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夫差 (?—前473年),春秋時期吳國第25任國王,在位時期為前496年—前473年。為了洗雪其父闔閭敗給越王勾踐的恥辱,勵精圖治,夫差二年(前494年)於夫椒(今江蘇吳縣西南太湖中)打敗越王,十年,在邗(今江蘇揚州附近)築城,又開鑿邗溝,連結了長江、淮水,在艾陵之戰中全殲10萬齊軍。前482年在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會盟諸侯,與晉爭霸獲勝,僅使太子和老弱守國,勾踐乘虛而入,大敗吳師、殺太子。
最初夫差不肯聽伍子胥的諫言,竟將勾踐釋放還越國,致使勾踐臥薪嘗膽,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迅速恢復國力,夫差二十三年(前473年),都城被勾踐攻破,夫差被圍困在吳都西面的姑蘇山上,最後自殺身亡。
勾踐又寫作句踐,是中國春秋時代後期的越國(又叫於越和文郎)君主,也可能是越南歷史上真正的開國之祖[來源請求]。姓氏為雒(也寫作駱),稱號雒王,(一作雄王)和菼執,相傳為遠祖崇纜(雒龍君)的後裔,越侯允常之子。生年不詳,前496年至前464年在位。
勾踐即位後改稱國王,不久吳王闔閭乘機攻越。越軍於槜李大敗吳軍,闔閭被創身亡。闔閭臨終遺囑其子夫差:「必毋忘越!」夫差即位為吳王之後,勵精圖治準備攻越報仇。勾踐不聽范蠡勸阻,倉促下搶先出兵攻吳,在夫椒(今江蘇吳縣西南太湖中)大敗。吳軍佔領越都會稽,將勾踐圍困在會稽山。范蠡建議勾踐用卑辭厚禮向吳求降,如若不允,就由勾踐親自去吳國做人質。勾踐採納了這一建議,一面準備死戰,一面派文種向吳王求和,用財寶賄賂吳太宰伯嚭,並獻上美女西施。夫差在伯嚭勸說下與越國議和,率軍回國。勾踐向越國臣民下詔罪己,然後去吳國給夫差作奴僕,親嚐糞便,最終騙得夫差的信任,3年後被釋放回越國。
勾踐回國後發誓復仇滅吳,臥薪嘗膽[1],休養生息,重用范蠡、文種等人,「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史記·貨殖列傳》說:「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又說:「修之十年,國富,厚賂戰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飲。遂報強吳,觀兵中國,稱號五霸。」一年,越國向吳國進貢蒸熟的種子,使第二年吳國大飢,削弱了吳國的國力。前482年,勾踐趁夫差北上黃池爭霸,趁虛而入,攻入吳都姑蘇,殺吳太子。夫差返國後被迫向勾踐求和。勾踐不久後再次攻吳。勾踐二十四年(前473年),越軍圍困吳都三年後終於破城。夫差困於姑蘇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殺,吳亡。勾踐隨後北上遷都琅琊,與齊國、晉國等諸侯會盟於徐州(今山東滕縣南),「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經周元王正式承認為霸主。
劉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說為小名),漢朝(西漢)開國皇帝,廟號為太祖(但自司馬遷時就稱其為高祖,後世多習用之),諡號為高皇帝(諡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所以史稱太祖高皇帝、漢高祖或漢高帝。出身平民階級。成為皇帝之前又稱沛公、漢中王。
項羽(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古代中國著名將領及政治人物,秦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秦末時被楚懷王羋心(又名熊心)封為魯公,在前207年的決定性戰役鉅鹿之戰中統率楚軍大破秦軍,秦亡後自封「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後在楚漢戰爭中為漢高祖劉邦所敗,在烏江(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
漢昭烈帝劉備(161年—223年),字玄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國時期蜀漢的建國者。
2007-02-10 19:22:19 補充:
所以於上面黎講最早既係勾踐>夫差>劉邦>項羽>曹操>劉備
2007-02-11 20:02:56 補充:
勾踐(春秋7霸)夫差(春秋7霸)(春秋)雖然正史上只有5霸,但兩人也曾稱霸過,所以我計埋他在霸主內。劉邦,項羽(秦末至楚漢相爭)曹操(魏先帝)劉備(漢昭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