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clever D定龐統clever D

2007-02-10 6:13 am
諸葛亮clever D定龐統clever D諸葛亮clever D定龐統clever D諸葛亮clever D定龐統clever D

回答 (5)

2009-10-02 7:09 am
係比曹兵殺?
唔係比劉璋d人殺咩
2008-12-21 6:56 am
我的名字is raymond li
我有網站可以賺錢和創業。
www.money128.biz和www.fast - beauty.6289.us
我還有美容產品可以免費試用詳情
請發送電子郵件給我。
[email protected]
感謝你。
2007-02-10 6:30 am
sure 諸葛亮clever D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少年時父母雙亡,逐隨叔父避亂荊州,隱居於南陽隆中,常自比管仲、樂毅,愛唱《梁父吟》,結交龐德公、龐統、司馬徽、黃承彥、石廣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謀為大家所公認,人稱「臥龍」。娶黃承彥之女為妻。

劉備屯兵新野時,徐庶為幕僚,向劉推薦諸葛亮。劉備三訪其廬,諸葛亮才與其相見,並立刻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即佔據荊、益二州,聯合孫權,對抗曹操,統一天下的建議。深得劉備的讚賞,自此成了劉備主要輔佐。後助劉備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曹丕代漢為帝後,劉備也稱帝,諸葛亮出任丞相,總理國家大事,關羽鎮守荊州。

  章武三年(223)春,劉備在永安病危,召諸葛亮矚託後事說:「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助,便給以輔助;若其不才,您可取而代之。」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盡力相輔,效忠貞之節,死而後已!」後主即位,諸葛亮受封武鄉侯,建立丞相府以處理日常事務,又兼任益州牧。當時,全國的軍、政、財,事無大小,皆由諸葛亮決定。

  諸葛亮執政後,首先要辦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復與東吳的外交關係。劉備死後,東吳一方面繼續向魏稱臣,一方面尚未拿定主意怎樣對蜀,仍陳大軍於蜀的邊境。諸葛亮派尚書鄧芝出使東吳,說服孫權與蜀聯合,與魏斷絕關係。

  當時,南中諸郡在劉備東伐之時,受東吳策動而叛亂,嚴重威脅蜀漢後庭。諸葛亮執政後,與東吳恢復邦交,切斷了南中的外援。經過兩年調養,諸葛亮上書後主,決心平定南中叛亂。建興三年(225)春,諸葛亮率大軍兵分三路征伐南中。在此次戰爭中,諸葛亮對叛軍首領孟獲採用攻心戰術,七擒七縱,使其心悅誠服。平叛戰鬥結束後,諸葛亮吸取「眾建諸侯分其力」的經驗,將南中四郡分為六郡,叛亂中心建寧郡被分得最細,起用大量土著大姓為官吏,達到不留軍隊、不運糧草,又能治理該地的目的;徵調南中「青羌」萬餘家入蜀,以其青壯組成騎兵五部,號稱「飛軍」:設立庲降都督,掌管南中軍政。該年十二月,諸葛亮率軍回到成都。

  建興五年(227)三月,諸葛亮上《出師表》於後主,率軍至漢中,準備北伐。他先在漢中練兵約一年,然後北攻。魏南安(治甘肅隴西)、天水、安定(治甘肅濟川)三郡當即降蜀。魏明帝親赴長安督戰,以曹真督關右諸軍,採用以防守為主的戰略。蜀軍先揚言要由斜谷道攻取郿縣,並使趙雲、鄧芝率一軍據箕谷(今陝西褒城西北)為疑軍,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參軍馬謖領一軍為先鋒,駐街亭。馬謖揮不當,大敗於魏軍,丟失街亭。蜀軍失去前進的據點,只好退回漢中(正史並無「空城計」退司馬懿軍之說)。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上書自貶三級,以右將軍身分行丞相之職。

  建興六年(228)冬,魏軍三路攻吳,關中空虛。諸葛亮再次率軍北伐。蜀軍此次出大散關,圍攻陳倉二十餘日不下,糧盡而退。建興七年(229),諸葛亮第三次率軍北伐。蜀軍西向,取魏武都、陰平二郡而回。諸葛亮復任丞相。


