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防治高血壓宣傳教育知識要點】
一、基本知識
1、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可能危及每一個人的健康,因此成年人每年至少應測量一次血壓。
2、高血壓病人早期常無感覺,往往悄然起病並造成突發事件,被公認為“無聲殺手”。
3、中風、心臟病、腎功能不全等疾病是最常見的高血壓並發症,致殘、致死率高,危害嚴重。
4、超重和肥胖、高鹽飲食、過量飲酒是高血壓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控制體重、限鹽、限酒是防治高血壓的有效措施。
5、血壓易受環境、活動、情緒及用藥不規則等多種因素影響而發生波動,因此高血壓病人要經常測量血壓。
6、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壓防治的基石,持之以恆將終身受益。
7、控制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減少心、腦、腎等器官損害。
8、全面考慮各種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藥物與非藥物療法相結合,全面達到治療目標。
9、合理選擇、長期堅持、規律服用治療高血壓藥物,是持續平穩有效降壓的基本保証。
10、人人參與,共同行動,提高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
二、重要信息
1、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可能危及每一個人的健康,因此成年人每年至少應測量一次血壓。
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成年人高血壓的患病率為18.8%,即全國約有1.6億高血壓患者,每5個成人就有一人患高血壓,高血壓已成為我國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居民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高血壓的患病率呈現明顯上升趨勢。1991年相比,2002年我國高血壓患病率上升了31%,高血壓患病人數增加約7000多萬。
* 目前我國農村高血壓患病率正在快速上升,“城鄉差別”明顯減少。
* 我國年輕人高血壓患病率上升趨勢比老年人更為明顯,高血壓發病低齡化值得關注。
* 女性在更年期和更年期后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病率顯著增高,應引起高度重視和有效防范。
* 兒童高血壓也不少見,而且知曉率極低,往往被忽視。對兒童期高血壓的早期診斷、早期預防、早期治療十分重要。
* 美國弗明翰心臟流行病學研究提出,在55歲血壓正常的人群中,有90%的人以后可能會發展為高血壓,在美國每3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壓。
我國65歲以上人群,高血壓的患病率達50%左右。若不加強防治,高血壓將危害每一個人的健康。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100502370
處理和治療
高血壓的處理可分藥物治療,及非藥物的方法。
非藥物性的方法
即使有藥物治療,非藥物性方法仍應持續,因為它們能提高治療效果並且降低藥物的使用量。非藥物性方法包括:
限制鹽分攝取-視高血壓分期分級限制或採取不加鹽的飲食,不僅能對某些輕微的病患提供有效的控制,它也能加深藥物治療的效力。
減輕體重-減輕體重能顯著的降低血壓,即使還未達到理想體重。這個影響與鹽分攝取無關。所有超過理想體重15%的患者都應加強體重控制。一般亞洲人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超過24時要採取飲食及運動措施控制體重,BMI超過28時要採取藥物減肥措施。
不要飲酒-不論數量多少,飲用白酒會明顯降低高血壓藥物的效果;但有人認為每天少於30克的葡萄酒攝取可輕微地降低血壓。
運動-各種的有氧運動能幫助減輕體重,改善心血管及血脂狀況,改善心髒的收縮能力。在高血壓前期及第一期的患者能有幫助。
戒菸-能夠降低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其他飲食方法-除了限制鹽分外,還可以攝取富含低飽和脂肪酸的蔬果及低脂食物。
控制情緒-在出現緊張、焦慮、抑鬱、興奮時,內分泌改變及神經系統功能變化迅即影響血壓水平,因此平時要避免出現上述情緒波動。平時進行太極拳、吐納等訓練有助於改變A型性格。
耳朵治療法
浙江中藥大學大學 陳華德 教授在他的課題中指出在耳朵尖上用針刺一下,擠出5—10滴血,就可降低血壓、改善高血壓的癥狀。這裡的耳朵尖指的就是耳尖穴,找耳尖穴很簡單,把耳朵折起來,頂端突起的就是耳尖穴。由於該方法簡單易行有關部門發出通知作為農村和社區的推廣項目。
藥物方法
高血壓前期,以改善生活形態為主。若有糖尿病或慢性腎病者,視情況決定是否使用藥物輔助。
在高血壓第一期,評估心血管危險性後,可以先嘗試非藥物性的改變生活形態數週到數月,若血壓仍高, 應找 醫師開始使用藥物協助。
若是高血壓第二期,應接受藥物控制。
理論上血壓控制在140/ 90m mHg以下達3個月以上的個案,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可以減少服藥量甚至停藥。少數這樣的個案在停藥6個月仍為正常血壓範圍者已成功的停止藥物治療。
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忽視健康生活方式的積極意義。
藥物要吃多久
因為多是體質改變, 故除了少部份人之外,一般都需要終生服用。很多患者擔心一吃藥就要吃一輩子,所以會一直拖延治療。但不治療,高血壓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及器官的傷害就一直存在。在美國,大部分因高血壓造成心血管疾病惡化而死亡的患者是在高血壓第一期。所以,即使是高血壓第一期的人,也應注意血壓的控制。
膽固醇 (Cholesterol) 是一種類固醇 (steroid)、油質 (lipid)、醇類 (alcohol),存在於人體的細胞膜 (cell membrane)中,藉由血漿傳遞。膽固醇在體內的功用包括:
製造[[荷爾蒙|荷爾蒙 (hormone)](包括雌性素、睪固酮)、維生素D (Vitamin D)、脂酸、皮脂、腦神經細胞
協助脂溶性維生素(A、D、E、K)吸收
提供人體熱量來源、維持體溫
提供臟器的支撐和保護
膽固醇通常能在肝臟與細胞來去,並在必須時經由肝臟轉換成脂蛋白供人體使用;但當膽固醇凝結在血管壁上將阻礙血流,嚴重時形成血栓,可能併發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中風。膽固醇分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 low-density lipoprotein)」。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較黏稠,因而容易凝結於血管壁,進而造成動脈阻塞;相對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能夠在其流動循環的過程中,帶走凝結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因而前者有「壞」膽固醇,後者有「好」膽固醇之稱。
如何增加好膽固醇
膽固醇高低與遺傳相關,因此應留意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的家族病史。
目前研究認同,飽和脂肪酸容易增加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而動物性油脂含飽和脂肪酸,植物性油脂則含不飽和脂肪酸,攝取食物應注意這點,可以植物性油脂(如:橄欖油、芥菜子油、葵花油、大豆油、玉米油等)替換動物性油脂(如:豬油、牛油等)。
另外,多攝取纖維質、維生素C也有助預防血管栓塞、動脈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