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定義是什麼?

2007-02-10 7:18 pm
『常識』的定義是什麼?
『常識』和『知識』的主要分別是什麼?

回答 (6)

2007-02-16 6:38 am
✔ 最佳答案
抱歉,本人沒查字典,只是根據自己理解歸納。如有不認同,請多多留手。

知識:可以透過認知或學習而得到的事理。
它可以透過學習(如讀書學會九因歌),或透過經驗取得(如生過病就知道多休息有幫助)。但卻不一定是真實的。因為當我們說一個人算命知識豐富時,算命並不是經過科學驗證的知識。延伸出去,任何必須透過學習或經驗認知的事,都可稱為知識。也就是說,沒甚麼事不是知識。除了哭、笑、肚子餓等,這些東西,我們叫本能。

常識:別人覺得你,或自己覺得自己應該有的知識。
"別人"可泛指任何一個人,卻也暗示了這是主觀的概念,別人覺得你應該有,你卻未必有。"你"可以是任何人,"應該有"則通常是按不同年齡、職業等範疇來決定。學校常識科就是學校覺得你應該有的知識,常識問答比賽就是電視台及出題者覺得學生應有的知識,常識小百科則是編者認為大眾應有的知識。

所以一個人的常識,可以是另一個人的知識。拿筷子對我們是常識,對老外是知識。由此引申,常識必然是知識,知識卻未必是常識。

常識既然是知識的一部份,也未必與生活有關。如中國國父是孫中山,是中國人應有的常識,卻在日常生活中起不到甚麼作用。

謝幕。
參考: 拙見
2007-02-15 5:38 pm
◎知識 zhīshi
[knowledge]∶人們在實踐中獲得的認識和經驗
http://www.zdic.net/zd/zi/ZdicE7Zdic9FZdicA5.htm
◎知識:學問、所知道的事理。如:「知識豐富」、「化學是一種專門的知識。」
http://140.111.34.46/cgi-bin/dict/GetContent.cgi?DocNum=104849&Database=dict&QueryString=知識&GraphicWord=yes
上述可以看到《知識》是要從書本中得來,要由學習再到實踐才可獲得,就如學生到學校由老師教授,再經過做功課的實踐中得來知識。

◎常識 chángshí
[elementary knowledge; common sense] 普通的知識;一般的知識
http://www.zdic.net/zd/zi/ZdicE5ZdicB8ZdicB8.htm
◎常識:一般人所應具備且能瞭解的知識。如:「生活常識」。
http://140.111.34.46/cgi-bin/dict/GetContent.cgi?DocNum=116054&Database=dict&QueryString=常識&GraphicWord=yes
而《常識》就不用經過學習《知識》的階段而可以獲得,人們都能夠容易知道的,例如:肚子餓了,知道需要進食去飽肚。

2007-02-15 16:10:56 補充:
《常識》和《知識》不是胡亂去說來的,它們的定義都可以在典籍中得到,我答案內容亦可從連結中看到,口講無憑,說到天花亂墜也徒然。請發問者從答案中選出最佳,若交付投票請通知,我會移除答案,不是為著什麽採用率高低,衹因不屑在這『不公平』的平臺進行投票,反正損失的不是我。

2007-02-15 20:55:46 補充:
本來我無打算答這題,不過見嗰位白痴執完我口水尾但係又反對喎,禁你咪引用呀嘛,所以咪入嚟玩吓囉,知你唔會選我喇,睇嗰位白痴突然認真就知喇,算喇,當噴吓口水囉.嗰位白痴話:‘其實發問者也懂得查字典,發此問題是希望看看大家的見解,討論.’呢句就係佢成篇嘢最有建設對的一句,正正就係反映而家知識+嘅情況,大部分的問題唔係揾答案,係聊天、互相攻擊,最後嬴嘅就係最佳,見唔對路就話信不信由你,榕樹頭賣藥咩,不幸又有人信,仲係最佳,死未?! 所以點解咁多真材實料嘅網友唔答題呢,點答呀?唔係求答案喎,啱傾至選喎,正式無90%把握中嘅都唔答喇…..唉!你話點好呢?!

