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蘇州是江蘇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位於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太湖之濱。人口598.85萬。是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旅遊城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南臨浙江省,東接上海市,北依長江,西瀕太湖。距南京市219千米,距上海市80千米。因其水鄉古城特色,而有「東方威尼斯」之稱。
行政轄區
市轄區:吳中、相城、平江、滄浪、金閶、虎丘、蘇州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其中蘇州高新區、虎丘區為同一行政轄區合併辦公)
縣級市:吳江、昆山、太倉、常熟、張家港
[編輯] 歷史
[編輯] 春秋戰國
蘇州,古代名稱有句吳、吳、會稽、吳州、吳郡、平江等。蘇州別稱有吳都、吳會、吳門、東吳、吳中、吳下、姑蘇、長洲、茂苑等。
商末太伯奔吳,建句吳國,設都吳城。
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吳王闔閭建都,命楚國叛將伍子胥「相土嘗水」、「象天法地」,建成闔閭城,部分史學界人士認為闔閭城就是蘇州。今天的其規模位置迄今基本未變,為世界罕見。顧頡剛認為蘇州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城市。吳國又重用孫武,訓練出一支強悍的軍隊,北上伐齊,稱霸中原。前496年,闔閭葬於虎丘。前473年,吳國被越國所滅,蘇州又成為越國都城。前306年,楚國滅越國。
[編輯] 從秦漢到隋唐
前222年,秦始皇滅楚後,置會稽郡,領縣26(吳、無錫、曲阿、毗陵、婁、陽羡、烏程、由拳、余杭、富春、全唐、海鹽、余稽、山陰、諸暨、余姚、上虞、剡、太末、句章、鄮、烏傷),郡治吳縣。
前209年,項羽在此起義,幾年後推翻了秦朝。
前202年,會稽郡歸屬漢朝。次年以東陽、鄣、會稽三郡五十三縣置荊國,國治吳。
三國屬吳。南朝置吳州。晉代,中原戰亂不斷,大批士紳舉族南遷,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技術。
隋開皇九年(589年)置蘇州,並開通南北大運河,蘇州位於重要的商路上。
唐朝 ,蘇州為江南東道治所。825年,大詩人白居易修築連接蘇州城和虎丘山的山塘街。
[編輯] 宋元明清
宋朝(960年-1279年)在蘇州置平江府,為浙江西道治所。當時蘇州已經是重要的工商業都會,特別以絲綢著稱。1035年,范仲淹建立文廟、創辦府學,此後,蘇州長期文風鼎盛,歷代文人雅士輩出。
1130年2月,金兵南下,曾毀壞並屠殺該城,戰後不久得到恢復。
1275年,蒙古軍隊佔領蘇州。元改平江路。元末,張士誠自稱吳王、改平江路為隆平府,都治蘇州。
1367年,朱元璋的軍隊攻破蘇州,張士誠投降。明改蘇州府,直隸南京。但摧毀了城中心的皇城。明時管理南直隸長江以南部分的應天巡撫駐紮在蘇州。
明朝中後期,手工工場出現在當時的蘇州,所謂「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機房」,就是手工工場,這成為我國資本主義萌芽的標誌之一。
清代,蘇州為江蘇巡撫和江蘇布政使駐地。
明清兩代,蘇州經歷了一段更加繁榮的時期。蘇州向中央政府繳納的糧、稅占到全國的十分之一。蘇州的地價水準也高居全國之首。由於工商業的發展,中心城市集聚大量人口,估計在50萬到100多萬,城市街區沿幾條主要通航河道向外呈放射狀延伸,最遠處距離城門(閶門)已經超過10華里。所謂「蘇州以市肆勝」。明代蘇州的滸墅關在全國8個主要鈔關中稅收額名列第2。清代蘇州更名列天下四聚(四大商業中心)之一。由於消費人口集中,城外楓橋形成全國最大的糧食交易市場,糧食供應來自長江中游的江西、湖南,一部分通過海路轉銷浙江、福建。蘇州的外港,在明朝是太倉的瀏河(通過婁江聯繫蘇州),在清朝則是上海(通過蘇州河聯繫)。
