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辛亥革命是我國由封建君主專制走向民主社會的轉捩點。在起義後,清廷被推翻,統治中國近二千年的君主政體結束。孫中山帶領是次革命,他與辛亥革命的關係不可割裂。如沒有他居中策應,革命能否成功值得懷疑。
內地學者對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的關係有不同見解,現以下作出分析。
金沖及在〈孫中山和辛亥革命〉中指出孫中山乃愛和平之士,最初非立意以武裝運動推翻滿清政府,他希望以和平的政治改革振興中華,言「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 惟李鴻章對其建議置之不理。故孫氏才定下武裝革命的目標,他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積極籌備反清活動。
周興樑在〈興中會是中國正規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開端〉中也有提及金沖及的論點。 周氏對孫中山會鼓吹武裝革命提出另一原因。周氏提出當時有志改革的是民族資產階級,上層的資本階級賴列強在金錢、機器之助,較為富有,遂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較為溫和,康有為、梁啟超就是其中一員。有文章指出,這些上層資產階級部分是地主擁有大量財產物業,故他們保護己方的既得利益,極力維持政局穩定。故此支持以立憲的溫和方式改革政治。 而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由於受到列強經濟和政治剝削,故支持武裝革命以圖救國。周氏並謂興中會是「揭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序幕」。
孫中中山建立「興中會」後,又在一八九五年已實行了第一次革命,發動廣州起義。周氏認為此次革命「揭開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鬥爭的序幕」。 隨後孫氏舉辦了九次起義,雖然連戰皆敗,但因此得到許多武裝起義的經驗。在這十次革命中,最慘烈的是「黃花崗之役」。「黃花崗之役」是由孫中山的革命同胞黃興帶領的,最終失敗,只能發現到七十二具烈士的遺骸,經有心人捐出墓地協助埋葬在黃花崗,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墓」。雖然黃花崗之役敗北,卻震動全國,有助國人了解革命黨人的主張,更多有志之士投身革命行動。終於在最後一次革命:「辛亥革命」一舉成功,推翻滿清統治。要注意的是,當時的知識份子是為了救國而反清,非為了復漢而反清,這與清代時人們「反清復明」那種不同。就以著名知識分子章太炎為例,他見清廷在「八國聯軍」入北京之際倉惶出走,意識到清朝政府已完全屈從於帝國主義之下,不可依賴他抵禦外侮,才決心革命。故此不可言知識分子為復漢而反滿,而是為救國而反滿。
對於「辛亥革命」的評價,國內學者均認為化最突出的成就是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 這部分因為當時世界潮流驅使,法國大革命、美國大革命等,標誌歐洲列強在政治體制上作出極大的進步。既然歐洲列國均作出如此變革而變得富強,中國有志的革命分子見中國仍接受著古代君主的極權統治,而中國當時又無力抵抗外侮,如同搖尾乞憐之喪家犬,接受西方傳入的民族主義薰陶的知識分子自感十分痛心。故此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正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下成長。孫中山在幾次演講中旗幟鮮明民主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的主張。 孫中山認為「只有經過流血鬥爭,方能稱為真立憲」。在一九零五年八月成立的同盟會中。他並將「創立民國」這個奮鬥目標定為該會的綱領。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有如此鮮明的旗幟,成為大勢所趨。
對於「辛亥革命」帶來的直接影響有二:論者認為首先「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政體成為潮流,立定民主政體在中國成行的不敗之地。所以「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密謀復辟,成立洪憲帝制,張勳復辟重新扶植清廷統治均以失敗告終。故此辛亥革命是為中國實行民主政體立足基礎。
其二,中國人民在思想上得到解放。過往中國人民相信「君權天授」,以為天子乃上天在人間的代表,眾人均要聽他的號令,然而「辛亥革命」拆穿了皇帝身為上界代表的面具,破除迷信,此舉令中國人民不再沉迷於皇帝的統治,把希望寄託於新的民主政體上。辛亥革命有開啟民智之功,這也許是孫中山先生也始料不及的。
「辛亥革命」看似成功,其實不然。有一點要注意的是,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皇帝,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 當時君主專制的陰影仍時不時重現困擾著新中國,這從袁世凱的洪憲制和張勳的復辟可証。雖說他們不受大部份人支持,但仍有部分清朝遺老支持,可見君主專制仍受迂腐之輩吹捧,而可反映革命思想不能真正滲入大眾每個分子。孫中山洞悉此點,故在其遺言中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正因為辛亥革命不完全成功,他的歷史地位被低估了。林伯渠在研究中也指出此點。
縱然辛亥革命的歷史地位被低估,孫中山在此次革命之功卻不可抹殺。他創立興中會,合併同盟會,首倡共和,指引出革命的方向,令以後的革命活動有了路徑。他又團結了海外華僑,令不少有見識的華僑青年投身革命;又團結海外革命力量,言傳身教宣傳民主主義思想,令革命意識盛行於中國。在革命後,群雄無首,正值頭緒全無,革命成果面臨瓦解之際,孫中山從海外歸國主持大局,接受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邀請,在南京就職,令革命成果得以保存,也制止了袁世凱欲破壞革命成果之機。
總結而言,孫中山與辛亥革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如沒有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必不能成功,最後成果更可能被袁世凱漁人得利,可見孫中山在辛亥革命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