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戰時有沒有進攻印度及澳洲的打算?

2007-02-11 9:26 pm
如有, 有實際行動嗎?
如沒有, 請問為何沒此打算?
很想知道詳細的情況.

回答 (4)

2007-02-12 7:07 am
✔ 最佳答案
1942年4月,日本佔領了新畿內亞北岸及所羅門群島,為攻佔位於新畿內亞南部的首府摩爾茲比港,新畿內亞與澳洲很近,日本若成功攻佔新畿內亞可能會計劃攻打澳洲本土,但1942年5月在澳洲東北面的珊瑚海戰役,日本戰敗,日本無法攻下摩爾茲比港,日本海軍進一步南下受阻,所以後來將目標轉向太平洋中部,沒有制定南下攻澳洲的計劃。
至於印度,日本在1942年6月完全攻佔緬甸後,為了進一步孤立中國及迫使英國退出遠東戰場,日本曾試圖向印度東部接近印緬邊境的吉大港及阿薩姆邦發動攻擊,並曾派戰機空襲斯里蘭卡,但由於印緬邊境地形複雜出林密佈,盟軍又迅速加強防守,日本始終不敢發動大規模進攻,盟軍與日軍就在印緬邊境對峙。
至1944年2月,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失利,為取得印度東部的盟軍物資及終斷盟軍在印度對中國的支援,以及鞏固緬甸的防衛,孤注一擲,攻擊印度東北部的英帕爾高原。這場戰爭非常慘烈,日軍最初攻其不備,很多日本部隊成功插入盟軍陣地,但五月開始的雨季阻止了日軍的攻勢,盟軍於是開始反攻,至七月日軍退回緬甸,參戰的日本十萬軍隊有五萬人陳屍英帕爾高原。日本之後再無力攻印,1944年10月,盟軍開始向緬甸反攻。
參考: 王書君:二次大戰風雲錄
2007-02-11 9:53 pm
日本二戰時有進攻印度及澳洲的打算!!because very long way ,can't go!
2007-02-11 9:42 pm
有,
當時日本設訂了一個「大東亞共榮圈」的計劃。關於計劃可參考下面:

大東亞共榮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東亞共榮圈,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提出的邦聯制戰略構想與政治號召。

大東亞共榮圈,以日本與東亞與東南亞以「共存共榮的新秩序」作為建設目標為意義,1938年11月日本政府發表建立「大東亞新秩序」的宣言,欲樹立「中日滿三國相互提攜,建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互助連環的關係」,提出此基本政策構想的為日本首相近衛文麿發表的「近衛聲明」。1940年8月,近衛文麿首相首度明白指出「大東亞共榮圈」的名稱及指明中國、朝鮮、日本、滿洲國、法屬中南半島、荷屬印尼、新畿內亞等大洋洲,及澳洲、新西蘭、印度及西伯利亞東部等地為大東亞之範圍。大東亞共榮圈中,日本本國與滿洲國、中國為一個經濟共同體,東南亞作為資源供給地區,南太平洋為國防圈。而且為實現大東亞共榮圈,日本在內閣設立大東亞省,並且於1943年11月5日日本首相東條英機與滿洲國(代表:首相張景惠)、南京國民政府(代表:行政院長汪精衛)、泰國(皇室王子汪歪搭雅昆·瓦拉汪)、菲律賓(總統勞萊)、緬甸(總理巴·毛)、自由印度臨時政府(首席代表將特拉·包斯)等共同召開大東亞會議,並在會後發表大東亞宣言揭暨其目標。

雖然大東亞共榮圈是以所謂「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獨立」為號召,但是大東亞共榮圈中的獨立國家卻是由日本軍隊掌控或部分掌控,實為日本侵略亞洲國家的戰爭,而且大東亞共榮圈內的英屬馬來亞與荷屬東印度群島日方也沒有使其獨立;雖然日本在戰爭末期改變其目標,準備讓爪哇島獨立。

大東亞共榮圈隨著日本的投降而結束,雖然日本被認為是「一時的侵略者」,但是日本軍隊排除東南亞殖民地宗主國的勢力,並且企圖建立現代化體制,同時也讓菲律賓、緬甸等國獨立,許多如蘇卡諾、勞威爾等獨立運動領袖也多與日本方面聯合。至今關於這方面的正反討論仍持續不斷地進行。

此外與之相對的是,中國、朝鮮、韓國等部分亞洲國家則一直堅持「大東亞共榮圈」是日本為取得侵略本國機會的大義名分而已,其實質是在這個共榮圈中接受日本的統治。事實上,日本現今有些民眾仍認為中日戰爭為「被迫應戰」,而大東亞共榮圈,更是「從歐美列強的統治中解放亞洲」的必有作為。另一方面,此歷史定位與論點常成為日本與鄰近國家地區﹔如中國、韓國外交關係發展的不利因素。

不過日本在沒有行動侵略印度及澳洲前已經戰敗。
參考: wikipedia
2007-02-11 9:34 pm
日本二戰 時有進攻印度及澳洲的打算
有實際行動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15: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11000051KK0177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