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張養浩《山坡羊.驪山懷古》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注釋
縈紆:形容水流迴旋迂曲。
列國:各國,即周、齊、秦、漢、楚。
語譯:
在驪山上四處看看,阿房宮已經被一把火燒沒了,當時的奢侈,現在在哪裡? 只看見了蕭疏的草,迴旋迂曲的水流,到現在遺留的仇恨象煙霧一樣. 列國的周齊秦漢楚,這些國家,贏了的,都變成裡頭土;輸了的,都變成了土.
順便為你附上賞析~~
張養浩(1270-1329)字希孟,號雲莊,山東濟南人。歷任縣尹、監察御史、禮部尚書。以直言敢諫著稱。棄官歸隱後,因關中大旱,復出治旱救災,到任四月即勞瘁而死。散曲集有《雲莊休居小樂府》,多寫寄情林泉之樂。間亦有關懷民瘼之作。
《太和正音譜》說張養浩的散曲如玉樹臨風。而這首懷古小令卻體現了他的另一番面目。
驪山這座見證了眾多歷史滄桑的名山,歷史遺跡甚多,作者登臨此山,放眼四顧,感慨叢生,從哪裡著筆呢?只有阿房宮最能引領作者、讀者的思緒。可惜的是,它已經被項羽付之一炬,當年的豪華奢侈都不復存在。呈現在作者面前的只有“蕭疏”的“荒草”,“彎曲縈迴”的“河水”。這正好觸動了作者感時傷懷的情緒,體驗到歷史更迭的無情和必然。朝代更替的“遺恨”,就如眼前煙鎖迷離的樹林,哪裡還找得到“列國”中“周、齊、秦、漢、楚”的影子喲!在歷史的長河中,隋、唐在這裡的興衰,也同樣被無情的沖淡了。多少帝王為了天下,征戰殺伐,“贏”的如何?“輸”的如何?還不“都變做了土”!正如張養浩在同調《北邙山懷古》中所寫的“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都做了“北邙山下塵”。
這是多麼悲涼沉鬱的詠歎啊!讀這支小曲,作者開闊的歷史視野令我折服,雄渾蒼莽的博大胸懷令我感佩。全曲沒有艱深的文字,也沒有令人生畏的晦澀典故,更沒有華詞麗句。就是這些質樸重拙的文字,卻吟出了千古不朽的絕唱!“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明白如話,卻成了發人深思的警句。
真是名家筆下無俗字啊!今天的為詩者,當學古人這種在質樸中求大巧,在淺顯中求深刻的為文工夫。如果能夠這樣,或許我們就可以做到“下筆必開新面目”了
2007-02-13 21:50:34 補充:
整首詞的主旨是作者在驪山遠眺阿房宮遺址,遙想宏偉華麗的阿房宮也付之一炬,由此引起他對歷史興亡的無限感慨,勾起懷古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