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清醮」的目的x2!!! 2日

2007-02-11 8:30 pm
「太平清醮」的目的x2!!!

回答 (2)

2007-02-11 8:34 pm
✔ 最佳答案
長洲太平清醮——長洲街坊一般叫「打醮」。那究竟什麼是「醮」呢?「打醮」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找到了一些資 料,希望可以讓大家知多一點點。
據《昭明文選》指出:『醮諸神,禮太乙』。而《隋書》中指:『夜中於星辰之下,陳放酒脯、餅餌、幣物,歷祀天皇、太乙,祀五星列宿,為書如上章之儀以奏之,名之為醮』。意思所指『醮』就是祭神的意思,其原始的目的,是古代農民百姓對天上神佛的庇佑,表示感謝,或祈求平安而舉行的隆重祭典。祭典乃通過道士、和尚為媒介與鬼神溝通,這個活動稱之為「醮」。而醮亦分有平安醮、瘟醮、慶成醮、火醮等四類。太平清醮是一種保平安的「平安醮」。此後道士為人設壇念經祈禱叫『打醮』。於漢末道教盛行之後,逐漸衍變成「僧道設壇祭神」的專有名詞,其原始意義,主要在於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最後成為了祈神酬恩和施鬼祭魂合而一的民間祭典活動或傳統節日。
在香港,除長洲的太平清醮外,在沙頭角吉澳、西貢高流灣及塔門等都有打醮舉行,稱為「安龍清醮」。
2007-02-11 9:41 pm
長洲太平清醮據《昭明文選》指出:『醮諸神,禮太乙』。而《隋書》中指:『夜中於星辰之下,陳放酒脯、餅餌、幣物,歷祀天皇、太乙,祀五星列宿,為書如上章之儀以奏之,名之為醮』。意思所指『醮』就是祭的意思,其原始的目的,是古代農民百姓對天上神佛的庇佑,表示感謝,或祈求平安而舉行的隆重祭典。祭典乃通過道士、和尚為媒介與鬼神溝通,這個活動稱之為「醮」。而醮亦分有平安醮、瘟醮、慶成醮、火醮等類。太平清醮是一種保平安的「平安醮」。此後道士為人設壇念經祈禱叫『打醮』。於漢末道教盛行之後,逐漸衍變成「僧道設壇祭神」的專有名詞,其原始意義,主要在於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最後成為了祈神酬恩和施鬼祭魂合而煀一的民間祭典活動或傳統節日。在香港,除長洲的太平清醮外,在沙頭角吉澳、西貢高流灣及塔門等都有打醮舉行,稱為「安龍清醮」。 打醮,一般是定期舉行的,最長的周期據說是上水,每六十年才舉行一次;最短是在長洲,每年舉行一次。大部分的鄉村都是每五年或十年舉行一次。舉行的時間還有農業社區和漁業社區之分。一般來說,農業社區如新界泰亨和粉嶺圍,舉行的時間在農曆十、十一月;漁業社區如長洲,則多在農曆四、五月。在進行打醮前,一般都會先籌組一個「建醮委員會」,以籌劃整個建醮過程。而「建醮委員會」是打醮的最高權力關,負責所有的世俗性行事。雖然籌辦費時,並需大量人手及經費,但對於鄉民來說,打醮是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宗教活動,更可在過程中,增進大家的團結、合作,在全情投入時,不知不覺之間,對社區增加了歸屬感。大部分地區都稱打醮時侍奉神明的代表為「緣首」,長洲、元朗等墟市則稱這些代表為總理或值理,他們是在神前杯卜選出的,在打醮的大部分儀式中代表鄉民侍奉神明。選緣首一般都在各社區中最重要的廟內主神前問杯決定,俗稱「打緣首」。有資格打緣首的,一般是該主辦集團的男性成員。大埔林村鄉、元朗廈村鄉約等由多個異姓村落組成的地域社區,便只有原居民才有資格當緣首。長洲則規定只有惠潮府的成員才有資格成為總理或副總理。 長洲的太平清醮,歷史悠久,據說在清朝中葉某年,當時本洲發生瘟疫,死亡枕藉,洲民在驚惶之餘,群集北帝神前,祈求消災解難,後得玄天上帝指示,延高僧設壇拜懺,超渡水陸孤魂,奉神綏靖遊行街道,其禍乃戢。