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問題:一丘之貉

2007-02-10 12:15 am
有冇一丘之貉既反義詞,唔係要比眾不同或者係與眾不同等等..


我老師話搵一d有「一樣咁好」咁既意思喎-^-..我個老師真係好煩架!!!!唔該晒

回答 (5)

2007-02-10 1:08 am
我試下啦, 異曲同功得唔得?

典故說明

「異曲同工」原作「同工異曲」。「曲」指曲調,「工」指巧妙。韓愈是唐代的著名文人,他精通六經百家,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文章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其登進士第後,曾任國子博士、監察御史等職,卻因直言敢諫,屢次被貶,久久不得升遷。韓愈自認才高,不應受此待遇,因此作〈進學解〉一文自嘲。文中敘述一日國子先生教誨學生說:「學業要精進,就要勤勉;學業之所以荒廢,就是因為嬉戲。」學生卻回說:「老師您如此勤勉向學,作品的旨趣,及得上《莊子》、《楚辭》的宏肆深奧,寫作技巧也如同《史記》般豐富,能力比得上揚雄、司馬相如等人,雖然風格不同,但是技巧造詣是一樣的高明,內容豐富,文筆豪放。您如此努力,卻屢次被黜,官運不順,自己都該好好想想,幹嘛還訓示別人!」文中的國子先生即韓愈自稱,韓愈藉著別人的口吻,宣洩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原用以自嘲。後來「異曲同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原用來比喻不同人的辭章或言論同樣精彩,後則用於比喻不同的作法收到同樣的功效。

釋義

曲調雖異,但演奏的技巧造詣卻相同。比喻不同人的辭章或言論同樣精彩。後用「異曲同工」比喻不同的作法收到同樣的功效。語本唐.韓愈〈進學解〉。

2007-02-11 18:07:40 補充:
想到多一個啦: 不相伯仲比喻雙方的本領不相上下,大家的技藝相當''伯仲'':古時子女排名是男女分開排的。詳見下文:一家有兄弟數人,在給他們起名字的時候,有意用上「伯(孟)、仲、叔、季」等字,以示長幼有序。「伯」是排行老大,「仲」是老二。《說文·人部》:「伯,長也。」「仲,中也。」舉孔子為例:孔子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名孟皮,字伯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仲」兩字連用,表示相差不多,難分高下,成語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間」。

2007-02-12 00:48:58 補充:
又想多一個, 並駕齊驅.

2007-03-01 00:34:03 補充:
發問者是要找「一樣咁好」意思的成語, 答案中都沒有, 投票亂來也不要緊了, 但那麼多好評我真不明白.
2007-02-10 12:36 am
【一丘之貉】
注音一式 | ㄑ|ㄡ ㄓ ㄏㄜˊ
注音二式 y chiu j h
相似詞 全無分別
相反詞 比眾不同
解釋
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樣低劣,並無差異。漢書˙卷六十六˙楊敞傳:若秦時但任小臣,誅殺忠良,竟以滅亡。令親任大臣,即至今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聊齋志異˙卷七˙細柳:黑心符出,蘆花變生,古與今如一丘之貉,良可哀也!
參考: 國語辭典
2007-02-10 12:30 am
【一丘之貉】yī qiū zhī hè 一個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醜類,沒有什麼差別。
[英語解釋]birds of a feather
[同義成語]一路貨色、涇渭不分
[反義成語]黑白分明、是非分明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楊惲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
2007-02-10 12:24 am
一丘之貉
故事:
  西漢宣帝時,有個大臣叫楊惲,聽說匈奴國王被人殺死了,就發表議論說:「昏庸的君王不採納賢臣的計謀,自然會有這種下場,秦二世寵信奸臣,殺害忠良,因而亡國;如果他親信賢臣,說不定今天還是秦朝的天下。」
  他最後總括一句說:「古代和現在的帝王,都是一丘之貉。」
  有人把他的話告訴漢宣帝,說這是誹謗,宣帝很不高興,便將楊惲免職。





解釋:
生長在同一個山裏的貉。比喻同樣都是醜類,沒有什麼差別。貉,一種形似狐狸的野獸。

運用:
黑社會分子,都是一丘之貉,我們千萬別上他們的當。
2007-02-10 12:23 am
唔好以為我抄"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呀,佢係我既friend來架!!!d答案係我比佢架!!一丘之貉
相似詞: 全無分別
相反詞: 比眾不同
解釋: 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樣低劣,並無差異。
出自: (1)漢書˙卷六十六˙楊敞傳:若秦時但任小臣,誅殺忠良,竟以滅亡。令親任大臣,即至今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
(2)聊齋志異˙卷七˙細柳:黑心符出,蘆花變生,古與今如一丘之貉,良可哀也!


收錄日期: 2021-04-29 18:46: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09000051KK0189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