  建興十二年(234)二月,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軍出斜谷,據五丈原(今陝西岐山縣南四十里)。此次出兵,事先與東吳約好同時攻魏。但東吳遲遲不發兵,迄至五月,孫權才派陸遜、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今湖北漢囗),進攻襄陽,孫權自己則率大軍圍合肥新城。對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敗東吳。他親率水軍東征,讓西守的司馬懿堅守不戰,讓蜀軍糧盡自退。但當孫權得知魏主的意圖後,認為己方成了主戰場,吃了虧,即令全線撤軍。在西線。諸葛亮鑑於以往的教訓,分兵屯田,打算久駐。這年八月,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於前線,時年五十四歲。蜀軍全線撤軍。諸葛亮在生前留下遺囑:「葬於漢中定軍山,就在山坡中挖一個墳,墳坑可裝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隨葬器物。」




龐統
龐統(179-214年),字士元,襄陽人,東漢未年群雄劉備的重要謀士,世稱鳳雛,與臥龍諸葛亮齊名。

少年盛德
龐統少時未有名聲,大約二十歲時遇到司馬徽並與之交談,司馬徽甚覺驚奇,稱龐統為荊南士人之冠,更評他為「盛德」,開始漸有名聲,任郡功曹。後周瑜病卒,龐統前往江東弔喪,遇到聞名而來的陸勣、顧劭、全琮等。龐統認為全琮:「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雖智力不多,亦一時之佳也。(你好施予、慕賢明,有點像汝南人樊子昭。雖然智力不多,但仍是一時的佳話。)」

又認為:「陸子可(陸勣)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顧劭)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陸勣有資質駑鈍的馬的腳力,而顧劭則有資質駑鈍的牛能負重走遠路的能力。)」顧劭不明,反問:「如所目,陸子為勝乎?(如你所見,陸勣較勝?)」,龐統解釋:「駑馬雖精,所致一人耳。駑牛一日行三百里,所致豈一人之重哉!(資質駑鈍的馬雖厲害,但只能負起一人。但資質駑鈍的牛一日能走三百里,所負又豈止一人!)」於是顧劭招待龐統留宿,並問道:「卿名知人,吾與卿孰愈?(你評價過如此多名人,我與你如何?)」龐統說:「陶冶世俗,甄綜人物,吾不及卿;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長。(教化世俗,薦舉人物,我不及你;但論帝王的秘策,攬、倚、伏的精要,我則較有利。)」

眾人受到龐統點評後都十分滿意,更與他結為朋友,說道:「使天下太平,當與卿共料四海之士。(當天下太平時,一定與你談盡四海之士。)」


仕於劉備
劉備取得荊南後,用龐統為耒陽令,因在任內無法將職務做好,被免官。魯肅別書信給劉備為龐統說話:「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龐士元(龐統)不是管理百里之地的人,命他為治中、別駕的職任,才開展示出其傑出的才華)」 ,諸葛亮亦加以推薦,劉備才再用他,任治中從事。其待遇與諸葛亮差不多,後同升為軍師中郎將,向劉備提出不同的意見。

之後跟隨劉備入蜀,並提出奪蜀提案,但劉備不從。後來與劉璋決裂,龐統再提出上、中、下三計取蜀:

上計:「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秘密挑選精兵,晝夜不停趕路,突擊成都;劉璋不懂軍事,平時又沒有準備,大軍突至,一舉可定,這就是上計。)」
中計:「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彊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楊懷、高沛是劉璋手下名將,各持強兵,據守關口、山頭,聽聞他們曾數次上書勸諫劉璋,發遣將軍(劉備)還荊州。將軍(劉備)你派人到他們處問候,說荊州有緊急軍務,要還軍救助,並假裝收拾,作出要離開;此二人既服於將軍(劉備)的英名,又為將軍(劉備)的離去而高興,我推想他們必定乘輕騎來求見,將軍(劉備)藉以捉拿他們,奪取他們的士兵,指向成都,這就是中計。)」
下計:「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退還白帝城,與荊州兵聯合,慢慢消滅他們,這就是下計。)」
更認為:「若沈吟不去,將致大因,不可久矣。(若是還沈吟不做行動,將失去時機,不可再等了。)」,於是劉備依中計先斬楊懷、高沛,再攻成都,所向披靡。