這一時期,蘇州是全國主要的文化中心之一,被列為「士大夫必游五都會」之一。明清兩代全國狀元共出204名,而蘇州即產生了34名。蘇州籍的名相重臣蔚為大觀。在明(1368年-1644年)、清(1644-1911年)兩代,蘇州建造了許多著名的私家園林,其中有許多為回蘇州的退休官員所建,體現明顯的士大夫情趣,與北京的皇家園林或揚州的鹽商園林有明顯的不同。蘇州以其精緻典雅的文化風格,備受當時人的讚賞。
拙政園1860年,李秀成率領太平天國軍隊進攻蘇州,蘇州經歷一次浩劫,知府下令放火,將繁華的城西閶門商業區徹底焚毀,大批市民逃往上海租界避難,成為後來上海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蘇州是太平天國蘇福省的省會,建有李秀成金碧輝煌的忠王府。1863年12月,戈登的常勝軍配合淮軍從太平軍手中奪取蘇州。但戰後蘇州全國經濟中心的地位已經讓位給上海。在慘烈的戰爭中,蘇州損失慘重,直到今天,蘇州市(範圍略大一點)的人口數仍然沒有恢復到1860年以前範圍略小一點的蘇州府的人口數。
1895年的馬關條約簽訂以後,蘇州被辟為商埠,城南還設立了蘇州日租界,但該租界始終未繁榮起來,只是後來在界內開辦了瑞豐絲廠。1906年滬寧鐵路通車以後,閶門外石路地區一度有所恢復,1937年抗日戰爭中又受到重創。清末民初,蘇州商會總會統轄蘇州、凇江、常州、鎮江四府和太倉直隸州各商務分會,與上海、江寧兩地商會共管江蘇商務。蘇州商會採取一系列措施扶持創辦事業,蘇州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因此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蘇州狀元陸潤庠創辦的蘇綸紗廠。
[編輯] 清朝以後
1912年,廢府留吳縣。
1928年,設立蘇州市,市轄範圍在原吳縣城區範圍內。
1930年,撤銷蘇州市,原蘇州市轄區併入吳縣。
1937年,日軍入侵使許多園林被毀。汪精衛統治時期,將江蘇省會從鎮江遷到蘇州。
1949年,蘇州設市,屬於蘇南行政公署(省級)管理。1950年代初,修復了拙政園等園林。
1953年,蘇南行政公署、蘇北行政公署和南京直轄市合併,成立江蘇省。下設蘇州市(省轄)和蘇州專區,蘇州專區轄1市(常熟),9縣(常熟、吳縣、吳江、太倉、昆山、無錫、宜興、江陰、震澤),專署駐蘇州市。
1956年,將宜興縣劃歸鎮江專區,原轄鎮江專區的武進縣劃入蘇州專區。
1958年,蘇州市劃歸蘇州專區領導;撤銷常熟市,併入常熟縣;無錫縣劃歸無錫市領導,武進縣劃歸常州專區。
1960年,撤銷震澤縣,併入吳縣。
1961年,設立沙洲縣(駐楊舍鎮)。
1962年,蘇州市仍改為省轄市。原由無錫市領導的無錫縣劃入蘇州專區。
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撤銷蘇州地區,蘇州市轄1市(常熟)5縣(太倉、昆山、吳縣、吳江、沙洲)4區(平江、金閶、滄浪和郊區)。
1986年,沙洲縣改設張家港市(縣級市)。此後昆山、吳江、太倉和吳縣陸續改設縣級市。
1992年,蘇州市開始開發西部新區,建立蘇州高新區(簡稱蘇州新區,為國家級開發區)
1993年,蘇州被國務院批准為「較大的市」,擁有部分立法權。
1994年,蘇州在東郊的婁葑、跨塘、斜塘、唯亭、勝浦5個鎮與新加坡政府合作建立中國-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簡稱"蘇州工業園區",是國家級開發區)。
1997年,蘇州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遺產。
2001年,撤銷縣級吳縣市,改設吳中區和相城區。
詳情 :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8%87%E5%B7%9E&variant=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