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的問題

2007-02-09 4:58 pm
你們可不可以告訴我一些關於眼鏡的東西????

回答 (2)

2007-02-09 5:04 pm
✔ 最佳答案
中國的眼鏡,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外史籍中都記載了眼鏡最早起源於中國,是中國古老文化、醫療、技藝的遺產。它的發展變遷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



  我們說眼鏡是從中國傳到外國的,是有史可查的,是在13世紀末葉。在西方國家,眼鏡的最早出現正是在13世紀末葉。義大利人馬可波羅(Marco Pol6)曾旅居中國十七年,為元朝宮庭辦事,跑遍中國各地,當時他見到元朝宮庭裏有人戴眼鏡,對此他很感興趣,在他回國時就把眼鏡傳到了西方,所以在西方最早製造眼鏡的地方,則是馬可波羅的故鄉威尼斯。另外,在馬可波羅的遊記中還載有老年人戴眼鏡閱讀小說及小字的記載。



  最原始的眼鏡是起源於透鏡(放大鏡),它的製造、應用與光學透鏡的出現有密切的相關。相傳最初發現眼鏡能使物體象放大的光學折射原理是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察覺的。當時有人看到一滴松香樹脂結晶體上恰巧有只蚊子被夾在其中,通過這松香晶體球,看到這只蚊子體形特大,由此啟發了人們對光學折射的作用的認識,進而利用天然水晶琢磨成凸透鏡,來放大微小物體,用以謀求解決人們視力上的困難。這就是中國眼鏡的維形時期。



  經初步考證:有關透鏡和眼鏡的歷史,中國早在戰國時期(2300年前),《墨子》第l5卷中己載有墨子很多有關光和對平而鏡、凸面鏡、凹面鏡的論述。西元前三世紀時中國古人就通過透鏡取火。東漢初年張衡發現了月亮的盈虧及月日食的初步原因,也是借助於透鏡的。



  中國最古老的眼鏡是水品或透明礦物質制做的圓形單片鏡(即現在的放大鏡),傳說大文人祝枝山就曾用過這樣眼鏡,在宋代時就有人用水晶鏡掩日來提高視力了。



  十三世紀元代,中國已能利用水晶的折射率做成眼鏡,幫助解決視力不足的困難,但當時戴眼鏡的人並不多。明代宣德年間(西元14!6一1435年),開始有了“單照“鏡(近似現在的放大鏡)鋻於當時加工技術,只有老花鏡,並限于宮庭內流傳,皇帝常常作為禦品賜給年老大臣,以矯正視力老花的缺陷。由此之後眼鏡已進入了人類的生活之中。以後為了便於使用,有的將鏡片縫在帽子上,有的裝裝在鐵圈裏。




眼鏡發源中國蘇州最發達 明朝皇帝當作禦品賜老臣





  十六世紀開始才出現架在鼻樑上的雙片鏡,在鏡架兩端繫上線挂在耳朵上。以後眼鏡架的生產不斷改進,逐漸由繁而簡,出粗糙到精巧。鏡框有紙圈、漆皮、午角、玳瑁、銅圈等。



  這些不同鏡框直延至清代後期,開始用鏡腳代替,這樣既美觀又方便,以至出現了以戴眼鏡(平光鏡)為趕時髦的潮頭。清乾隆時,李行南的《中江竹杖詞》巾有“少年不盡風流態,理聰斜窺紅粉粧”之句,就是指江南一帶人以戴眼鏡為時髦,亦有在結婚禮儀時,新娘以上有色眼鏡掩羞容。



  中國眼鏡的取材和形式的演變,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工業、手工業的生產發展而變化。從眼鏡形式和鏡框(架)的演變,在中國最古老的眼鏡只有一塊鏡片,不帶邊框,手持使用。後來為了手持方便,則把鏡片用木質(後用金屬)作邊框,固定在一個單柄邊框上,仍然是手持使用(如當今的單柄放大鏡。到明消之際,姑蘇(今蘇州)上方山一帶、用水晶製成的鏡片,就是裝在單柄銅框上。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由於單柄眼鏡使用不方便、開始則把兩個單鏡經過針銷或鉚合連接在一起,用繩帶牽掛在頭或帽子上、也可利用壓力把它夾在鼻樑上使用。最古老的鏡架(邊框)為木制、紙制、動物角質、皮革和玳瑁甲等材料,後來相繼發展到採用金屬材料如銅、鐵、金、銀。其形狀早期眼鏡均為圓形或橢圓形,有的只有邊框無腳腿,有的有腳腿也不象現代眼鏡的式樣。
參考資料:
2007-02-09 5:04 pm
眼鏡是在1286年發明的,但是,發明者究竟是誰呢?這一直是個不解之謎。