2007-02-15 20:56:13 補充:
發問問題得番嚟答案唔滿意就係補充度再問喇,唔係邊個知你個心稔乜,答得深又驚你唔明,淺嘅你又嫌棄!重有投票:除咗啲人遺棄問題去投票區外,有人睇住又去?!成個過程補充問喇,點可能嗰答案50-50呀,人嘅心理因素啫,係咪?講番這題,比我揀(除咗我)就得第一個答到point, 嗰位白痴,真係懶婆娘嘅扎腳布==又長又臭,你睇佢邊句答到題,除咗執我口水尾嗰啲.今晚係咁先,唔係佯呀!

2007-02-16 09:00:36 補充:
哈哈...時問啱啱好,Asukia趕到,白痴快啲走喇,你又唔係第一次,唔使怕醜架,最多走咗咪話唔想難為Amy囉.你個答案過得我都過唔到Asukia,講返呢題,我話:‘肚子餓了,知道需要進食去飽肚’,我都知肚餓想食嘢係本能,但係乜食什麽去飽肚又係本能?不過唔緊要,唔畀條路,邊有位入呀.Asukia你應得嘅.呢度提醒大家,問完問題,得到答案後自已要分析對錯,然後做判斷得出最佳,真係無法判斷答案是或否嘅,自已都揾吓料喇,邊有垂手可得,真係唔知咪移去問題囉.如果唔係就‘前人作孽,後人受苦喇.’種樹...乘涼,咁清高?!

2007-02-16 09:02:41 補充:
仲有呢度唔係聊天室,發問題要實際,明知無答案就唔好問, 傾偈嘅過主喇.好似呢題‘時光機會成功嗎?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7021001187,科學家到而家都未有定論,但係竟然有人可以有肯定答案,識嘅就佢笑死,唔識嘅以為佢真係有料到(上身).對科學咁有興趣嘅,去啲科學網站同人chat囉,唔係呢度,不過呢啲人去到果啲網站恐怕連睇都唔識,唔好講chat.好喇...呢題結束LU...揾位再講...哈哈...笑

2007-02-16 12:24:49 補充:
呀白痴.我唔得閒同你罵戰,我講緊嘅係事實.你個所謂‘答案’係最佳?!你哋識得都唔得喇,好多人睇住架.真係無改錯名.
常識是用來人的,如:乜你一 D 常識都無!
圖片參考:http://hk.yimg.com/i/icon/16/12.gif


知識沒有常識那麼好用。如果我們人無知識,多數被回贈:我讀得書少,唔好蝦我。或:我無姿色,也無知識。
圖片參考:http://hk.yimg.com/i/icon/16/9.gif


年青一代多數被視為較有常識和知識,多數中五或以常程度,中英皆曉,一定不是電腦盲,懂新科技。但他們好像不懂在公共交通公具讓座的常識。年老的人,特別是女性,又多文盲,因為她們年少無書讀,所以是弱勢社群。老一輩的人就算有讀書也不會多,記得以前打仗不少人無書讀。但無讀書,也不代表無知識常識。不少長者懂的古文多過現在的中五生,常識社會經驗又比年輕一輩豐富。他們的常識有不少是年輕一輩不知的,如通勝命相耕田民間習俗紅白二事烹飪園藝釣魚等。年輕人現今的上網打字打機聽音樂 ABC 常識相反是他們的知識。

以居住在香港久了的中國人是這樣分,對於新移民,回流,甚至外國人及外國僑民(這裏有不少用家不是住香港的),他們對常識的定義肯定和我們很不同。他們在外國學懂的常識我們也多數不知。所以他們在專供外國人用的論壇便常問我們所知的常識。所謂常識很在乎不同的居住環境,年,年代和背境。

