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智能設計論(又稱「智慧設計論」)這一種思想認為,「宇宙和生物的某些特性用智能原因可以更好地解釋,而不是來自無方向的自然選擇。」這一理論的主要支持者包括發現研究院等基督教智囊團體,他們認為,智能設計論是同等重要的科學理論,甚至比現有的科學理論對生命起源問題的解釋更加合理。
多數重要的智能設計論支持者是基督徒,並且聲明生命的設計者就是上帝。智能設計論的主要支持者對這個理論本身的說明都彼此衝突。面對一般大眾,他們說智能設計論不是宗教,同時又聲稱其理論基礎來自聖經。[1] 當面向保守的基督徒支持者時,為了取得支持,研究院的人又將自己定位為福音派傾向的基督徒。
智能設計理論的立論小心地使用世俗的辭彙,並刻意避免指出設計者的身份。菲力普·詹森聲明,在論點中精心避免高調的神學術語、用世俗的語言播下模糊的伏筆是必須的首要步驟,以最終重新引入基督教概念的上帝作為設計者。詹森強調「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把《聖經》從討論中排除」,「我們把唯物主義的偏見從科學事實中分離後,才是可以討論《聖經》問題的時機。」
科學界大多數成員認為智能設計論不是站得住腳的科學理論,只是一種偽科學。美國國家科學院認為智能設計論和其他「超自然力量對生命起源的干預學說」不是科學,因為它們無法用實驗檢驗,並且自身無法產生預測和新的推論。
在奇茲米勒對多佛學區案中,美國聯邦法院判決,根據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在公立學校的科學課程里,把智能設計論作為像進化論一樣可選擇的理論」這一訴求違憲。法官John E. Jones III指智能設計論不是科學,實質上是宗教。
[編輯] 理論概要
智能設計論是相對進化論的一種假設。智能設計論的倡導者認為,「在自然系統中,有一些現象用無序的自然力量無法充分解釋,以及一些特徵必須歸結於智能的設計。」
智能設計論支持者尋找的是他們所聲稱的「智能痕跡」證據--物體所具有的、必須來自設計的物理特徵。常被引用的證據包括:不可化約的複雜性、信息機制和特殊複雜性。設計論支持者認為,如果生物系統具備一個以上這類特徵,他們便推論這些特徵來自設計。這各觀點與主流生物學相反,傳統生物研究依靠實驗和可理解的數據採集,以突變和自然選擇來解釋生物體的變化過程。設計論支持者認為,儘管智能設計所指向證據的產生過程不可觀測,但它對自然界的影響是可檢測的。
思想來源
過去的幾千年,哲學家們在思辯大自然的複雜性是否意味著存在超自然的設計者或創造者。第一起有記錄的關於自然設計者的討論來自古希臘哲學。哲學概念中的「道」(Logos)由早於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35-公元前475年)在現存的零散文件中表露過。柏拉圖(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在其晚期哲學著作中闡述了具有至高智慧和能力的自然造物主概念。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在其著作《形上學》前言中也發展了宇宙的創造者思想。
關於超自然設計者的推理常用來證明神的存在。有關討論的一個著名形式是由十三世紀神學家托馬斯·阿奎納所闡述。1802年威廉·派里出版的著作《自然神學》里使用了鐘錶匠的比喻,但也被用於智能設計的理論。在19世紀,這些思辯產生了自然神學,即通過研究生物學來探索神的旨意。這一運動促使了搜集生物化石和標本的熱潮,從而導致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的產生。神導進化論者用同樣的推理方式認為,現代科學和進化論與超自然設計者是能夠協調的。
智能設計論在二十世紀被看成是試圖改變科學基礎、顛覆進化論的現代神學變形。隨著進化論被用於解釋越來越多的現象,設計論的證據也在變化,但是其根本觀點沒變:複雜的系統必須有一個設計者。在過去,提供的例子包括眼睛的複雜結構,等等;現代的例子往往在生物化學領域,包括蛋白質的機能,血液凝結等。
若要更多資料,可到以下網址查看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9%BA%E6%85%A7%E8%A8%AD%E8%A8%88&variant=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