涪城上諫
當大軍經過涪城時,劉備大宴眾人,飲酒作樂,並對龐統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今日的宴會,真是樂事。)」但龐統卻責劉備:「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攻打別人的國家,還在飲酒作樂,此非仁者的兵法)」當時劉備已醉,憤怒地說:「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當年周武王討伐商紂王,之前唱歌,後來跳舞,難道他們不是仁者?你說話不當,你快些離開!)」於是龐統別離席引退

後來,劉備感到悔意,請龐統還席,龐統便回到坐位。不過,龐統沒有多謝劉備請他回來,卻自己在飲食,神色自若。劉備對他說:「向者之論,阿誰為失?(你認為,當時是想的過失?)」龐統答到:「君臣俱失。(是君臣皆錯。)」劉備大笑,繼續宴樂。


鳳雛殞落
後劉軍圍攻雒城,龐統在攻戰中被箭射殺,死時三十六歲。劉備為之痛惜、流淚,諸葛亮也親自前往拜祭,更升其父為諫議大夫,後追賜關內侯,諡為靖侯。


兄弟
龐林,龐統之兄,以荊州治中從事加入黃權征吳,後夷陵之戰大敗,隨黃權降魏,封列侯,官至鉅鹿太守。其妻因賢淑聞名。


龐宏,剛直簡樸,傲視尚書令陳袛,為陳袛所抑,卒時任涪陵太守。

評價
三國志評曰:「龐統雅好人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 。」

司馬德操:「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

魯肅書與劉備:「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龐士元:「軍師美至,雅氣曄曄,致命明主,忠情發臆,惟此義宗,亡身報德。」

習鑿齒曰:「夫霸王者,必體仁義以為本,仗信順以為宗,一物不具,則其道乖矣。今劉備襲奪璋土,權以濟業,負信違情,德義俱愆,雖功由是隆,宜大傷其敗,譬斷手全軀,何樂之有?龐統懼斯言之泄宣,知其君之必悟,故眾中匡其失,而不脩常謙之道,矯然太當,盡其蹇諤之風。夫上失而能正,是有臣也,納勝而無執,是從理也;有臣則陛隆堂高,從理則群策畢舉;一言而三善兼明,暫諫而義彰百代,可謂達乎大體矣。若惜其小失而廢其大益,矜此過言,自絕遠讜,能成業濟務者,未之有也。臣松之以為謀襲劉璋,計雖出於統,然違義成功,本由詭道,心既內疚,則歡情自戢,故聞備稱樂之言,不覺率爾而對也。備宴酣失時,事同樂禍,自比武王,曾無愧色,此備有非而統無失,其雲「君臣俱失」,蓋分謗之言耳。習氏所論,雖大旨無乖,然推演之辭,近為流宕也。」

2007-04-02 22:43:06 補充:
龐統唔係在落鳳坡埋伏,係在雒城亂箭射死左
2007-02-10 6:27 am
I think that 諸葛亮clever D. They are the same clever but 諸葛亮's mental fitness is better than龐統. 諸葛亮 said that 龐統 may die in a war and suggest that he shouldn't join the war but 龐統 think that 諸葛亮 jealous him and at last, he really die in this war.
2007-02-10 6:26 am
龐統並不是浪得虛名.只是說演義作只對於描寫龐統這個人並不是寫的很好.況且他才出現沒多久就死了.有聰明才智誰也不知.或許只有部分人知道.但是曹操一聽到龐統便決意連環.可見龐統卻有名聲.沒有能力的人名氣不會從江南遠傳到華北的.或許你說的龐統不如陸遜.是指他入川時的表現吧.那時他剛加入劉備陣營.一心求表現.再加上本身想與孔明一教誰較強.純粹心急.....
其實再演義裡.曹操.孔明.陸遜.這些人都曾經有過大勝利
但實際想想....很多都是用心理因素贏的.空城計.彝陵戰
等等都有巧妙運用到心理戰術


收錄日期: 2021-04-29 18:04:3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09000051KK0405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