


請參考世界遺産概要表製作格式

秦始皇陵兵馬俑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臨潼東5公里的下河村,1978年時任法國巴黎市長的雅克·席哈克稱兵馬俑的發現為「世界第八奇蹟」。
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國第一個規模比較大完善的帝王陵寢,現存陵冢高76米,陵園佈置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內城周長2.5公里,外城周長6.3公里。陵冢位於內城西南,坐西面東,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為秦始皇陵建築群的核心,目前尚未發掘。
據目前的考證,秦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封土以東約1.5公里處,普遍認為秦始皇兵馬俑位於秦始皇陵的外圍,有戍衛陵寢的含義,是秦始皇陵有機組成部分。
營建
秦始皇贏政即位(時年13歲)後開始興建自己的陵墓(公元前246年或前247年)。修建過程經其一生,歷時39年。秦始皇陵墓總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包括現在的秦兵馬俑和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墓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帝陵,與其說是陵墓,倒更像都邑。首先,各種原料來源要求嚴格,很多都是採自特定產地,由專門工匠,開採、加工。在建造過程中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有看法認為最多時有70萬人參加建設工程。


墓葬


兵俑和所配武器
兵馬俑採用陶俑作為陪葬品,因而得名。陶俑真人大小,由工匠逐一加工燒製,全部為手工勞動,沒有使用模具。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陶俑各有容貌,體態各不相同。所有陶俑的製作均按照秦軍編製,包括各級軍官,各兵種,戰車馬匹。在形狀加工好之後,陶俑著色燒制。最後再加上真實的兵器,裝備。各個加工完成後,按照秦軍作戰部署分兵種、級別,逐一安置位置。因此,我們看到的兵馬俑,是秦軍的精確複製。由於兵俑完美的再現了秦軍的風範,軍事學者可以通過兵俑增加對「強秦」的理解。由於陶俑的原形可能是真實的秦軍將士,所以有研究者嘗試通過他們的容貌了解秦代的風土人情。
在人們初次見到兵俑時,兵俑衣著、武器的顏色還是十分鮮豔,歷經兩千年威武不減,但是受空氣氧化影響,漸漸剝落消失,只剩下現在我們看到的陶土色。
已經從兵俑和所配備武器的分析中得到的啟示,秦軍的弓箭部隊配備多種箭矢,以應對複雜的戰況。


隨葬品


秦兵馬俑博物館
秦兵馬俑博物館建設於兵馬俑坑原址之上,位於西安市臨潼區東7.5公里的驪山北麓,西距西安37.5公里。其於1979年中國國慶節開放。首先開放一號坑,至1991年9月,三號坑正式對外開放。1994年9月,二號坑以邊發掘邊展出的方式向外界開放

圖片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f/TerracotaChina.jpg/80px-TerracotaChina.jp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f/Terracotta_army_xian.jpg/120px-Terracotta_army_xian.jp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5/Group_of_terracotta_warriors_at_Xian.jpg/80px-Group_of_terracotta_warriors_at_Xian.jpg


一隊的兵馬俑站在第一坑後面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d/Terracotta_warriors_at_the_pit1_in_Xian.jpg/80px-Terracotta_warriors_at_the_pit1_in_Xian.jpg


兵馬俑,第一坑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0/Xian_guerreros_terracota_detalle.JPG/120px-Xian_guerreros_terracota_detalle.JPG


兵馬俑,第一坑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c/Soldier_Horse.JPG/90px-Soldier_Horse.JPG


兵俑和他的馬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b/Red_stripes.jpg/90px-Red_stripes.jpg


陶俑的背部還可見到殘餘的一少些紅油漆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4/Group_of_soldiers.jpg/120px-Group_of_soldiers.jpg


原本兵俑是手持長矛的,但陵墓被發現後,一堆人擁進這裡,並偷了他們的武器。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a/Xian_museum.jpg/120px-Xian_museum.jpg


最大的兵馬俑坑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8/P1010019.JPG/120px-P1010019.JPG


四匹銅馬和一架銅馬車(這裡的馬是較現實中的馬小的)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1/Terrakotta_2006_1.jpg/90px-Terrakotta_2006_1.jp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2/Terrakotta_2006_2.jpg/90px-Terrakotta_2006_2.jp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a/Terrakotta_2006_3.jpg/90px-Terrakotta_2006_3.jp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1/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1_ubt.jpeg/120px-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1_ubt.jpe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f/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2_ubt.jpeg/120px-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2_ubt.jpe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c/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3_ubt.jpeg/120px-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3_ubt.jpe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4/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4_ubt.jpeg/120px-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4_ubt.jpe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4/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5_ubt.jpeg/120px-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5_ubt.jpe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e/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6_ubt.jpeg/120px-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6_ubt.jpe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0/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7_ubt.jpeg/93px-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7_ubt.jpe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7/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8_ubt.jpeg/51px-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8_ubt.jpe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1/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9_ubt.jpeg/120px-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9_ubt.jpe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f/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10_ubt.jpeg/120px-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10_ubt.jpe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1/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11_ubt.jpeg/120px-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11_ubt.jpeg




2007-02-14 11:13 pm
1974年3月29日,臨潼縣的村民無意間發現這極具歷史價值的兵馬俑,在考古隊的探勘和整理陸續挖出三座兵馬俑的遺跡,佈置在2萬平方米的大地,顯現出當時秦國軍隊兵強馬壯的宏偉場面。
  
