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習俗

2007-02-10 4:08 am
我想要一d新年的習俗....

回答 (5)

2007-02-10 4:12 am
✔ 最佳答案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新年,是指 農曆正月初一 ,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農曆新年的歷史悠久,據傳起源於殷商時期。按照農曆, 正月初一 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大年初一。農曆節氣非常準,新年到,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更新草木復甦,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
中國傳統文化中,過年時有一些固定的風俗習慣:
★大掃除
★辦年貨
★年畫、燈籠和鞭炮
★闔家團圓,熬年守歲
★敬神佛和拜年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遊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 正月十五 元宵節過後,過年才算真正結束了。
◆農曆新年各天習俗
正月初一 拜年/占歲/聚財
春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拜年△
春節裡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後,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民間互訪拜年的形式,根據彼此的社會關係,大體可分4類:
▲一是走親戚。初一必須到岳父、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暄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裡,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一順百順」,在屋裡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休、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但從 正月初一 至初五,多數家庭均不接待婦女,謂之「忌門」。僅限於男子外出拜年,婦女則須等到 正月初六 以後才能外出走訪。拜年活動要延長很長時間,到 正月十五 燈節左右。傍晚時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節」,初十以後叫「拜燈節」,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遲」的笑話。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禮,日後補行的,謂之「拜晚年」   
◢占歲: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佔本年年成。其說始於漢東方朔的《歲占》,謂歲後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偉人,八日為谷。如果當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日不昌。後代沿其習,認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風無雪為吉。後代由占歲發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祝活動。有初一不殺雞,初二不殺狗,初三不殺豬……初七不行刑的風俗。 
◢貼畫雞:古時春節在門窗上畫雞來驅鬼怪邪氣。晉朝人著的《玄中記》裡講到了前面說到的度朔山上的這只天雞,說是當太是剛剛升起,第一道陽光照到這株大樹上時,天雞就啼鳴了。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著叫起來了。所以春節所剪的雞,其實就是象徵著天雞。然而古代神話中還有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據說堯帝時,過方的友邦上貢一種能辟邪的重明鳥,大家都歡迎重明鳥的到來,可是貢使不是年年都來,人們就刻一個木頭的重明鳥,或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嚇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來。因重明鳥樣類似雞,以後就逐步改為畫雞或者剪窗花貼在門窗上,也即成為後世剪紙藝術的源頭。我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鬥,是武德;敵在前敢拚,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所以人們不但在過年時剪雞,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為雞日。  
▁▂▃新年十日歌▄▅▆
◇年初一,一寤覺(音告)來太陽照東窗,起身忙換新衣裳; 家堂 君親天香點,祖宗尊像掛中堂。九子果盤裝齊整,預備客人來來往;今朝叮囑傭人莫掃地,小兒吃飲莫淘湯。
◇年初二,兒童更歡喜,昨口初一不出戶,今日要到親眷人家去拜拜年。哥哥弟弟手相牽,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臨到走,還有二百壓歲錢。
◇年初三,去拜丈母哉。姑爺帶仔姑娘———同來,人得門。笑口開。拜見文人權道恭喜。拜見丈母說發財。茶又好,酒又好,隔壁伯婆含笑問姑娘。啥時候。踏月養個小寶寶。
◇年初四。夜不眠,家家接財神,處處放吉鞭。五路正神當中坐,招財利市分兩邊。斤頭臘燭煌煌亮,齊供羊頭元寶魚。回家拜跪忙碌碌,一心奉敬辦至矣。嗚乎,哪有千萬財神爺。分身到你店堂裡。
◇年初五,伙友要吃開張酒。酒酣快猜拳;五對八馬不離口。有個朋友聊下去,有個朋友要分手。來來去去各自忙。來者心歡喜,去者心悲傷。勸君莫悲傷,以後須要巴巴結結爭個好面光。
◇年初六。仍窮新衣服。鑼鼓聲喧震耳聾。預借元宵習練熟。元宵鬧花燈。各處有風俗。龍燈身裊裊,虹燈芒族族;叮囑小兒勿買糖。省下錢來買蠟燭。狀元及弟舊名詞。要換共和稱五族。
◇年初七。人生日。早餐餐畢取秤來,稱出輕重最劃一。哥哥稱了六十斤,弟朗稱了四十七,開口向哥道,休發詡。明年弟弟多吃肉。發個大塊頭超過你。
◇年初八。麥生日,農戶家家祈豐年。世間一日沒了麥。將有何物柬充飢。一粒麥,種下田,待到秋成九秋天,不知費了氣力幾多許,才得摔摜稻吃新米。
◇年初九,天生日。世間人人都靠天。做事先求弗欺天。婆婆拜佛好修行。新華無事都唸經,修得百年無毛病;交好運,退災星,好行方便發善心。
◇年初十,地生日。有天還有地。比是爺娘不多異,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麥百谷都生地。菜蔬風味拿來祭,祭他生日他歡喜。人生忠孝與節義,地維賴以立;作事需求腳腳踏實地。
◇ 正月十五 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燈節期間,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又成了中國的「情人節」。
2007-02-24 5:39 am
good
2007-02-10 4:56 am
舞 獅 的 規 模 就 小 得 多 , 只 要 兩 個 人 就 可 以 表 演 。 不 過 , 正 因 為 它 的 規 模 小 , 反 而 可 以 做 出 舞 龍 做 不 到 的 細 緻 表 演 , 如 跌 撲 、 翻 滾 、 跳 躍 、 搔 癢 等 。 按 巧 高 明 的 , 還 可 以 演 出 滾 繡 珠 、 過 跳 板 、 上 樓 台 等 動 作 。