舉例,現在你們到洗手間,都會自動排起一條隊。你知不知是幾時開始此習慣?我可告訴你,這是約 2000 年開始的。之前,香港人去洗手間是每個廁格門口排一條隊,約在幾年前才全世界習慣只排一條,所以,當個洗手間有外國人和香港人,便頭痛了。但 N 年前,在西方國家,已是排一條隊。所以這個常識也是近年才引入香港。可見西方常識和香港的分別,還有數之不盡的,皆因地理文化不同。香港有不少常識知識落後於美國最少 10 年,如厭食症,暴食症,強逼症,抑鬱症等等,只有有看外國書刊電視的人才會知快好多。舉例,美白牙齒會引致敏感牙齒,你知道嗎?

知識這裏用家的年相差很大,少至 8 歲,大至5,60 歲,問的當然很不同。大家都有不同的知識常識,可為互補不足。人的腦和時間很有限,就算是常識也學不完,何況是知識?就算是同一個年組別,不同階層學歷職業知的又很不同,從事某行業的人已視他的專業知識為常識,但對門外漢卻專門冷門得很。就像一個社會,大家有不同的東西,互相幫助,互補不足。

有時和來自五湖四海的人談話,就算是職位低微的人,也有不少專門的知識。有無想過你大廈的管理員是中藥農務專家?清潔嬸嬸是粵劇專家?但他們又多視自己所知的為常識,因他們的朋友也懂這些知識。不少年長的長輩真的非常好學問,和他們一席話勝讀 1 0 年書。相反,有時也被人贈一句,你好熟,愧不感當。
圖片參考:http://hk.yimg.com/i/icon/16/8.gif



至於何為一般人,真是很難介定,先不說小朋友,一般成年人應有適當的常識嗎?20 歲人有 30 歲的常識嗎?80 歲人有 30 歲的常識嗎?女士都懂修理簡單電器?男士懂做飯買?長者懂電腦?年青人懂中藥?其實每隔 10 年便可差很遠,如語言能力。現在的學生和老師和 10 年前,20 年前相差很遠。我也可告訴你,不要以為大部分香港人懂得煲湯,曾試過有鄰居是外地人不懂煮湯,結果我教她煮湯,她教我包餃子,而用的子也和平時見的不同。如果一個外國人問中國的傳統食物是甚麼,北方人和南方人答的自很不同,就算同是南方也有分別。


至於 1 + 1, 個答案未必是 2。所以還有那麼多人繼續問。而問問題的又未必是要個答案,可能想大家都把這知識變為常識,可為用心良苦。這個空間不乏幼稚園生,他們正學習 1+ 1 這知識,所以要大家體諒。
圖片參考:http://hk.yimg.com/i/icon/16/1.gif





2007-02-14 22:42:17 補充:
常識即是我們日常生活應有 (但肯定不夠)的 。我的經驗告訴我很多人,包括自己都是常識不夠的。常識是知識的一種,而不同的知識其實也可變成常識。一個人所知所能學的實有限,必須知的便叫常識。一個複雜的社會要知的常識必比一個簡單的社會多。對我說,常識應包括對多國語文的基本認識,特別是英語,因在這個地球村只懂一種語文是不行的。若能把更多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常識,那便不錯了。

2007-02-14 22:59:03 補充:
看見有網友在另一題說:常識是在日常生活中得來;知識是從書本中得來。不贊成,哪有這樣分的?我這人去到邊學到邊,學識的便是我的常識知識,學唔識便是別人或書本的知識,我的 『 唔識 』。我覺得做人日常應該知的便是常識,如英文及其他外語,一些機電,衛生,安全常識,否則便很吃虧。

2007-02-15 11:34:40 補充:
下面位說:>>而《常識》就不用經過學習《知識》的階段而可以獲得,人們都能夠容易知道的,例如:肚子餓了,知道需要進食去飽肚。那我不明了,小學有常識這科,如果不用教,那這科是否多餘?或是我們把老師教了的常識當是自己學的?>>例如:肚子餓了,知道需要進食去飽肚。這個不是常識,是本能,動物昆蟲也知道,當然不用去學。