此後,擇定於每年之農曆四月份內為建醮期,至於何日,則需於當年之正月下旬,由惠 ( 州 ) 潮 ( 州 ) 府同人在北帝前杯卜選出籌備醮會之總理,再杯卜醮期。此舉為歷年洲民所奉行不替者,迄今未嘗中斷。但2001年之杯卜結果,剛巧卜得四月初六為起醮之日,伸算至最熱鬧及最受歡迎之神鑾會景遊行節目在四月初八日,亦為佛祖誕——新訂之公泷假期,當即『大膽』再杯卜北帝,是否『同意』以後之醮期皆訂為相同之日子,以使更多善信普天同慶,參拜諸神。結果北帝『欣然意』,因此自 二OO一年 ) 起,一年一度的長洲太平清醮的醮期就定了下來。這個『打醮』不但成為長洲人的盛事,更受到港九市民所歡迎,甚至成香港在海外宣傳旅遊時,所推介的其中一個重點。主要吸引的地方有:三個高達數十尺之三大紙紮神像 ( 大士王、土地公及山神 ) 立於神棚;有高逾五十尺之飽山三座矗立於醮場內;各街坊社團各出奇謀的民間傳統飄色。其他還有南獅、北獅、麒麟、潮洲鑼鼓等等,每每使各觀賞人士,津津樂道、嘆為觀止,謀殺不少菲林。歷年來,不少港督、司級官員、各國駐港使節、社會賢達均曾參與盛會。現時之醮場是集中於北帝廟前之廣場,但在大約三十年前,長洲太平清醮的醮場是位於現時聖心小學附近一帶,即長洲鄉事委員會、呂君博托兒所等範圍。而緊張刺激之『搶包山』,每年都會在齋戒之最後一天,會景巡遊後當晚『祭幽』之後,由當年之建醮總理負責於子夜時分敲打大鑼,各路人馬立即衝往三座大包山,攀爬『上山』,所有高手都是徒手行事,而且都在頸上掛上大布袋,直爬至最高處,然後才慢慢摘包放進袋中,裝滿之後,再摘下一些包向下面觀看之人群拋去。有些高手中的高手,更先走進包山之內圍,直攀上頂,再『破竹而出』;亦曾見有高手於繫著包山作穩固用途之粗大麻繩,如玩雜技般的凌空游繩而上,直達包山之頂部,觀者莫不驚嘆。至於搶包的目的,是因為包山原是用來拜祭孤魂野鬼的,即當年因瘟疫而死的洲民,經道士誦經作法之後,得包者可保一家平安,特別是漁民出海順風順水,網網千斤,後來如何發展至搶,則有待查考。可惜,因經常為了互相爭奪而發生打架事件,而且在1978年那年搶包,由於搶包之人太多,包山不勝負荷,而導致其中一座包山倒下,引致二十多人受傷。從此,當局便以安全煀理由而取消搶包山這個項目,改為派包予各洲民,雖經多年爭取,但至今仍被禁止。新一代的朋友,無緣再看到搶包山,相信快將『人間蒸發』!殊為可惜!包山的製作過程長洲打醮的包山,相信可能是全世界獨一無二,極具民間傳統特色的『建築物』,雖然取消了搶包山,但包山的製作依然存在。每座包山都是在醮場內製作,由動工至豎立起包山,再把包圍在「山」上,最少花一個月的時間。至於詳細的數字,例如一座包山有幾多個包?用幾多斤麵粉、要花多少時間蒸?我們稍後會設法取得資料,再在這裡告訴大家。 由海陸豐文娛康樂會贊助,邀請國內海陸豐劇團,演出傳辏正宗『白字戲』,免費欣賞。『白字戲』之介紹,請參看另文。飄色的奧祕?在太平清醮整個過程中,最令人津津樂道者,相信莫過於使港九市民、中外遊客嘖嘖稱奇的傳辏飄色了。飄色的組成,主要分兩個部份,其一煀『色心』;其二煀『色櫃』。所謂『色心』就是每䒷飄色中間用以表達該飄色內容的裝置部份,可古可今,後期發展至用摩打轉動,甚至射水曾有一䒷飄色之主題突出消防員架起雲梯,以救火喉射出帶香味之水。每年『出會』之前,各負責出『色』的社團單位(主要為北社街、新興街、興隆街、中興街、體育會),都秘密地設計飄色的主題內容及色心的裝置,希望能給街坊、遊客帶來驚喜。至於『色櫃』就是用來固定色心,保持平衡。以前每䒷色都是前後共四人抬著巡遊,現今已發展至用輪推動,只有興隆街仍堅持採用人手抬著的方式,他們認煀一方面是保留傳統,另一方面是只有抬著,才符合『飄』的特色!白字戲白字戲乃廣東之潮劇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屬於源自宋明南戲系統的劇種。流行於粵東、閩南、香港、台灣及東南亞一帶。其唱腔是一種集聯曲體和板腔體的綜合體式,并有一唱眾和的幫腔、幫聲等合唱特色。本地潮州「白字戲」的發展以二十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為高峰期。當時香港政府仍未禁止潮人每逢節慶競戲的習俗,故每當節慶的時候,地方的主會都會邀請兩、三個劇團於同一場地演出。及後因劇團間出現磨擦而產生秩序的問題,政府便禁止競戲的活動。