舊 時 為 家 庭 奔 波 勞 碌 的 人 , 只 有 在 春 節 期 間 才 有 閒 錢 及 閒 工 夫 來 從 事 娛 樂 活 動 。 許 多 大 大 小 小 的 遊 藝 表 演 也 就 在 此 時 紛 紛 出 籠 。 諸 如 傀 儡 戲 、 皮 影 戲 、 耍 猴 兒 、 拉 洋 片 、 跑 旱 船 、 踩 高 蹺 、 打 太 平 鼓 等 等 , 街 上 市 鎮 日 鑼 鼓 喧 天 , 看 熱 鬧 的 人 群 往 來 不 絕 。 孩 子 們 剛 收 到 的 壓 歲 錢 也 是 商 人 們 極 力 爭 取 的 目 標 。 舉 凡 風 箏 、 風 車 、 捏 麵 人 、 陀 螺 、 鞭 炮 等 , 無 不 極 力 招 徠 兒 童 的 光 臨 。 當 逛 完 這 五 光 十 色 的 年 市 , 還 可 以 買 串 糖 葫 蘆 邊 走 邊 吃 的 回 家 , 這 就 難 怪 每 個 小 孩 都 全 心 期 盼 迥 年 了 。

大 約 到 了 初 四 、 初 五 , 許 多 商 家 就 會 陸 續 開 張 。 劈 啪 的 鞭 炮 聲 從 凌 晨 開 始 就 響 個 不 停 。 店 舖 門 前 也 會 貼 上 「 開 市 大 吉 」 或 是 「 生 意 興 隆 通 四 海 , 財 源 廣 茂 達 三 江 」 等 吉 祥 的 春 聯 。 對 第 一 個 上 門 的 顧 客 , 不 管 買 多 買 少 , 一 定 要 給 予 熱 誠 的 接 待 , 或 是 遞 茶 點 煙 , 或 是 折 扣 優 待 。 如 果 和 第 一 位 顧 客 成 交 了 開 年 第 一 筆 大 生 意 , 更 會 被 視 為 今 年 生 意 興 隆 的 好 兆 頭 。