從人類歷史開始以來,視力的毛病就一直折磨著許多人。要是哪一個原始人的視力衰退了,那么他就很容易成為附近出沒的老虎的獵物。對于衣冠文物人來說,視力毛病雖然不會使人喪命,但也足以令人感到灰心喪氣。視力出了毛病,你就再也不能看書、學習了。
最初的眼鏡──假如可以把它稱為眼鏡的話──跟改進視力毫無關係。這種眼鏡其實就是兩塊打毛的水晶片,傳說是古代中國法官們戴的。這種眼鏡的唯一目的是遮住法官的眼睛,這樣在審判時人們就無法從他眼神裡得知他在想些什麼﹗
第一副真正的眼鏡出現下義大利的披薩,那是1286年的事了,它的發明者大概是一位玻璃工匠。對于這位偉大的發明家,我們簡直一無所知﹗到了1300年,這種“眼睛小圓片”便在威尼斯時興起來,顧客們紛紛跑到玻璃工匠那裡定購。
不過,假如你是個近視眼,那么在當時你是夠倒楣的了,因為那時工匠只會磨製凸透鏡──那是給遠視眼戴的。給近視眼戴的凹透鏡,一直到1400年左右才問世。
隨著時光的流逝,全世界人們都對眼鏡的發明者感激不盡,他們很想紀念他,可是,你怎么來紀念一位不知姓名的人呢?歷史學家們花了大量的心血,列出了長長一列可能是眼鏡發明者的名單,其中也包括披薩那位玻璃工匠。有些人說那位發明者是英國人,另一些人說是荷蘭人,也有人說是個德國人。
后來,在1800年,佛羅倫薩市民們在一座教堂裡豎起了一塊紀念碑,來紀念這位發明家。可是,他究竟是什麼人?他的名字叫什麼?直到今天,這還是個謎﹗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99446.htm

其實最早的眼鏡只有老花眼鏡,也就是上了年紀之後,目力昏瞶,用來幫助閱讀的眼鏡。精確地說,是「直接置於眼前」的凸透鏡,可幫助近距離閱讀之用。

眼鏡前身:亞述的透明圓石
在眼鏡發明之前,有一些物件或裝置,也可幫助閱讀,或許可以稱作眼鏡的前身。位於現今伊拉克境內的亞述帝國古城尼尼微(Nineveh),曾出土約西元前 600年左右(約當春秋時代)的一些透明的小圓石,略具放大作用,推測(個人覺得是有點過於大膽的假設)可能用來幫助閱讀。
古人幫助閱讀還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工具」:大約西元前100年(約當西漢時代),一位羅馬人在書信中提到因老邁退休,並抱怨視力退化無法閱讀,只能仰賴他的奴隸替他閱讀,因此奴隸也可看作眼鏡的前身。
西元54年(約東漢初年)一位有名的羅馬歷史家Pliny記載了大名鼎鼎的羅馬暴君尼祿(Nero),說他大拇指上戴了一個綠寶石戒指,大約是在艷陽下透過寶石觀看格鬥士的表演,也許有太陽眼鏡的功效。
真正的眼鏡之發明植基於對光學的了解。西元150年(約東漢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托勒密(Ptolemy)首先描述了光線在透鏡中的行進路線。西元 1000年(約北宋初年),阿拉伯學者Alhazen指出經由玻璃球(或水晶球?)的一部份可有放大的作用。這些都是對發明眼鏡極有幫助之基礎知識。

11世紀出現「閱讀石」
時至11世紀,出現了所謂的「閱讀石」(Reading Stones),乃是將打磨過的水晶(一般也有精美的鑲嵌,因為當時閱讀是有錢人的專利),直接放置於書本上,藉由其放大作用來幫助閱讀,不過尚未將透鏡「置於眼前」。再過沒多久,就出現了類似現代我們所熟知的眼鏡。