2007-02-15 11:48:05 補充:
>>而《常識》就不用經過學習《知識》的階段而可以獲得,如果真是,為何我們常人無常識?你把本能和常識混淆?!不贊成。就算不是書本學,可以是從平常觀察人請教人學。舉例:手濕不可觸摸電器,這是常識。但無人教你怎麼知?小朋友最需要成年人教他們常識,否則便意外頻生。未煮滾的水有細箘,偏偏好多煮食的人未必知。食物是煮熟,但個碟用了生水洗沒有抹乾,然後放煮熟的食物,吃了便肚痛生蟲。最近又學懂了個常識,馬來西亞有個少女在雷電下在戶外用手機被雷劈死。如果這個女子有這個常識知識 (相信不少人都無),這個悲劇是否可避免。還有不少油漆工人在裝修的房子內吸煙,引起火警爆炸,是否他們缺乏常識?

2007-02-15 18:21:44 補充:
下面位的資料來源是只是來自 2 個網上中文字典,而我找來的英文字典有另一個解釋,特別是第二和第三點 gained through experience or study.,3. The sum or range of what has been perceived, discovered, or learned.好明顯和你字典所說的『《知識》是要從書本中得來,要由學習再到實踐才可獲得,就如學生到學校由老師教授,再經過做功課的實踐中得來知識。』相違背。我找來的字典和我的 COMMON SENSE 告訴我這是不正確的。注意,不同字典對同一個字會有不同解釋。

2007-02-15 18:32:25 補充:
http://www.thefreedictionary.com/knowledge還有,我的理解,COMMON SENSE 不是常識,是常理。COMMON KNOWLEDGE 才是常識。其實發問者也懂得查字典,發此問題是希望看看大家的見解,討論。不同字典也會有不同解釋,字典是人編的,隨時間一個字的解釋會變,甚至成為古字。求學問的若是樣樣跟足字典,那我可告訴你你們慣常用的 (唔敢講名)英漢字典錯得很,被眾多網友點名說不要給我 XX 字典的解釋。

2007-02-15 18:45:08 補充:
可能我給人說得天花亂墜的感覺,但我相信發問者和有心看這答案的人是有腦有知識常識的,懂分辯是非,發問者也會親自選出答案。我只是相信真理是愈辯愈明,有不少以前被信以為真的知識如 地球是方的 已被推翻,所以我從不信甚麼權威,而就算是字典解釋也有 N 個版本,由看的人自己判斷。不少問英文題的人都是看過字典才發問的,可見字典的不足。這世上有不少沒有進過學校讀過書而懂寫字自學的老闆,難道他們只有常識無知識?也有不少高學歷但缺乏常識的人,不少高學歷的人都不懂操作影印機。

2007-02-16 12:00:24 補充:
超字無位補充,請看我自我介紹。不夠人說便潑婦戰人身攻擊,非君子也。我答得很好,不會移除。
2007-02-11 2:23 am
知識是知識,常識是常識
2007-02-10 8:14 pm
知識論(英文:epistemology)來源於希臘語episteme(知識)和logos(詞/演講),它是探討知識的本質、起源和範圍的一個哲學分支。目前知識論和認識論之間的關係存在爭議,有人認為它們是同一個概念,而也有人認為它們其實是存在一些密切聯繫的兩個不同概念注。

知識的定義

被證實的真實的信仰

關於知識最有影響力的作品是柏拉圖的《泰阿泰德篇》,書中他發展了知識的定義。我們知道,想要被定義為知識,它必須是真的,並且必須被相信是真的。蘇格拉底認為這還不夠,人們還必須為之找到理由或證明。柏拉圖將知識定義為被證實的真實的信仰(被相信的事物)。這個定義暗示我們不能因為相信一件事並且那件事是真實的便說我們知道這件事。一個沒有任何醫學知識的病人相信他很快會康復,即便日後事實如此,我們不能說這個病人知道他會好,因為他的相信在當時缺乏證實。因此知識由於證實而區別於人們所相信並且真實的事。認識論所解決的問題就是怎樣恰當地證實真實的相信。人們有時將這稱為證實理論。《泰阿泰德篇》中的定義認為我們可以相信一件事而不去知道它。它暗示我們可以相信一切我們所知道的事。這樣,我們知道的事是我們相信的事的子集。