歷 史 上 還 曾 經 有 過 在 正 月 初 七 過 「 人 日 節 」 、 的 習 俗 。 「 人 日 」 一 說 來 自 東 方 朔 的 《 占 書 》 : 「 歲 後 八 日 , 一 日 雞 , 二 日 犬 , 三 日 豕 , 四 日 羊 , 五 日 牛 , 六 日 馬 , 七 日 人 , 八 日 穀 。 其 日 清 明 , 則 所 生 之 物 育 ; 陰 則 災 。 」 《 荊 楚 歲 時 記 》 中 記 載 的 人 日 習 俗 是 : 「 以 七 種 菜 為 羹 。 剪 彩 為 人 , 或 鏤 金 薄 為 人 , 以 貼 屏 風 , 亦 戴 之 頭 鬢 。 又 造 華 勝 以 相 遺 。 登 高 賦 詩 」 。 人 日 節 曾 在 南 北 朝 及 唐 宋 時 代 盛 行 一 時 , 明 清 以 後 已 漸 衰 退 。 有 些 地 方 還 保 留 在 正 月 初 七 吃 素 菜 的 習 俗 , 但 規 模 已 大 不 如 前 。

現 代 人 過 春 節 , 到 初 五 已 告 一 段 落 , 各 自 返 回 工 作 崗 位 , 等 待 十 天 後 元 宵 節 的 來 臨 。 過 完 元 宵 , 「 新 年 」 就 算 真 正 的 結 束 了 。
2007-02-10 4:13 am
古 時 候 的 爆 竹 就 是 將 竹 子 投 入 火 中 燃 燒 , 竹 節 裡 的 空 氣 受 熱 膨 脹 後 炸 裂 竹 管 , 發 出 劈 啪 的 響 聲 , 以 此 來 驅 逐 鬼 怪 。 後 來 , 驅 邪 的 目 的 變 得 較 不 明 顯 , 反 而 是 爆 竹 所 迸 發 的 火 光 及 響 聲 增 進 了 年 節 熱 鬧 、 興 奮 的 氣 氛 , 因 而 大 受 歡 迎 。

自 從 宋 人 發 明 火 藥 後 , 就 有 人 以 紙 卷 取 代 竹 筒 , 並 以 麻 莖 把 爆 竹 編 成 串 來 出 售 , 稱 為 「 編 炮 」 。 又 因 為 它 爆 炸 的 聲 音 清 脆 如 鞭 響 , 所 以 也 叫 做 「 鞭 炮 」。 據 周 密 ( 一 二 三 二 ─ ─ 一 三 ○ 八 以 後 ) 的 《 武 林 舊 事 》 卷 三 記 載 , 南 宋 時 製 鞭 炮 的 技 術 已 經 相 當 進 步 了 , 有 的 鞭 炮 可 以 「 一 爇 ( 點 燃 ) 連 百 餘 響 不 絕 」 。 利 用 製 作 鞭 炮 的 原 理 , 巧 手 的 商人 又 發 明 了 各 色 的 花 炮 、 煙 火 , 並 取了 一 個 個 別 緻 的 名 稱 , 如 :霸 王 鞭 、 地 老 鼠 、 一 丈 菊 、 火 梨 花、 飛 雪 迎 春 、 金 菊 吐 艷 、 仙 女 散 花 等 等 。 各 種 精 巧 的 花 樣 , 將 夜 空 點 綴 得 無 比 燦 爛 。

在 滿 街 鞭 炮 的 硝 煙 中 , 熙 來 攘 往 的 都 是 相 互 拜 訪 賀 年 的 人 群 , 「 恭 喜 」 之 聲 不 絕 於 耳 。 至 親 好 友 之 間 , 一 般 都 是 親 自 登 門 拜 年 。 至 於 平 日 交 情 不 深 的 朋 友 , 若 要 一 一 造 訪 未 免 太 費 耗 時 間 與 精 力 。 於 是 , 早 在 宋 朝 就 有 人 想 出 了 以 名 刺 ( 名 片 ) 代 替 本 人 拜 年 的 方 法 , 俗 稱 「 飛 帖 」 。 宋 人 周 輝 ( 生 於 一 一 二 六 ) 的 《 清 波 雜 志 》 卷 六 記 載 , 宋 人 拜 年 , 多 不 親 往 ; 而 是 遺 僮 僕 前 往 遞 送 名 片 。 曾 有 一 士 子 , 為 了 表 示 自 己 交 遊 廣 闊 , 分 身 乏 術 , 就 命 僮 僕 手 持 馬 籠 頭 , 到 了 欲 投 刺 的 人 家 門 口 , 搖 幾 聲 鈴 , 表 示 自 己 來 過 了 , 然 後 丟 下 名 刺 而 去 。 有 人 識 破 他 的 詭 計 , 就 故 意 在 他 搖 鈴 時 開 門 出 現 。 那 個 尷 尬 的 僕 人 反 應 很 快 的 說 : 「 馬 兒 剛 剛 脫 韁 走 了 」 。 此 事 一 時 傳 為 笑 談 。 「 飛 帖 」 拜 年 的 習 俗 或 許 稍 欠 誠 意 , 卻 因 為 它 的 方 便 省 事 , 事 到 清 末 還 盛 行 不 衰 。 民 國 以 後 , 它 甚 至 融 合 了 西 方 人 寄 耶 誕 卡 的 習 俗 , 形 成 了 現 在 的 賀 年 卡 。

