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是[文化沙漠]

2007-02-09 7:15 am
甚麼是文化沙漠?
香港不是[文化沙漠]的原因?
香港是[文化沙漠]的原因?

回答 (34)

2007-02-09 7:22 am
✔ 最佳答案
1)文化沙漠:簡單解釋就是對文化不了解,對文化沒有長遠的規劃或研究.

2)我認為香港是一個文化沙漠,為什麼?
因為香港政府政策偏向經濟效益,
教育改革遲遲沒有做到,
香港普邏大眾都是講錢,
"No Money No Talk"

錢最緊要,
只求短視,
欠缺長遠目標,
所以就算是有讀書材料的學生都會因為賺錢而放棄學業,

香港人跟其他文明國家/都市比較,
每人每週平均看書偏低,(不包含漫畫,色情書刊,雜誌等)
反映香港人對文化缺乏興趣,
在香港要出一本書真的是難過登天,
不只要有錢才可以出,
還是看出版社願不願意幫你出版.

就中國為例,
中國大陸雖然窮,
但他們的文化就喜歡看書,

雖然買不起書,
但是他們願意發十几個小時站在書店看書.

相反,香港人麻目追求名牌,
流行品等要站几個鐘都願意等,
但一講到書展,
來來去去都只有那些人去,
一個不重視香港文化的香港政府,
又怎樣可以讓香港人自小培養去良好的讀書習慣呢?
參考: 自己.(選我)
2007-07-01 7:39 am
祗有無知識的人才會自問自答,你是否要用此方法來証明你一無是處嗎?
2007-06-30 11:35 pm
祗有無知識的人才會自問自答,你是否要用此方法來証明你一無是處嗎?
2007-06-30 8:23 pm
祗有無知識的人才會自問自答,你是否要用此方法來証明你一無是處嗎?
2007-06-29 9:02 pm
祗有無知識的人才會自問自答,你是否要用此方法來証明你一無是處嗎?
2007-06-29 7:59 pm
祗有無知識的人才會自問自答,你是否要用此方法來証明你一無是處嗎?
祗有無知識的人才會自問自答,你是否要用此方法來証明你一無是處嗎?
2007-06-28 8:09 pm
祗有無知識的人才會自問自答,你是否要用此方法來証明你一無是處嗎?
2007-06-28 8:02 pm
祗有無知識的人才會自問自答,你是否要用此方法來証明你一無是處嗎?
2007-06-28 5:23 pm
本執法司梧桐雨,現奉盟主旨;伙合同道,替天行道,處決作
弊用戶CL(HA00412354)!

祗有無知識的人才會自問自答,你是否要用此方法來証明你一無是處嗎?

附言:知識+大眾若欲加入除奸行動或對本行動有意見,請聯絡本盟──
http://hk.groups. yahoo.com/ group/uprighthol der/
http://hk.groups. yahoo.com/ group/uprighthol der_openforum/
2007-02-09 4:06 pm
香港是不是文化沙漠?
「香港是文化沙漠」的說法由來已久,一般估計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從上海或更北地區南遷至此的文人的評議。

歷來駁斥「香港是文化沙漠」的論點不多,總要分為兩種足矣。第一種可以稱為歷史懷舊論,就是縷述本地過去百多年以至數千年的文化淵源或者文藝活動,從而否定沒有文化的說法。第二種則是黃議員的方式,我們可以稱為現況反證論:因為有這些活動及開支,於是沙漠云云自然就不攻自破。

前輩文人早年形容香港是文化沙漠時,所指無疑是文學藝術之類的精緻文化。今天看來,他們的想法實在未免過於狹隘。近代的學者評論人特別強調香港在普及文化,例如電影、流行音樂等方面的成就。這是對文化沙漠之說一項有力而具識見的批判。