定義知識的麻煩
在哲學史上大部分時間,知識意味著被證實有絕對真實性的相信。任何缺乏絕對真實的都叫做可能的觀點。這種觀點至少在伯特蘭·羅素在20世紀早期的作品哲學的問題(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中還很流行。在隨後的幾十年中,這種觀點開始失去了人們的關注。在1960年代,埃德蒙德·蓋蒂爾(Edmund Gettier)批評《泰阿泰德篇》的知識定義。他指出,在某些情況下一個人所相信的東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證實,但沒有到達絕對的程度,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可以認為這個人並沒有得到知識。


先驗與後驗知識
西方哲學家將知識分為兩種:先驗與後驗。先驗意味著僅憑推理得到的知識(先於經驗觀察),而不受直接或間接經驗(這裡經驗通常指通過感官對於世界的觀察)的影響。後驗指其他種類的知識,也就是知識的得來和證實需要藉助經驗(經驗觀察之後),也被稱作經驗性知識。知識論的核心問題之一是是否存在先驗綜合知識。概括地講,理性主義者認為存在,因而就要面對「先驗綜合知識如何可能」的問題。相反的,經驗主義者認為所有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外界經驗的體現,並不存在先驗綜合知識。經常被認為有著首要地位(priori status)的知識領域是邏輯和數學,他們探討的主要是抽象的、形式上的對象(客體)。經驗主義者否認這些領域有前知。兩個較著名的反駁是這些知識都是通過經驗得來的(如約翰·斯圖亞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及這些領域不構成真正的知識(如休謨)。


知識與信仰

知識既是真的,又被相信是真的,是交集。在詳細考慮知識的定義之前,區分相信的具有輕微不同意義的兩個含義是很必要的。第一個含義是在某事缺乏足夠證據時仍相信它的真實性。在此意義上,一個人可以在意識到自己找不到足夠證據的情況下相信 幽靈或一些類似的現象。一個人可能會說「我知道行公路沒有坐飛機安全,但我就是不相信」這是一種非理性的恐懼。第二個含意中,相信某事就意味著認為其是正確的。相信一件事就是單純通過思考。哲學家們在探討知識時運用的就是這種相信。這裡的邏輯是,一個人想了解一件事物,就必須相信它是真的。如果有人說「我知道A,但我不相信它是真的。」從深層含義來講,這個人自相矛盾。知識與信仰及觀點不同。某人聲稱他相信一件事是事實,當然他有可能犯錯誤。對於知識卻不是這樣的。例如,小明認為一座橋是安全的並試圖通過它,不幸的是,小明的重量使橋坍塌了,我們可以說小明相信橋是安全的,但他錯了。但我們不能說他知道橋是安全的,因為橋並不安全。如果一件事想成為知識,它必須是真的。同樣的,兩個人可以相信相互矛盾的兩件事,但他們不能知道相互矛盾的兩件事。例如,小明可以相信橋是安全的,而同時小剛相信它不安全。但他們不能同時知道兩件相互矛盾的事。


區分知道與能不能做
若小麗說:「自由式是最快的游泳姿勢。游法是擺動雙腿,及手臂向前面划出近圓狀。」依小麗的說話來看,小麗可能具有相關自由泳的知識並真的會游自由泳。若小麗的知識單是從百科全書中得來,她就沒有游自由泳的技能。換句話說她有命題性知識,卻沒有任何過程性知識;也就是知道理論,但不會做。


