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球體體積的證明

2007-02-14 12:59 am
請問為甚麼圓球體體積是r^3(pi)4/3
有沒有方法證明?
Thx.最好附圖。

回答 (2)

2007-02-14 1:09 am

圖片參考:http://www.ugrad.math.ubc.ca/coursedoc/math101/notes/applications/onedisk.gif


When the curve of y = √(r^2-x^2) revolves around the x-axis, it generates a sphere with radius r.

Volume

=π∫[from -r to r] (√(r^2-x^2))^2 dx

=π∫[from -r to r] (r^2-x^2) dx

=π(r^2x-x^3/3)[from r to -r]

=π(r^3-r^3/3+r^3-r^3/3)

=4/3πr^3

NOTE: A continuous function f(x) with positive images in interval [a,b], revolving around the x-axis, the volume is

π∫[from a to b] f(x)^2 dx


2007-02-13 17:14:42 補充:
應是=π(r^2x-x^3/3)[from -r to r]

2007-02-13 17:19:47 補充:
冇可能﹐我幅圖點會係你畫???我講下點解個積分範圍是-r到r因為我們是用x軸上方的曲線去繞個x軸形成一個球體。而這條曲線的兩端點為(-r,0),(r,0)不過都係要學微積分先明裡面個0的運算
2007-02-14 1:02 am
  球體體積是求積法其中一項須要研究的題目。在二千多年前,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經已發現球體體積的公式,而且採用的方法更是使用了積分的概念。在中國則要到南北朝時代才正確地求出球體的體積,而使用的方法稱為「牟合方蓋」。

  中國的數學典籍《九章算術》的「少廣」章的廿三及廿四兩問中有所謂「開立圓術」,「立圓」的意思是「球體」,古稱「丸」,而「開立圓術」即求已知體積的球體的直徑的方法。其中廿四問為:

  「又有積一萬六千四百四十八億六千六百四十三萬七千五百尺。問為立圓徑幾何?

  開立圓術曰:置積尺數,以十六乘之,九而一,所得開立方除之,即丸徑。」


從中可知,在《九章算術》內由球體體積求球體直徑,是把球體體積先乘16再除以9,然後再把得數開立方根求出,換言之

球體體積=(9 x 直徑3)/16

以現代的理解,這公式當然是錯的,但以古時而言也不失為一個簡單的公式來求出近似值。


  當然這個結果對數學家而言是極之不滿的,其中為《九章算術》作注的古代中國數學家劉徽便對這公式有所懷疑:

  「以周三徑一為圓率,則圓冪傷少;令圓囷為方率,則丸積傷多。互相通補,是以九與十六之率,偶與實相近,而丸猶傷多耳。」


即是說,用π≒3來計算圓面積時,則較實際面積要少;若按π:4的比率來計算球和外切直圓柱的體積時,則球的體積又較實際多了一些。然而可以互相通補,但按9:16的比率來計算球和外切立方體體積時,則球的體積較實際多一些。因此,劉徽創造了一個獨特的立體幾何圖形,而希望用這個圖形以求出球體體積公式,稱之為「牟合方蓋」。



圓柱體積 = ´ 球體體積
圓柱面積(包括底面)= ´ 球體面積

摘要

阿基米德(Archimedes)是古希臘三大數學家和歷代三大數學家之一,畢生對數學貢獻無數,在二千年前已著手研究曲線的周長、面積和體積問題,其獨特的思考方法開創了許多個數學概念的先河,包括積分、三次方程解和結合力學到數學研究方法上。

今次有幸選擇介紹阿基米德作為功課題目,在參考多本權威史記後,筆者以探討阿基米德的數學成就和研究方法兩部分來寫成本文,而且列出部分命題的證明,希望讀者除了認識這位傳奇人物的偉大之處,亦可嘗試在他的思想世界內穿梭。

他的著作繁多,每本也針對一些數學問題而寫成,在討論那些問題時,往往引伸其他有趣的數學問題,促成他在多個數學分支的成就。因此,在數學成就的部分,本文將對各著作和各成就作詳細敘述。

研究方法的部分是本文的精粹,那裡把數學成就的各章融為一體,析述阿基米德在研究背後的數學哲學,包括利用非邏輯方法探索數學問題。

作為介紹數學歷史的文章,無可避免談及一些數學名詞和概念,有時更可能魯莽地說得含混不清,筆者已盡有限的能力,把不容易明白的地方(縱然可能存在無限個)闡述清楚,務求無論是擅長與不擅長、喜歡與不喜歡數學的人也看得懂這篇文章。


收錄日期: 2021-04-16 11:57:4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13000051KK0214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