然而根據私家學者陳雲的分析,香港的普及文化從五十年代發展至今天,已經由「新瓶舊酒」、「新瓶新酒」,步入「新瓶假酒」的衰落階段(見《信報》文化版去年十二月三十日及上月六日的兩篇長文)。套諸本文,我們可以說香港的普及文化正日漸趨於沙漠化:肥沃的土壤由於過份耕耘或者缺水而乾涸,許多生物因為環境惡化而逐漸毀亡或者變質。
香港是文化沙漠」的說法由來已久,一般估計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從上海或更北地區南遷至此的文人的評議。
歷來駁斥「香港是文化沙漠」的論點不多,總要分為兩種足矣。第一種可以稱為歷史懷舊論,就是縷述本地過去百多年以至數千年的文化淵源或者文藝活動,從而否 定沒有文化的說法。第二種則是黃議員的方式,我們可以稱為現況反證論:因為有這些活動及開支,於是沙漠云云自然就不攻自破。
前輩文人早年形容香港是文化沙漠時,所指無疑是文學藝術之類的精緻文化。今天看來,他們的想法實在未免過於狹隘。近代的學者評論人特別強調香港在普及文化,例如電影、流行音樂等方面的成就。這是對文化沙漠之說一項有力而具識見的批判。
然而根據私家學者陳雲的分析,香港的普及文化從五十年代發展至今天,已經由「新瓶舊酒」、「新瓶新酒」,步入「新瓶假酒」的衰落階段(見《信報》文化版去 年十二月三十日及上月六日的兩篇長文)。套諸本文,我們可以說香港的普及文化正日漸趨於沙漠化:肥沃的土壤由於過份耕耘或者缺水而乾涸,許多生物因為環境 惡化而逐漸毀亡或者變質。

香港是文化沙漠,可卻還能培養出董橋、西西、陶傑這樣全身浸在中國文化裡、筆桿搖一搖都是淋漓墨色的讀書人,「二樓書店」(或稱「上樓書店」)功不可沒。

近年台灣、中國大陸吹起大型書店風,台北、北京、深圳開的書店一個比一個大。可偏偏香港地狹人稠、寸土寸金,書店連一樓「臨街旺鋪」的租金都付不起,只能 躲上二樓,面積不過一、二十坪,招牌經常小到看不見。「二樓書店」誕生於上世紀八○年代,象徵的是柳暗花明、小巧玲瓏卻又五臟俱全的香港文化。


於香港的本土流行文化的兼收並蓄,一直以來都學者批評香港是「文化沙漠」。這種思想在過去曾經主導過香港的文化界。他們指香港的文化就是不斷從外地借來文 化,從來都沒有自己內部的文化展生過。當中比較明顯的是香港的飲食文化:在香港雖然可以品嘗到世界各地的美食,但不少外國人都指這些在香港的美食其實都已 經為了遷就香港人的飲食習慣而變了質。



另外,他們亦指香港沒有合適的土壤給予文化生根,並導致文化人材的流失。例如:在1990年代的香港流行樂壇嚴重被商業主導,諸如譚詠麟、梅艷芳這些銷量 保證的歌手的發揮空間極大,但其他新手卻苦無發展空間。他們並指出周華健、邰正宵,甚至林漢洋等都是在香港不得志但在台灣卻大紅大紫的歌手。


不過,也有主張本土文化的人認為,很多人只是看到外地文化從香港的表面流過,但卻沒有看到這些文化如何在香港深化,並被吸收成自己的文化。又例如:在 1990年代至2000年代橫掃橫掃東亞及東南亞的韓流,在其他地方一直都只是賣片,只有香港的導演及製作人有跟韓國影星合作,為本土製作受香港人受落的 電影及電視劇。這亦顯示出香港文化並非只是一味的模仿,而是一種有生命,會把其他文化內化成為自己文化的活生生文化。


此外,香港由於地小人多,加上科技日漸發達導致傳媒發展迅速,另類小眾文化也能夠得到廣大社會的矚目。曾灶財、梁國雄、周啟邦夫婦的行為及其對社會產生的衝擊,就是明顯的例子。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27: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08000051KK0458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