   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正式開館對外展出,出土的秦俑數量繁多,三個坑出土近8千多件陶俑、陶馬這巨作在世界雕塑史可謂藝枝獨秀。俑是古代用於陪葬的偶人,材質用泥土、木頭或銅也有磁、石或金屬製品等而以木質、陶質最常見,俑的形象主有奴僕、舞樂、士兵、儀仗等,常附有鞍馬、牛車、庖廚用具及家畜,還有鎮墓鎮壓勝的神物。
   而每件陶俑是比照當時人物寫照,陶俑的精美從巨大的身體結構,小到精雕細琢的髮絲、眉毛可見巧奪天工,而陶俑身形高大魁梧,有氣宇非凡的將軍,有身經百戰的武官、有生動傳神的士兵,可謂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樂各有表情,如同回到秦時期的將士寫照。


俑是古代用於陪葬的偶人。

是用泥土、木或銅等作的象人的物件。

俑的質地以木質、陶質最常見,也有瓷、石或金屬製品。

  俑的形象,主要有奴僕、舞樂、士兵、儀仗等,並常附有鞍馬、牛車、庖廚用具和家畜等模型,還有鎮墓壓勝的神物。

  俑大多真實地類比當時的各種人物,因而可以考見當時社會的生活習俗,也是研究各代輿服制度的重要資料。

俑還可以反映出各個時代雕塑藝術的水準。

秦始皇兵馬俑以它的“大、多、精、美”征服了現代人。

  秦俑大,首先是場面大,3座兵馬俑坑佈置在近2萬平方米的大地上,直觀地再現了秦國軍隊兵強馬壯的宏偉場面,如此巨大而又圍繞一個主題展現的藝術群雕,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其次是形體高大,陶俑平均身高1.8米,陶馬身高1.7米身長2米,在世界上還沒有發現比秦俑更?高大的陶俑。

秦俑多,是指數量多,三個坑出土近八千件陶俑、陶馬,這在世界雕塑史上可謂獨秀一枝。

秦俑精,是指對每件陶俑大到身體結構,小到頭髮、眉毛,都精雕細刻、一絲不苟。

 
  秦俑美,是指這些不同的陶俑中間有高大魁梧、氣宇不凡的將軍,有威武剛毅、身經百戰的武官,更有神情各異、生動傳神的士兵,可謂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樂各有其情,完全是當年秦軍將士的真實寫照。
2007-02-14 9:32 pm
兵馬俑

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爲史所罕見
秦始皇(西元前259~前2l0年)繼位後不久,便開始在曬山營建他的陵墓,統一六國後,更從全國各地徵調70萬人參加陵的修建。前後費時近40年,至秦亡時陵園尚末完全竣工。據史籍記載:陵丘高五十餘丈,周圍五裏有餘,墓內建有各式宮殿陳列、各式奇珍異寶,工程之浩大爲史所罕見。

秦兵馬俑抗被譽爲世界第八奇迹
l974~l977年在秦始皇陵東l千米處,發掘出作爲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馬傭坑。一號坑在南,東西長2l6米,寬62米,面積l3260平方米。二號坑東西長124米,寬98米,面積爲6000平方米。三號坑面積520平方米。已發掘部分﹐共出土武士傭800件,木質戰車l8輛,陶馬l00多匹。按兵馬俑現有排列形式推算,這三個坑的武士傭可能有7000件、戰車l00輛、戰馬l00匹。由類比的軍陣,可以想見二幹多年前橫掃六國,統一全國,所向披靡的秦國軍隊的威武強大。陶傭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形態各異,表情逼真。體現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藝水平。

開古代帝王陵寢制度之先河
秦代以前,對先王的祭祀不在墓地進行,秦始皇首次將祭祀用的寢殿建在墓地。秦始皇的陵園內有,兩重城垣,平面呈回字形,陵丘位於內城垣中偏南側。陵丘的西北50米處建有寢殿,現可見到的基址近方形,面積3500平方米,附近還有其他建築遺址。在寢殿中,對秦始皇像進行供奉和祭祖。這種陵寢制度對後代産生了深遠的影響,爲以後歷代帝王陵墓所效仿,直至明、清。這也是中國古代喪葬文化的一個發展。

參考資料:http://www.cnwh.org/cnsites/nqshbmy/qsh.htm

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現,在規模、形制、數量上都超過了現已發現的任何一個墓葬中的雕塑群。秦兵馬俑是「奮擊百萬,戰車千乘」的秦王朝軍旅的縮影,表現軍旅正是用以紀念和歌頌秦王「威振四海」的業績,宣揚秦王朝統一全國的政治局面。
秦兵馬俑依靠多樣的人物形貌來表現軍旅的威武雄健,並已能體現一定的人物品貌、性格。戰馬警覺的神態,勁健的肢體,鼻、口、耳、眼的細緻刻畫,也顯示著塑造動物的高超藝術和深厚傳統。紀念性群雕上的成就,意味著雕塑藝術進入了嶄新的歷史時期。

兵馬俑坑中的木製戰車已朽毀,其完整的形象由兩套銅車的出土而得以了解。兩車均是由四馬駕駛的單轅雙輪車,其上有禦官,前車上支銅傘,車廂內有弓弩、箭菔和盾,是出行時的導車,後一輛為安車。車馬通長328.4厘米,總重量1,241公斤。這套車馬是由3,462個金、銀、銅部件組成的。表現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藝。
參考: yahoo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07: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14000051KK0139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