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
http://www.ettoday.com/newspic/850/i850361.jpg
「戒急用忍」,康熙給雍正之座右銘。
遊中國/承德避暑山莊 赫見「戒急用忍」 2004/07/11 16:52 (記者高明慧、張俊忠/承德報導 )
前總統李登輝時代的兩岸政策是「戒急用忍」,但您知道戒急用忍這四個字的出處嗎?
到過承德避暑山莊的人可能知道,這四個字是當時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清朝咸豐皇帝逃難到避暑山莊寫下的。
只要是台灣人來到避暑山莊,印象最深刻的不僅是一望無際的園林造景,還有清朝皇上的寢宮──煙波至爽殿,因為這裡有台灣人最熟悉的字眼、也就是台灣兩岸政策──戒急用忍。
避暑山莊博物館館長孫繼新表示,這是當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時,咸豐皇帝逃難到此地寫下的,可以想見當時咸豐皇帝寫下「戒急用忍」的處境,在宮殿的另一頭──西暖閣,咸豐還被迫簽下北京條約,將香港的九龍割讓英國。
而戒急用忍之所以會出現在台灣,是因為時任陸委會主委的蘇起來這看到,引發靈感,不過戒急用忍最早並不是出自咸豐之手,孫繼新指出,這四字最早是康熙贈給雍正的。
原來戒急用忍最早源自於康熙皇帝。“戒急用忍”原是康熙以蘇軾《留侯論》中“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教育皇四子雍正,引用佛經中的一句話。目的在於規勸雍正涵養德性,同時藉以自勉。
胤禛的性格,有兩個特點:一是喜怒不定,二是遇事急躁。康
熙就此曾經批評過他。雍正曾對大臣說:“皇考每訓朕,諸事當戒急用忍。屢降旨,朕敬書於居室之所,觀瞻自警。”胤禛繼位後,定做“戒急用忍”吊牌,為座右銘,用以警示。
西元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咸豐皇帝倉皇亡命到此,見到殘舊不堪的匾額和內憂外患的局勢,他自感回天無術,以無奈的心情重新寫下“戒急用忍”,以此尋求精神上的安慰了。
但不管如何,當時逃難到這寫下戒急用忍的咸豐皇帝一定萬萬沒想到,大約一個半世紀後,這四個字會成為台灣兩岸政策的最高指導方針。
1996年9月,李登輝在台商們雲集的第三屆經營者大會上說:“我們必須秉持‘戒急用忍’的大原則,來因應兩岸當前的關係。”自此,“戒急用忍”成為兩岸關係上一個使用頻率最高的名詞,也爭議最多的政策之一。
http://www.ettoday.com/2004/07/11/11026-1656522.htm
http://www.sach.gov.cn:8080/gate/big5/www.shanzhuang.gov.cn/cgdl/bwg/yanbozhisuang.htm
http://www.snweb.com/gb/people_daily_os/2005/03/29/0329p007d008.php
http://www.cctv.com/program/hxla/20031017/1008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