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恒生指數是香港股市價格的重要指標,指數由若干隻成份股(即藍籌股)市值計算出來的,代表了香港交易所所有上市公司的70%市值,恒生指數由恒生銀行屬下恒指服務有限公司負責計算。
目錄 [隐藏] 1 歷史2 現況3 各項紀錄4 計算5 計算理念6 流通係數調整7 新的成份股數目8 恒生指數成份股9 外部連結
[編輯] 歷史 恒生指數以1964年7月31日為基數日,基數點100點,並選出30間上市公司股票為成分股,僅供恒生銀行內部參閱,直至1969年11月24日才正式向外發報,開始點數是150點。
1984年1月2日,恒生指數增加4隻分類指數,把33隻成份股以行業分為4個分類:
恒生金融分類指數恒生公用事業分類指數恒生地產分類指數恒生工商分類指數 1986年5月6日,香港期貨交易所推出恒生指數期貨合約,1993年3月推出恆生指數期權合約,為投資者提供套戥方式,分散投資風險。
1993年12月10日,恒生指數首次衝破10000點並以10228.43點收市。
2001年10月3日,恒生綜合指數設立,提供更具廣泛代表性的股市指標,綜合指數包括在香港股市市值頭200位的上市公司,共代表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的97%市值,取代1998年4月20日設立的恒生100指數。
2006年11月7日由於恒生指數於早市牛氣沖天,導致僅餘一隻的恒生指數熊証亦被收回,加上發行商增發需時,故11月8日是自牛熊證推出以來,沒有恒生指數熊證掛牌交易。
2006年12月28日12 時20分,港股高開後一度下跌,中午收市前急升到20001.17,首次突破20000點,當時報20001.17點,升275.44點,但又迅速跌到 19960點的水平休市。午市早段一度回落到只上升30多點,但收市前又迅速上升到20038點的高位,最終收報20001.91點,升276.18點, 破了歷史新高。但對上日急升30.8%的中國網通回落15%,抵銷恒指76.84點的升幅。並以20001.91點收市,由1993年破一萬點到2006 年破二萬點,港股市值由約2.1萬億增至13.3萬億,增長五倍有多。
2007年1月2日,恒生指數於元旦翌日復市,即使在中國及日本股市休市下,但在一眾國企股及地產股急升下,恒生指數突破20300點,最高升至20,323.59點,以20,310.18點收市,升345.46點或1.73%,一日內把僅餘三隻的恒生指數熊証亦被收回,再一次繼2006年11月7日出現沒有恒生指數熊證於下交易日進行交易。就在所有熊證被收回後,恒生指數便在2007年1月4日急跌近400點,並錄得765.1億成交金額,打破1月3日的紀錄,再創下第二高單日成交額(最高成交額是1998年8月28日香港政府入市時錄得)。不少投資者認為牛熊證發行商刻意先推高指數「殺熊」,再壓低指數「殺牛」,使投資者難以獲利。
2007年1月22日,恒生指數在匯豐及中國移動急升下,突破20,600點及20,700點,最高升至20,779.52點,以20,772.22點收市,急升444.50點或2.19%,一日內把兩隻的恒生指數熊証收回,同時創下了歷史最高點和歷史最高收市點數。
2007年1月24日,恒生指數創下了歷史最高點和歷史最高收市點數,分別是20,971.46點和20,821.05點。上一個牛市所創的高位是18397.57點,於2000年3月28日創下,當時主要受到泡沫化的科網股熱潮所帶動。
[編輯] 現況 由2006年6月14日開始,恒生指數由6月13日收市點數15234.42逐步上升,近年尾升勢越急。在12月25日和12月26日,香港因聖誕節假期休市,但這兩日中國A股市場牛氣沖天,多隻同時在中港兩地上市的股份升至停板,刺激港股在12月27日急升405.21點或2.1%。中國網通更上升30.8%。
這波上升浪潮的原動力主要來自年內三間重量級中國內地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及其他中國企業(如靈寶黃金、湖南有色、大連港、天津港、玖龍紙業、中國交通建設、中國通信服務等)在年內於香港招股,在香港吸引很多市民認購,即使是以往從來不沾手股票的市民也認購新股,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更有近100萬人認購。這些新股大多在首日錄得巨額升幅。新股熱潮也引來巨額熱錢流入香港,牽起中資金融保險股(即所謂「五行三保」)及中資電訊股(如中國移動、中國網通、中國電信)的熱潮。市場憧憬中國經濟每年可有雙位數字增長,加上2008年北京奧運概念,投資者認為企業營利會有巨額增長。