我 國 各 地 的 春 節 習 俗 , 基 本 上 大 致 相 同 , 間 或 有 日 期 上 的 差 異 。 一 般 而 言 , 從 初 一 到 初 五 , 所 有 的 商 店 都 休 市 五 天 , 農 民 也 不 下 田 耕 作 。 在 這 一 年 一 度 的 假 期 裡 , 除 了 走 訪 親 友 , 相 互 拜 年 外 , 也 有 人 趁 此 機 會 關 起 門 來 賭 博 玩 樂 。 為 了 求 取 新 年 的 好 兆 頭 , 從 元 旦 到 破 五 ( 正 月 初 五 ) 人 們 要 遵 守 許 多 的 禁 忌 。 如 : 不 准 小 孩 哭 鬧 , 如 果 小 孩 子 犯 了 錯 , 也 不 能 加 以 打 罵 。 不 准 打 破 碗 盤 , 萬 一 不 小 心 打 碎 了 , 要 趕 緊 說 聲 「 碎 碎 ( 歲 歲 ) 平 安 」 , 及 時 化 解 凶 災 。 新 春 期 間 也 不 能 動 刀 剪 ( 主 凶 殺 及 口 舌 之 爭 ) 。 不 准 掃 地 、 倒 垃 圾 , 以 免 將 一 年 的 財 富 都 掃 出 去 。 有 的 地 方 , 如 北 平 , 在 破 五 之 前 忌 女 客 上 門 , 婦 女 要 到 初 六 才 可 以 出 門 拜 年 。

對 女 客 的 禁 忌 到 了 南 方 就 不 成 立 了 , 福 建 及 廣 東 兩 省 以 初 二 為 已 嫁 歸 寧 的 日 子 。 已 出 嫁 的 女 兒 都 會 在 這 天 與 丈 夫 、 子 女 一 同 回 娘 家 「 作 客 」 。 終 年 操 持 家 事 的 婦 女 。 也 只 有 在 這 個 時 候 , 才 能 以 「 作 客 」 的 心 情 來 享 受 這 難 得 的 假 期 。

「 祭 財 神 」 也 是 新 春 的 重 要 節 目 之 一 。 財 神 是 最 受 民 間 歡 迎 的 神 祇 , 不 管 是 住 戶 或 商 家 , 都 希 望 能 將 財 神 接 回 家 , 確 保 今 年 財 源 廣 進 。 所 以 年 初 二 ( 也 有 在 初 五 ) 一 大 早 就 要 準 備 豐 富 的 牲 醴 , 焚 香 放 炮 迎 財 神 , 針 對 大 家 喜 歡 財 神 上 門 的 心 理 , 有 人 就 特 意 戴 起 金 面 具 , 手 持 紙 元 寶 , 扮 成 財 神 的 模 樣 , 再 找 幾 個 同 伴 敵 鑼 打 鼓 , 挨 家 挨 戶 的 去 說 吉 祥 話 , 討 紅 包 。 祭 過 財 神 , 當 天 還 要 吃 一 餐 餛 飩 , 稱 為 「 元 寶 湯 」 。

新 春 期 間 , 除 了 家 人 親 友 間 的 團 聚 取 樂 外 , 也 大 眾 化 的 娛 樂 活 動 。 最 常 見 的 , 要 算 是 舞 龍 、 舞 獅 了 。 我 國 自 古 就 視 「 龍 」 為 吉 祥 的 象 徵 , 他 們 認 為 龍 掌 管 降 雨 , 春 節 時 舞 龍 可 以 保 佑 今 年 風 調 雨 順 、 五 穀 豐 登 。

