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勾踐、范蠡、夫差、西施、伍子胥、文種幾個歷史人物係真有其人唔駛講你都知,重有奸臣伯嚭《爭霸》中描述與正史都幾近。而歷史也記載與西施一同送給吳王夫差為妃的越國美女還有鄭旦。
至於太子友,史記對他唯一的記述是這樣的:
『至明年春,吳王北會諸侯於黃池,吳國精兵從王,惟獨老弱與太子留守。勾踐復問范蠡,蠡曰「可矣」。乃發習流二千人,教士四萬人,君子六千人,諸御千人,伐吳。吳師敗,遂殺吳太子。』(注2索隱據左氏傳,太子名友。)
則太子友是真有其人,不過史記對他唯一記載就是戰死
圖片參考:
http://hk.yimg.com/i/icon/16/17.gif
而越太子鹿郢,也是真有其人!史記記載勾踐死後由兒子鼫與繼為越王,據考據鼫與另一個稱呼為鹿郢。
至於歷史上伍子胥確定有兒子,但史記沒有記載他的名字,不知是否叫伍封?
史記有如此記載:『而吳王不聽,使子胥於齊。子胥臨行,謂其子曰:「吾數諫王,王不用,吾今見吳之亡矣。汝與吳俱亡,無益也。」乃屬其子於齊鮑牧,而還報吳。』
則伍子胥見吳國大禍臨頭,就安排兒子前往齊國。但此次安排卻被伯嚭指為通敵賣國的罪證,成為夫差迫令伍子胥自殺的原因。
至於越女,是《吳越春秋》內有記載,但相信是個傳說中人物。
不過滕玨公主、陳公主、晉公主以及吳夫人妹姒看來都是虛構,因為當時記載歷史仍以男性為中心,除非好似西施對國家興亡有如此大影響,其他女性事蹟很少在史書記載。
2007-02-12 22:58:20 補充:
重有王孫駱,夫差戰敗後,正史中他代表吳國向越王勾踐稱降,被勾踐所拒。有關螳螂捕蟬的成語典故出處有兩個,一個來自《吳越春秋》,的確是太子友以此故事勸夫差防越及不要伐齊。但另一出處來自西漢劉向所著的《說苑》,故事內容一樣,人物及事件就與《吳越春秋》有分別,《說苑》中只說受諫者是吳王,沒有說是那位吳王,而吳不是計劃伐齊而是伐楚,而以『螳螂捕蟬』故事進諫吳王的不是太子,而是吳國一個舍人之兒子。
2007-02-16 12:04:56 補充:
夫差在位時間為公元前497年---473年,當時在的齊晉國君如下齊國景公〔前547-前490〕晏孺子〔前489-前489〕悼公〔前488-前485〕簡公〔前484-前481〕平公〔前480-前456〕(夫差在攻齊及在黃池稱霸時齊國國君應是齊簡公)晉國定公〔前511-前475〕(晉定公就是出席黃池會盟的晉國國君)出公〔前474-前457〕
2007-02-19 14:28:24 補充:
《史記》及《吳越春秋》都有勾踐夫人事務的記載,《吳越春秋》記載勾踐夫人因要入吳為奴而在入吳途中飲泣而歌,而《史記》則記載勾踐夫人自吳返越後親自紡織,與民共苦。但兩本史書都沒有記載勾踐夫人的真實姓名,就如之前所講,古人重男輕女,加上春秋時代年代久遠,勾踐夫人真實姓名可能無從稽考,合儀一名可能是編劇杜撰。至於沮達,我在數本講述吳越歷史的史書中都找不到他的名字,不知是真有其人抑或是編劇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