證實的理論

反理性主義
有些試圖證實知識的方法是非理性的,他們拒絕承認證實必須遵從邏輯或推理。虛無主義開始是一種唯物主義政治哲學,但有時會被重定義為知識不可證實這一明顯荒謬的理論,這一論調的荒謬之處在於它自相矛盾地聲稱人知道知識不可能,但也許對於虛無主義者來說,自相矛盾也許並不重要。神秘論 利用非理性的手段來到達相信,並認為相信的事物就是知識。例如,根據自己的情感而認定某事的真實性被認為是認識論神秘主義,而通過推論邏輯和科學實驗得出結論則不是。一個人相信某事存在只憑個人的願望就是一個例子。撕著菊花花瓣並念著:「他愛我/他不愛我」也是一個例子。此例中的神秘主義體現在女孩首先假設了撕花瓣的方法有預言的能力而不需要理性的證據。在這兩個例子中,人們的相信不通過理性的手段證實。神秘主義並不一定是一個有意識的過程,人們會在不知不覺中陷入神秘主義。


理性
如果一個人不拒絕理性,但仍認為知識不能被證實,他就被叫做懷疑論者。懷疑論者認可推理,因此他們可以用邏輯論證他們的觀點,因此他們有更堅實的哲學基礎。例如,根據後推理論,我們可以要求任何陳述的證實。如果證實以陳述形式存在,我們可以再要求這個陳述被證實,如此下去。這似乎導致了無止境的後推。想驗證每一步的論證是否令人滿意是不可能的,這樣一連串的論證就導致了懷疑主義。另外,我們可以聲稱有些陳述不需證實。認識論的歷史大半部分演繹著針鋒相對的哲學觀點爭論某一種知識有著特殊地位的故事。這種觀點叫做基礎主義。我們也可以認為一陳述必須被另一陳述支持這一假設是誤導的,這樣就可以避免走入後推的怪圈。連貫主義認為一陳述不可以被其他知識的一個小小子集而證實,而應該被整個集合證實。也就是說,一個命題如果與這個系統中所有知識相統一,就可以說它被證實了。這既避免了後推的怪圈,也不用特別指出某一陳述的特殊地位。


分析及綜合陳述
有些陳述看起來只要人們理解了它的含義就不需要任何證實。例如「我父親的弟弟是我的叔叔」。哲學家將這樣的陳述叫做分析式,更確切地講,就是謂語的概念包含在主語里。如上面的例子,叔叔(謂語)的概念包含在我父親的弟弟(主語)中。數學陳述通常是分析式的。為了將分析性概念擴展到關係命題以適應數理邏輯的要求,規定如一命題的分析性僅來自其形式(即邏輯詞項的意義),則此命題為句法分析命題。如:所有的單身漢是單身漢。如一命題的分析性不僅來自其形式,也來自非邏輯詞項的意義,則該命題是語義分析命題。如:所有的單身漢都是未婚的。語義分析命題可以通過定義替代轉變為句法分析命題。如將單身漢定義為「未婚成年男子」,替代得到句法分析命題「所有的未婚成年男子都是未婚的。」綜合陳述,主語與謂語相互獨立。如:「我父親的弟弟超重」。由於自然語言的模糊性,有學者否認語義分析命題與綜合命題之間存在明確劃分,或乾脆否認存在語句分析命題。另有學者認為應當以連續的命題序列代替傳統對分析與綜合的截然兩分。休謨已意識到這樣的分別,但這種分別是康德清楚地提出的,後來由弗雷格(Frege)給出了更明確的形式。維根斯坦在他的《邏輯哲學論》中指出分析式陳述沒有表達任何觀點,也就是沒有告訴人們新的東西。雖然他們不需要證實,他們也不具有知識性。
2007-02-10 8:11 pm
知識=泛指對各種事物的認識
常識=普通的知識,經常接觸的知識

兩種分別在知識指所有知識(包括常識)
常識只是一般人知道的知識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39: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10000051KK0115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