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黃河現時面對的自然災害!! 10分

2007-02-11 4:23 am
請提供現時黃河所面對的自然災害所引起的問題...

新聞, academic 的分析
更新1:

請針對下游問卷調查

更新2:

請針對下游問題

回答 (1)

2007-02-11 4:30 am
✔ 最佳答案
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屬於乾旱、半乾旱地區,降雨量偏少,水土流失嚴重,所以,與水災一樣,黃河流域的旱災,也存在著災情重、頻率高的特點。從有歷史資料記載至1945年,有大旱成災記載的年份達1070餘次。



早期的流域大旱災,記述不詳,到了明清以後,關於黃河流域連續大旱的史料,屢見不鮮。1632年至1642年的明崇禎年間,黃河流域發生了歷代罕見的、多年連續的特大旱災,旱情從鄂爾多斯毛烏素沙地開始,逐年向東、向南擴展。1638~1640年期間,旱情從黃河流域蔓延到大半個中國,無雨期長達17個月至19個月,黃河的支流汾河、沁河、伊河等多次乾涸,干流在晉西南一帶也出現局部斷流。諸如「焦地流金,大地生煙,野絕青草,寸粒不收,雁糞充飢,骨肉相食,十室九空」等災情的記述不勝枚舉。



第二節 嚴重的水土流失



黃河在上中游地區,流經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由於黃土土質疏鬆、垂直節理發育,水土流失嚴重。早在人類活動以前,黃土高原就有土壤侵蝕。由於當時地面大部分有林草覆蓋,土壤侵蝕輕微,不致造成嚴重危害。處於黃土高原腹地的陝西省,曾經是周、秦、漢、唐等13個 王朝的建都之地。在古代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陝西、甘肅、山西等西北地區,曾經是植被良好的繁榮富庶之地,「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司馬光的《資治通 鑒》中描述盛唐時期陝、甘地區的發展情景,是「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後來,由於人口的增加、戰亂的破壞,加上自然災害和亂墾濫 伐,破壞了地面的林草植被,加速了土壤侵蝕,導致了陝、甘等西北地區的嚴重荒漠化,經濟文化的發展也因此受到極大的制約。



黃 土高原水土流失,是造成該地區生態環境惡化、農業生產水平低下、群眾生活貧困、經濟發展緩慢,影響可持續發展的根源。大量泥沙淤積在下游河道,形成地上懸 河,也是黃河下游氾濫成災、難以治理的癥結所在。形成「越墾越窮,越窮越墾,越墾越流失」和黃河下游大堤「越加越險,越險越加」兩個惡性循環。據統計,黃 土高原每年因溝壑侵蝕約損失6000多公頃土地,占總耕地面積90%以上的坡耕地,每公頃每年流失土壤120~150噸,流失水量300~450立方米。嚴重的水土流失,使該地區成為我國貧困人口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



 





第三 節 黃河洪水災害



  歷史上黃河兩岸以水災嚴重而著稱。由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造成的 水災遍及全河的上、中、下游。但主要在下游,集中表現為頻繁的洪水決口氾濫和河流改道給兩岸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洪災的特點是:決口頻次高,淹沒面積廣,水淹沙壓災情重,經濟損失大,後果嚴重,影響深遠。

   



一、 下游水災



(一)歷代水災



1.洪水決溢

 

據歷史文獻記載,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黃河在下游決口的年份達543年,平均約四年半一次。有的一年中決溢多次,總計決溢達1590多次,並有多次大的改道和遷徙。改道最北的經海河至天津入海,最南的經淮河入長江。因此,水災波及黃淮海平原冀、魯、豫、皖、蘇五省區,總面積約25萬km2。



黃河下游河道由於泥沙不斷淤積,形成河床高出兩岸地面的「地上懸河」,一旦洪水破堤決口後,往往不再回歸原河道,而走新辟的河道入海,形成河流改道。每次改道,都要衝毀當地的村舍田園,破壞原有的水系和交通設施等,給人民帶來巨大災難。所以決口改道是黃河水災一大特徵。



  黃河下游河道由於是「地上河」,決口後勢如高屋建瓴,洪水一瀉千里,水沖沙壓,田廬人畜,汪洋一片,淪為澤國,災情極為嚴重。常常有整個村鎮甚至整個城市或大部淹沒的慘事,造成毀滅性的災害。



2、凌汛災害



黃河上下游河段,每年冬季由於氣溫影響,常常結冰封河,形成凌汛。由於天寒地凍,防護困難,因而常常發生凌汛決溢災害。

(二)洪災原因



造成黃河下游洪災的原因,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為的影響,而前者是主要的。



(1)自然因素:黃河下游水災除了由於通常的洪水因素外,再是泥沙淤積河道。歷史上黃河以「善淤、善決、善徙」著稱。徙由於決,決由於淤;河道淤積是由於來自中、上游的泥沙。



黃河在上、中游流經43萬km2的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區,區內土質疏鬆,植被稀薄,溝壑縱橫,每遇暴雨,水土流失嚴重,其中流失最嚴重的地區有28萬km2。多年平均每年帶入下游河道的泥沙約16億t,約有1/4淤積在下游河道內。河道淤積一方面使排洪能力降低,洪水位抬高,容易造成漫決;另一方面是由於河道淤積,使主流遊蕩擺動,出現「橫河」,「斜河」,大溜頂沖大堤,易於造成沖決。所以泥沙淤積是形成黃河下游洪災的癥結所在。



(2)人為影響:從 水土流失的情況來看,除了黃土高原本身易於水上流失的自然因素外,人為的自覺和不自覺地亂墾亂伐,從而加劇了水上流失。長期水上流失的結果,使黃土高原支 離破碎,千溝萬壑,耕地越來越少,土地肥力減退,農民越來越窮,農民越窮,又越開荒,形成「越墾越窮,越窮越墾」的惡性循環。從歷史上黃河下游決溢災害情 況來看,也有一些是人為決溢造成的。


收錄日期: 2021-04-27 21:09: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10000051KK0416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