五行三保雖然都是大型企業,市值數以千億甚至萬億港元計,但仍可連續數天單日上升10%或以上,打破大型股因基數大難以大幅上升的「定律」。
至於新股方面,升幅則更加凌厲。2006年12月有多間中國內地和台灣企業在香港招股。當中12月8日上市的中國通信服務(552);在上市首日的收市價較招股價高85.45%;12月20日上市的株洲南車(3898)首日也上升74.77%;12月21日上市的飛毛腿國際(1399)首日上升50.9%。由於很多國企背後最大股東為中國政府,一般相信中國政府獲利甚大。
[編輯] 各項紀錄 歷史最高點數為2007年1月24日,恒生指數首次突破20,900點,升至20,971.46點。 歷史最高收市點數為2007年1月24日,恒生指數首次突破20,800點,以20,821.05點收市。 歷史最低收市點數則是1967年8月31日的58.61點,原因是六七暴動引發的股災。 歷史最大單日跌幅(以百分率計)則是1987年10月26日當日的跌幅是33%,原因是1987年黑色星期一引發的股災。 歷史單日最大跌幅(以點數計)則是1997年10月28日,當日因泰銖被狙擊,對沖基金炒作港股,恒生指數下跌1438點,當日最大曾下跌1722.32點。 歷史單日最大升幅(以點數及百分率計)則是1997年10月29日當日的升幅1705點及(18.8%),主要是對沖基金活動引致。 在2007年1月4日期貨市場創下單日最大成交量,有63萬張。
[編輯] 計算 今日恒生指數的計算公式: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math/d/9/2/d927e4f1d5537151af34a92ab6bb21f9.png
Current Index:現時指數Closing Index:收市指數P(t):現時股價P(t-1):上日收巿股價IS:已發行股票數量FAF:流通係數CF:比重上限係數 基準日是1964年7月31日,基準日指數是100點。
四個分類指數的計算方法及公式與恆生指數相同,根據其分類,以100作計算單位。
2006年6月30日恒指服務有限公司宣佈更改恆生指數加入H股後的計算方法及對現有成份股的數目及影嚮。(詳情於外部連結)
[編輯] 計算理念 恒生指數將分三階段更改成份股於指數比重上限,第一階段由2006年9月8日開始,恆生指數的計算方法改為以流通巿值調整計算。每隻成份股的比重上限為25%。第二階段由2007年3月9日實施2/3的流通調整,流通係數=100-2/3(100%-流通係數)並上調至最接近的5%倍數,比重上限為20%。第三階段由2007年9月7日實施全流通調整,比重上限為15%。此舉主要是為了避免指數受個別大巿值成份股(如建設銀行)所左右而失去代表性。
目前對恒生指數影響最大的成份股是匯豐控股(25%,即比重上限),其次是中國移動(19.92%)、和記黃埔(4.8%)、中國海洋石油(4.59%)。
[編輯] 流通係數調整 流通量調整係數(Freefloat adjusted factor,簡稱流通係數)是流通股份佔總發行股之百份比。各成份股之發行量將經流通係數調整後才用以編算指數,策略性持有的股權將不納入指數編算中。
[編輯] 新的成份股數目 成份股數目由33隻逐步加至33加5隻H股,再逐步增至50隻。
[編輯] 恒生指數成份股 恒生指數成份股隨著各成份股的市值轉變而作出調整,按需要加入或剔除成份股。
由2007年3月12日起恒生指數38隻成份股包括:
0001 長江實業0002 中電控股0003 香港中華煤氣0004 九龍倉集團0005 匯豐控股0006 香港電燈0008 電訊盈科0011 恒生銀行0012 恒基地產0013 和記黃埔0016 新鴻基地產0017 新世界發展0019 太古股份公司A0023 東亞銀行0066 地鐵公司0083 信和置業0101 恒隆地產0144 招商局國際0267 中信泰富0291 華潤創業0293 國泰航空0330 思捷環球0386 中國石油化工0388 香港交易所0494 利豐0551 裕元集團0762 中國聯通0883 中國海洋石油0906 中國網通0939 建設銀行0941 中國移動1038 長江基建1199 中遠太平洋1398 工商銀行2038 富士康國際2388 中銀香港2628 中國人壽3988 中國銀行 其中0386中國石化、0939建設銀行、1398工商銀行、2628中國人壽、3988中國銀行為H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