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趙家的資料
據說趙家的祖先在西周時期數代都是替周天子御車,是周王的『御用司機』。後來周穆王時趙氏祖先造父被封於趙城(今山西境內),後人都以封地為姓。至周幽王時,趙氏傳人趙叔帶不滿周幽王荒亂,離周投晉。至晉獻公時,趙氏傳人趙夙為御軍,因平定耿、魏兩國有功,獻公將耿城分封予趙夙,成為趙氏的地盤。
至後來晉文公重耳出走晉國,趙氏的趙衰都有跟隨,而且晉文公回國當上國君及霸主後,趙衰都是文公的得力重臣。至晉文公及趙衰死後,其子趙盾繼為趙氏領導,繼續在晉國為上卿。當時晉國朝中除趙家外,另一曾跟隨文公外走的大臣狐偃都受文公重用,所以至趙盾當政時,趙氏與狐氏兩族鬥爭非常激烈,後來趙盾在鬥爭中獲勝,迫走狐氏,趙盾甚至將公族大夫的位置讓給弟弟趙括一家(此趙括非戰國時代長平之戰的趙國統帥趙括),趙氏一族比人丁單薄的晉國公室人丁更旺,一時權傾朝野。
在趙盾當政時,晉靈公荒淫無道,趙盾多次勸諫都不得其功,後來晉靈公反而派人殺宮趙盾,使趙盾被迫出走,但趙盾的族弟趙穿卻在趙盾出走前弒靈公,趙盾得以繼續在晉國當政,但背上了弒君的罪名,更埋下趙氏一族幾乎滅門的伏線。
至晉景公繼位,奸臣屠岸賈受重用,屠岸賈曾誘導晉靈公行惡事,對趙氏一族懷有敵意。當時趙盾己死,兒子趙朔繼位,屠岸賈各晉景公指出趙氏一族是弒靈公之兇手,當時不但沒有治罪,現時子孫反而當上上卿。於是晉景公下令誅殺趙氏一族,幸當時趙朔的妻子為晉國公主,當時公主可以免死,而公主卻懷孕,本來屠岸賈要公主誕下嬰孩後立即將嬰孩處死,以滅絕趙氏之後,但經趙氏家臣程嬰、公孫杵臼及另一大夫韓厥保護下,這個嬰孩免受殺害,名為趙武,長大後在韓厥幫助下成功為趙氏平反,並消滅屠岸賈一家。趙氏得以復興,但影響力自然較之前大減,郤氏、欒氏家族相繼取代趙氏掌權。但在春秋末年,郤氏及欒氏家族相繼被誅滅,趙氏一族成為掌權的六卿之一(六卿包括:智、韓、趙、魏、范、中行)。至趙武之孫趙簡子(趙鞅),六卿中以范氏最強,並與中行氏結盟。趙鞅一度得罪范氏及中行氏而令趙氏被兩族圍攻,但及時拉攏得智、韓、魏三家結成同盟,擊滅范氏及中行氏,趙氏轉危為安。後來至趙鞅兒子趙襄子(趙無卹)繼位,智氏又聯同魏韓兩族攻趙,趙無卹成功說服魏韓兩族倒戈,最後消滅智氏,最後形成韓趙魏三家分晉的局面。
魏家的資料
魏家的祖先叫做畢萬,在晉獻公時代,他與趙夙一同為晉國平家耿魏兩國,晉獻公將魏國的故土分封給畢萬,畢萬的後人就以魏為姓。畢萬的兒子魏武子曾跟蹤晉文公流亡國外,晉文公回國後封為上卿,但魏氏的影響力在春秋時代沒有趙氏那麼強大,直至晉悼公在位時,魏氏的魏絳協助晉悼公收服狄、戎等外族,魏氏才開始受重視,後來在晉國掌權的郤氏及欒氏滅亡後,魏氏才被列為晉國的六卿之一。後來魏襄子(魏侈)聯同智韓兩族助趙氏滅范氏及中行氏,至魏襄子之孫魏桓子與韓智兩氏討伐趙氏,但最後與韓氏一同倒氏滅亡智氏,形成三家分晉。
韓家的資料
韓家祖先本姓姬,與周室同姓,叫韓武子,因封地在韓,由韓武子之孫韓厥開始改姓韓,所以韓氏皆以韓厥為韓氏始祖。
這個韓厥,就是有份救出趙氏孤兒趙武,及協助趙氏平反的那個韓厥。不過除韓厥協助趙氏平反外,在晉國立的功勳不多,只是因郤氏及欒氏兩個曾權傾朝野的大族相繼被滅,細小的韓氏才能升格為晉國『六卿』之一,之後韓氏都幸運地與趙魏結盟,以至成功滅了比韓氏強大的范氏、中行氏及智氏,才能成為三家分晉其中一家,難怪韓國是在三晉當中,甚至戰國七雄,國勢最弱的一國。
2007-02-19 01:03:30 補充:
《史記--魏本紀》對畢萬的祖先有以下記錄:『魏之先,畢公高之後也。畢公高與周同姓。武王之伐紂,而高封於畢,於是為畢姓。其後絕封,為庶人,或在中國,或在夷狄。其苗裔曰畢萬,事晉獻公。』則畢萬的祖先源於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