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定「人性本惡」?

2007-02-09 3:21 am
儒家學說中有孔子,孟子及荀子這幾個代表。
孟子宣揚性善倫。認為人性本善。
主張人性有各種欲望及私念,主張性惡。
那你認為呢?

回答 (7)

2007-02-09 3:29 am
✔ 最佳答案
人性本善亦本惡。太極有陰有陽,陰陽同生。而陽為善,陰為惡。善惡本來就共存共生,相扶又相克。只是每個人的善恐比例不同而已。
2007-02-10 6:10 pm
人性本善 ,人有欲望係正常。
參考: 自己
2007-02-09 9:26 am
我剛剛都想回答與樓上近似的答案~可是比你答先一步-_-
...不過你的確比我原先想答的答案更有遠見
現在把思維重整後-,-又有少少唔同的看法
我黎補充少少

如果從人性本善及人性本惡中:「善」、「惡」 作一個區分
善: 彼此也顧及
惡: 只顧及自己
剛誕生的嬰兒是無知的←不可藉此說他是人性本善/惡
不懂事的小孩可以憑心去選擇無條件幫人←其動機是因為幫到人而感到快樂...有目的去做一件事,而不是全心全意純粹為左幫人~如果這樣說可說是人性本惡
亦可選擇奪取自己喜歡的東西
人類是屬於群體生活
如果這個人性是惡的根本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要面對其他人 , 同時 其他人亦要面對你)
所以其後發出一個錯誤訊息~大家要跟隨這個法則
惡者可偽造為善、當然善亦有真實
真與偽~在於
正如樓上所說的"社會的風氣" ~是社會的風氣令人性時惡時善(不同方面/情況)
如人類脫遇群體生活→獨立生活後,只懂顧慮到自己「惡」,但我們也可以說他無知(沒有體會過群體生活)
由此可見,善與惡只是受環境因素及外界事物所影響~
或者只是我們太著重把善與惡區分兩類
貪念 、 報復、不忍之心 同時共存在心裡~
倘若真是說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中立論 (我只敢斷言這個是錯→人性本善)

嬰兒誕生後體會到被呵護後..而趨向善。
參考: 我知道個答案好亂- -不過都,,,頂住先...純粹參與發表意見~~
2007-02-09 7:46 am
其實這個問題, 我也有質疑過, 以前我對這個問題, 沒有任何的質疑,
但最近, 我又開始很質疑這個問題, 因為我看到一個1至2歲的小孩,
她拿著那些零食, 別人跟她要那些零食, 她不給其他人,
於是, 有一個人就因此而說人性本惡, 因為那個小孩什麼也不懂,
只是憑心而去決定, 她也不給那些零食給別人, 也要自己一個霸佔著~~
其實給一點點給別人是沒有問題的, 她也有很多吧~~
那當然, 到最後, 那個小孩也不是吃掉所有的零食,
但那個人這樣說, 我也有想究竟人性本善還是惡呢~~
所以我開始認同人性真的可能是惡的~~

回想一下, 人可能是因為教育及各方面的問題, 好像社會的風氣吧~~
每一樣都教人們去做好, 我就想, 可能是這樣, 所以人性本惡,
就慢慢的學會更加善良吧~~
2007-02-09 4:08 am
人性本善~!!
2007-02-09 3:46 am
I think人性本善
2007-02-09 3:26 am
我認為人性本善


收錄日期: 2021-04-12 23:37: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08000051KK0291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