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what is 授時?
中國傳統政治文化裏,又有“授時”一說,皇帝也時有“授時”之禮。把“天時”由“天子”傳授於民,告訴老百姓,就是所謂“授時”。“授時”是過去的王朝、皇上建構統治合法性的最為常用的方法之一。老黃歷、皇曆每年都要是由朝廷來頒布,每年都要新印。由“天子”頒布“皇曆”“授時”,授時於民,確實是非常具有政治象徵性的行為。大體上只有“天子”才可以有此權力,只有他才能掌握“天時”,而臣民們的生活最好就是按照朝廷頒布的那個曆法所編制的時間框架去安排。
但是,“天時”可能要比“天子”還大一些,即便是皇帝、真龍天子也不能夠違抗“天時”。歷史上所謂的明君、好皇帝,其一個基本條件就是不違天時。中國自古以農立國,中國文明就是農耕文明,因此,“天時”往往就體現為“農時”。不違天時,具體地往往也就是不違農時。過去,歷代王朝經常舉行所謂天子“親耕”、皇后“親織”的儀式,由他們親自示範天下,以督促臣民也不違農時,努力勞作,即按照自然天象運轉的節奏,順應它安排人世間的勞動和生活。我覺得,這其實算得上是中國文明的一個很好、很重要的傳統,也就是對於天時的尊重。相反地,暴君、壞皇帝常常就是有違農時的,害得老百姓無法過日子。秦始皇之所以被認為殘暴,可能就是因為他在農民該收莊稼的時候,卻抓壯丁去修長城。違背了農時、天時,就是壞皇帝了。
“天時”這個概念,在中國文化裏浸潤很深,民間社會也不例外,比如,我們口頭經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就是一個反映。這在漢人社會裏,至今仍然為相當一部分人所信守,它甚至已成為中國人人生智慧的一部分了。事業、愛情能否成功,企業開業能不能好,均認為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這幾個要素的相互配合。我們可以把它叫做“順時”的文化。我們在這世界上,于某個特定時刻、某個特定地點和某人遭遇,然後一起做某些事情,既是非常不易的,又好象是冥冥之中預先已有了設定一般,因此,我們應該珍惜“緣分”,順應它的安排。中國人的所謂“緣分”和“命運”觀念,顯然也是包含了一些時間方面的意識的。此外,類似“識時務者為俊傑”之類的民間智慧,也正是在這樣的民間思想的譜係下才得以成立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