隨著第一代來港潮人年齡的老化,以及在港出生的第二代潮人對潮劇、甚至潮州文化的不關心,目前本地潮州「白字戲」的事業已處於低谷位置。大部分成立於六、七年代的潮劇團,目前只剩下少數的成員,負責於本地潮州節慶(如盂蘭節)時安排內地的演員及樂手到港演出。原來享譽中外的著名鋼琴家馬思聰,正是海豐縣城幼石街人士,自十一歲離鄉後以下一篇散文亦述及他與白字戲的淵源 :『馬思聰曾經說過:“我一聞到海的息,靈感就來了!”地處南海之濱的海豐縣,是馬思聰進行音樂創作活動的思想源泉。他自十一歲時離開家鄉到法國留學,除十七歲時回汕頭跟父兄見一次面外,1942年的回鄉就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也是最後的一次回到海豐。直至晚年,他在美國費城時猶念念不忘要重新返回故土,可是命運使他不能實現這一心願。決心用自己的琴技宣傳抗日。他聽說….. 館內設有劇院…舉行馬思聰小提琴獨奏會….. 排起長隊購買門票,大家都想一睹這位當代著名音樂家….. 把演奏會門票收入,全部捐給海豐縣政府作為抗日的經費。此外,馬思聰還到其音樂的啟蒙地為圍聚一堂的鄉親父老們即興演奏了多首白字曲。由於小提琴音樂與民間傳統樂器迥異,且伴著和弦,聽來別有一番風味。…為圍聚一堂的鄉親父老們即興演奏了多首白字曲。由於小提琴音樂與民間傳統樂器迥異,且伴著和弦,聽來別有一番風味。他讓堂弟為他請來當地出名的民間樂師鄞降臨。鄞降臨別號“烏”,性格詼諧多趣,是海城“樓卡棚”一帶白字曲班的樂師。鄞降臨來到馬宅後廳,起初對這個洋音樂家毫不在意,聽到馬思聰說要拜他為師時,毫不推辭地拉起二胡,一邊拉,一邊唱:“二三四,五三四,二二二三四”舊時白字曲音樂用的是“二四”譜。馬思聰坐在一旁迅速地在五線譜記錄本上記著譜調。鄞降臨拉了一曲又一曲,將腦子裡所有的白字曲譜全抖了出來之後,要求馬思聰也表演小提琴給他聽聽,不料馬思聰用小提琴拉出了他剛才拉過的白字曲調,一曲又一曲,竟毫無差誤,聽得他目瞪口呆,露出驚訝的眼光說:“我不敢收你這樣聰明的人做徒弟了。在海豐我教徒弟,一支曲子要教三年,徒弟們才學會,今天遇著你這個一聽就會的徒弟,我鄞降臨無法賺食啦!”馬思聰在家鄉三個月的時間,積累了豐富的民間音樂素材,為他以後創作《鋼琴弦樂五重奏》、《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秋收舞曲》等打下成功的基礎。』
每年均於太平清醮結束後,贊助白字戲劇團來長洲,借助戲棚演出正宗白字戲,讓鄉親能欣賞家鄉特有之傳統戲曲,並藉此維繫鄉里感情。以往由香港白字戲劇團演出,由於老一代藝人已淡出,近年已從家鄉直接請來正宗白字戲劇團,劇目傳統,而且唱造俱甚有水準,近年更配以字幕,使聽不懂之非海陸豐泷,亦可欣賞,故漸受洲民歡迎。
今年邀請了汕尾市海陸豐渚老班白字劇團,演出多齣傅統文武戲劇目。如果想看一看白字戲,究竟與我們看慣了的粵劇,有甚麼不同的地方,請大家到北帝廣場吧!


收錄日期: 2021-04-13 00:01: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11000051KK0150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