舞 龍 的 表 演 主 要 分 成 「 單 龍 戲 珠 」 及 「 雙 龍 搶 珠 」 兩 種 。 龍 身 由 許 多 小 環 節 組 成 , 一 般 都 是 單 數 , 如 九 節 、 十 一 節 、 十 三 節 等 。 每一 節 至 少 由 一 人 負 責 抬 , 大 型 的 舞 龍 往 往 要 動 員 數 十 至 上 百 人 。 龍 頭 追 著 紅 色 的 寶 珠 上 下 翻 動 , 龍 身 也 隨 著 偃 仰 翻 轉 , 如 波 浪 般 的 起 伏 。 如 果 在 夜 間 舞 龍 , 還 可 以 將 每 節 龍 身 都 點 上 燈 , 舞 起 如 繁 星 飛 躍 , 銀 浪 洶 湧 , 比 起 白 天 的 舞 龍 , 另 有 一 番 氣 勢 。

舞 獅 的 規 模 就 小 得 多 , 只 要 兩 個 人 就 可 以 表 演 。 不 過 , 正 因 為 它 的 規 模 小 , 反 而 可 以 做 出 舞 龍 做 不 到 的 細 緻 表 演 , 如 跌 撲 、 翻 滾 、 跳 躍 、 搔 癢 等 。 按 巧 高 明 的 , 還 可 以 演 出 滾 繡 珠 、 過 跳 板 、 上 樓 台 等 動 作 。

舊 時 為 家 庭 奔 波 勞 碌 的 人 , 只 有 在 春 節 期 間 才 有 閒 錢 及 閒 工 夫 來 從 事 娛 樂 活 動 。 許 多 大 大 小 小 的 遊 藝 表 演 也 就 在 此 時 紛 紛 出 籠 。 諸 如 傀 儡 戲 、 皮 影 戲 、 耍 猴 兒 、 拉 洋 片 、 跑 旱 船 、 踩 高 蹺 、 打 太 平 鼓 等 等 , 街 上 市 鎮 日 鑼 鼓 喧 天 , 看 熱 鬧 的 人 群 往 來 不 絕 。 孩 子 們 剛 收 到 的 壓 歲 錢 也 是 商 人 們 極 力 爭 取 的 目 標 。 舉 凡 風 箏 、 風 車 、 捏 麵 人 、 陀 螺 、 鞭 炮 等 , 無 不 極 力 招 徠 兒 童 的 光 臨 。 當 逛 完 這 五 光 十 色 的 年 市 , 還 可 以 買 串 糖 葫 蘆 邊 走 邊 吃 的 回 家 , 這 就 難 怪 每 個 小 孩 都 全 心 期 盼 迥 年 了 。
2007-02-10 4:13 am
中 國 人 講 究 孝 道 , 即 使 對 已 逝 的 先 人 也 不 例 外 。 在 許 多 的 傳 統 節 日 中 , 祭 祖 都 是 不 可 少 的 項 目 。 春 節 的 祭 更 是 當 天 的 首 要 大 事 。 據 宗 懍 ( 四 九 八 ─ ─ 五 六 五 ) 的 《 荊 楚 歲 時 記 》 記 載 : 「 正 月 一 日 , … … 雞 鳴 而 起 , 先 於 庭 前 爆 竹 , 燃 草 , 以 辟 山 臊 惡 鬼 , 於 是 長 幼 悉 正 衣 冠 , 以 次 拜 賀 」 。 「 雞 鳴 而 起 」 , 固 然 是 為 了 一 大 早 向 祖 先 拜 年 , 而 齋 戒 及 正 衣 冠 更 是 要 求 在 身 心 兩 方 面 都 達 到 絕 對 的 恭 敬 。 至 於 原 意 在 避 山 臊 惡 鬼 的 爆 竹 , 幾 經 變 化 , 竟 成 點 綴 年 節 熱 鬧 氣 氛 不 可 或 缺 的 鞭 炮 了 。


收錄日期: 2021-04-18 20:06: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09000051KK0323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