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作者與杜少府有什麼共通點?

2007-02-09 5:38 am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作者與杜少府有什麼共通點?
《從行軍》七首(其二)作者所說的「邊愁」指什麼?何以見得?
Thx!

回答 (2)

2007-02-09 6:00 am
✔ 最佳答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 闕 輔 三 秦 , 風 煙 望 五 津 。與 君 離 別 意 , 同 是 宦 遊 人 。
海 內 存 知 己 , 天 涯 若 比 鄰 。無 為 在 歧 路 , 兒 女 共 沾 巾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作者與杜少府有什麼共通點?
與 君 離 別 意 , 同 是 宦 遊 人 。作者與送別者為好朋友、好知已,以及同是離鄉背井,為官飄流在外的人。
《從軍行》七首(其二)作者所說的「邊愁」指什麼?何以見得?

琵琶起舞換新聲, 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 高高秋月照長城。

此詩截取了邊塞軍旅生活的一個片斷,通過寫軍中宴樂表現征戍者深沈、複雜的感情。

“琵琶起舞換新聲”。隨舞蹈的變換,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調,詩境就在一片樂聲中展開。琵琶是富於邊地風味的樂器,而軍中置酒作樂,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與羌笛。”這些器樂,對征戍者來說,帶著異或情調,容易喚起強烈感觸。既然是“換新聲”,總能給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吧?

“總是關山舊別情”。邊地音樂主要內容,可以一言以蔽之,“舊別情”而已。因爲藝術反映實際生活,征戍者誰個不是離鄉背井乃至別婦抛雛?“別情”實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創作素材。所以,琵琶盡可換新曲調,卻換不了歌詞包含的情感內容。《樂府古題要解》雲:“《關山月》,傷離也。”句中“關山”在字面的意義外,雙關《關山月》曲調,含意更深。

此句的“舊”對應上句的“新”,成爲詩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墜揚抑的音情,特別是以“總是”作有力轉接,效果尤顯。次句既然強調別情之“舊”,那麽,這樂曲是否太乏味呢?不,“撩亂邊愁聽不盡”,那曲調無論什麽時候,總能擾得人心煩亂不寧。所以那奏不完、“聽不盡”的曲調,實叫人又怕聽,又愛聽,永遠動情。這是詩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揚。“聽不盡”三字,是怨?是歎?是贊?意味深長。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於怨歎。然作“聽不夠”講,則又含有讚美了。所以這句提到的“邊愁”既是久戍思歸的苦情,又未嘗沒有更多的意味。當時北方邊患未除,尚不能盡息甲兵,言念及此,征戍者也會心不寧意不平的。前人多隻看到它“意調酸楚”的一面,未必十分全面。詩前三句均就樂聲抒情,說到“邊愁”用了“聽不盡”三字,那末結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盡此“不盡”就最見功力。 詩人這裏輕輕宕開一筆,以景結情。仿佛在軍中置酒飲樂的場面之後,忽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對此,你會生出什麽感想?是無限的鄉愁?是立功邊塞的雄心和對於現實的憂怨?
2007-02-15 11:24 pm
好好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28: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08000051KK0396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