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命門 惡露不絕 虛煩不得眠 營氣同病 疳 真實假虛 虛火上炎 營氣不從 肺勞 真熱假寒 虛風內動 營衛氣血 燥痰 熱入血分 虛喘 營衛不和 潤肺化痰 熱入血室 虛煩 營分証 流痰 熱入心包 虛損 營氣 流注 盜汗 虛熱 營衛 消渴 驚風 虛脹 推拿 健脾疏肝 清熱解暑 虛勞 理血 破血 清熱解毒 虛邪 理氣 破氣 清陽不升 虛火 理中 陽虛 陰虛 培土生金 藥膳食補
命門:有生命的關鍵之意。是先天之氣蘊藏所在,人體生化的來源,生命的根本。
命門之火體現腎陽的功能,包括腎上腺皮質功能。《難經 三十六難》: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原氣之所系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
命門有二說:A指右腎,《難經 三十六難》: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B指兩腎,具體體現于兩腎之間的動氣(虞摶《醫學正傳》)。
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屬累、精宮。屬督脈。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間。主治腰脊痛,遺精,陽萎,月經不調,痛經,帶下,慢性腹瀉,下肢麻痺。直刺0.5至1寸。灸3至7壯或5至15分鐘。
石門穴別名,見《針灸甲乙經》。詳該條。兩眼睛明穴部位的別稱。《靈樞 根結》:太陽根于至陰,結于命門。命門者,目也。
惡露不絕:病証名。見《婦人良方》。又名惡露不止(《肘後方》)、惡露不盡(《諸病源候論》)。
多因產後氣虛失攝,沖任不固﹔或余血未盡,或感寒涼,敗血瘀阻沖任﹔或營陰耗損,虛熱內生,熱攏沖任,迫血下行所致。
氣虛者,惡露色淡,質清稀,量多,兼見面色蒼白,懶言,小腹空墜,宜補氣攝血,用舉元煎加減。
余血未盡者,惡露量少,淋漓澀滯不爽,色紫暗有塊,伴有小腹疼痛,宜化瘀止血,用當歸益母湯(當歸、川芎、坤草、炮姜、元胡、紅花)加減。
血熱者,症見量多,色紅,黏臭,面色潮紅,脈細數,宜養陰清熱止血,保陰煎加減。
虛煩不得眠:病証名。出《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証并治》。指心煩失眠的病証。
虛煩指心煩而心下無硬滿,與心下硬滿煩躁者有別。
本証可由氣虛、陽虛、陰虛、余熱等不同因素導致。
屬氣虛者,常兼見倦怠乏力,納少神疲,口干少飲,脈象濡軟,治宜補氣為主。若更見肢冷畏寒、脈沉遲者,屬陽虛,治宜溫補。
陰虛者,常兼見舌紅口干,脈細數,治宜滋陰清火。余熱內擾者,常兼見身熱未淨,口苦舌干,小便黃赤,治宜清解除煩。
營氣同病:溫病辨証。邪熱已傳入營分,仍有氣分証,稱營氣同病。參見衛氣營血辨証條。
疳:
病名。又稱疳証或疳疾。
前人謂:“疳者干也”。是泛指小兒因多種慢性疾患而致形體干瘦,津液干枯之証。
古代列為小兒四大証(痘、麻、驚、疳)之一。
臨床上以面黃肌瘦,毛發焦枯,肚大青筋,精神萎靡為特征。
《小兒藥証直訣》:“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
可見疳証多為脾胃虛弱的疾病,如營養不良、慢性消化不良等。同時,還包括其他疾病,如無辜疳(頸淋巴腺炎或淋巴結核)、疳癆(嬰幼兒結核病),以及多種寄生虫病、五官疾患等,名目繁多,不少重復。
較常見的,如以五臟分類及病理病因命名的有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腎疳、疳癆、蛔疳等﹔
以症狀命名的有疳熱、疳渴、疳瀉、疳痢、疳腫脹等﹔
以病變部位命名的有腦疳、眼疳、口疳、牙疳、脊疳、鼻疳等。詳各條。
真實假虛:
實邪結聚的病,反現類似虛証的假象。
如熱結胃腸、痰食壅滯、大積大聚,致使經絡阻滯,氣血不能外達,因而出現精神默默、身寒肢冷、脈象沉伏或遲澀等証。
但細察患者,聲高氣粗,脈雖沉伏或遲澀但有力,體雖瘦而神不疲,舌質紅絳,或有焦黃苔。
《景岳全書》:“大實之病,反有羸狀”。
虛火上炎 :腎陰虧虛,水不制火,出現陰火上升的証候。
表現為咽干、咽痛、頭昏目眩、心煩不眠、耳鳴、健忘、手足心熱,或目赤、口舌生瘡、舌質嫩紅、脈細數等。
營氣不從 :指血脈中營氣運行障礙,出現癰腫的病理。
《素問﹒生氣通天論》:“營氣不從,逆于肉理,乃生癰腫”。
因邪氣侵襲,營氣運行不暢,瘀阻于肌肉腠理之間,血郁熱聚,便成癰腫。
真熱假寒:
陽証似陰的証候。
症見惡寒,但不欲蓋衣被﹔手足冰冷,但胸腹灼熱,下利純水,但夾燥糞或屎氣極臭者﹔
脈沉,但重按弦滑有力﹔并見煩渴、咽干、口臭、舌苔白干、小便黃等。
多因外感邪氣化熱傳里,陽盛格陰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