中國古稱眼鏡:【靉靆】
中國本身的文獻則是有趙希鵠在1240年左右寫成的《洞天清錄》中,有這樣的一段記錄:【靉靆】(讀作ㄞˋ ㄉㄞˋ)與大錢幣相像,顏色像雲母。老人在眼花和視力減退後無法讀書,所以把「靉靆」戴在眼睛上,然後,他們能再次集中視線,字的筆畫也顯得更加清晰。【靉靆】就是眼鏡在中國的古稱。趙希鵠的紀錄比義大利的相關文獻早了半個世紀。
但也有史學家認為上述文字是在明朝(西元1368至1644年)才由後人添加上去的。明朝人田藝蘅在《留青日札》(刊於明萬曆元年,西元1573年)中如此寫道:「提學副使潮陽林公有二物,大如錢形,質薄而透明,如硝子石,如琉璃,色如雲母。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書,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倍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余。余曰:『此靉靆也』。」 此二段文字如此雷同,不免令人有誤植之疑。
比較肯定的是,根據目前的資料顯示:墨鏡,即太陽眼鏡,很可能是中國人發明的。金末元初劉祁所著的《歸潛志》記載,墨鏡是用煙晶製造的,一般只有衙門的官大人們才能戴,不是為了遮擋刺眼的陽光,而是在聽取供詞時,不讓別人看見他的反應。

眼鏡係咩?

眼鏡是鑲嵌在框架內的透鏡鏡片,戴在眼睛前方,以改善視力、保護眼睛或作裝飾用途。亦有特製眼鏡供觀看3D立體影像或虛擬真實影像。

眼鏡可矯正多種視力問題,包括近視、遠視、散光、老花或斜視等。其他種類的眼鏡包括護目鏡,太陽眼鏡,游泳鏡等,為眼睛提供各種保護。

現代的眼鏡,通常在鏡片中間設有鼻托,及在左右兩臂擱在耳朵上的位置設有軟墊。

愛美或不習慣佩戴眼鏡的人,可以選擇以隱形眼鏡矯正視力。雖然近年隱形眼鏡及雷射矯視手術越來越普及,但眼鏡仍然是最普遍的矯正視力工具。

歷史
眼鏡在古時的中國文獻已有記載,而在10世紀,阿拉伯人已有使用放大鏡增進視力。

1280年代,義大利北部首次有眼鏡的出現。

鏡片
眼鏡片早期只以玻璃製造,近年已普遍採用塑膠或纖維鏡片,除了不易破碎,更加安全外,亦可減輕眼鏡的重量,令配戴者更舒適。部分纖維鏡片更比玻璃鏡片有更高的折射率,令鏡片可造得更薄,一些纖維鏡片則可比玻璃鏡片吸收更多紫外線,為眼睛帶來更佳的保護。在塑膠或纖維鏡片鍍上防刮花薄膜,便可令鏡片擁有跟玻璃鏡片相同的防刮花力。各種鍍膜,例如防水及不反光鍍膜,則可為佩戴者帶來方便及更佳視覺效果。

眼鏡片一般配合要矯正的視力問題,近視者需要凹透鏡,而遠視及老花人士則需要凸透鏡。

凹透鏡
凹透鏡會令光線散開,令影像縮小。
凸透鏡
凸透鏡會令光線聚焦,令影像放大。
眼鏡片的屈光強度一般以度數來表示。一個屈光度(dioptre),相等於一般人或眼鏡店所講的100度,也就是在非中文國家的D 1.00(這裡的D為Dioptre而非「度數」Degree)。視力問題越嚴重,所需要的鏡片度數也越深,鏡片厚度也會較高。

鏡框
鏡框物料早期主要採用金屬及玳瑁,近年則有塑膠及合金等物料。

近年,鏡框在技術及應用物料上亦有不少突破,採用記憶合金鏡框的眼鏡,可維持其形狀,就算屈曲亦不會折斷,令眼鏡擁有更長壽命之餘,亦避免鏡框折斷所造成的不便。在鏡框臂的絞位加入彈簧亦令眼鏡更耐用。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41: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09000051KK0057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