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
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爲史所罕見
秦始皇(西元前259~前2l0年)繼位後不久,便開始在曬山營建他的陵墓,統一六國後,更從全國各地徵調70萬人參加陵的修建。前後費時近40年,至秦亡時陵園尚末完全竣工。據史籍記載:陵丘高五十餘丈,周圍五裏有餘,墓內建有各式宮殿陳列、各式奇珍異寶,工程之浩大爲史所罕見。
秦兵馬俑抗被譽爲世界第八奇迹
l974~l977年在秦始皇陵東l千米處,發掘出作爲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馬傭坑。一號坑在南,東西長2l6米,寬62米,面積l3260平方米。二號坑東西長124米,寬98米,面積爲6000平方米。三號坑面積520平方米。已發掘部分﹐共出土武士傭800件,木質戰車l8輛,陶馬l00多匹。按兵馬俑現有排列形式推算,這三個坑的武士傭可能有7000件、戰車l00輛、戰馬l00匹。由類比的軍陣,可以想見二幹多年前橫掃六國,統一全國,所向披靡的秦國軍隊的威武強大。陶傭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形態各異,表情逼真。體現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藝水平。
開古代帝王陵寢制度之先河
秦代以前,對先王的祭祀不在墓地進行,秦始皇首次將祭祀用的寢殿建在墓地。秦始皇的陵園內有,兩重城垣,平面呈回字形,陵丘位於內城垣中偏南側。陵丘的西北50米處建有寢殿,現可見到的基址近方形,面積3500平方米,附近還有其他建築遺址。在寢殿中,對秦始皇像進行供奉和祭祖。這種陵寢制度對後代産生了深遠的影響,爲以後歷代帝王陵墓所效仿,直至明、清。這也是中國古代喪葬文化的一個發展。
參考資料:
http://www.cnwh.org/cnsites/nqshbmy/qsh.htm
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現,在規模、形制、數量上都超過了現已發現的任何一個墓葬中的雕塑群。秦兵馬俑是「奮擊百萬,戰車千乘」的秦王朝軍旅的縮影,表現軍旅正是用以紀念和歌頌秦王「威振四海」的業績,宣揚秦王朝統一全國的政治局面。
秦兵馬俑依靠多樣的人物形貌來表現軍旅的威武雄健,並已能體現一定的人物品貌、性格。戰馬警覺的神態,勁健的肢體,鼻、口、耳、眼的細緻刻畫,也顯示著塑造動物的高超藝術和深厚傳統。紀念性群雕上的成就,意味著雕塑藝術進入了嶄新的歷史時期。
兵馬俑坑中的木製戰車已朽毀,其完整的形象由兩套銅車的出土而得以了解。兩車均是由四馬駕駛的單轅雙輪車,其上有禦官,前車上支銅傘,車廂內有弓弩、箭菔和盾,是出行時的導車,後一輛為安車。車馬通長328.4厘米,總重量1,241公斤。這套車馬是由3,462個金、銀、銅部件組成的。表現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