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竹笙(bamboo fungus)
竹笙是屬於擔子菌綱的一種真菌。由於在自然繁殖的環境下,只有四川、雲南、貴州等地深山密林的竹叢才能長出少量,不及時採摘又會很快凋謝,在「物以罕為貴」的情況下,遂成為高級的素菜材料。
近年很多人都說竹笙有一種奇怪的味道﹐好像沒有以前那種清香的味道。原來我們現在所食的竹笙﹐幾塊錢一大包﹐白雪雪的﹐都是近年人工培養出來的竹笙﹐大量生產並經加工漂白後的產品。
竹笙的品種有長裙竹笙、短裙竹笙和紅托竹笙等,但在曬成乾品後,就只分等級,不再分品種。優質的竹笙,色澤淺黃味香,肉厚而柔軟,菌朵完整。有的地方按乾品長度不同,從十六厘米至十厘米不等而分為上中下三級。
野生的竹笙價錢幾百元以上一斤﹐原因是因野生關係。另一原因是去收集這些野生竹笙的人會有一定程度的危險﹐必須要認識當地人的土人﹐又要攜帶大量的現金前往邊遠山區收購。若運氣不好遇到壞人﹐便會人財兩失。野生的竹笙賣相並沒有人工培養的那麼白﹐但比較結實﹐並帶有一股香味。竹笙本身味道不濃而爽﹐味道主要來自吸收湯水的味道。野生竹笙雖然價錢比人工竹笙貴很多﹐但物有所值﹐很多人都懷念它的味道。
說到竹笙的生活史,倒也有趣得很。大約在每年十月左右,成熟的孢子散播入酸性紅壤中。經過兩個月後,孢子便會萌發長出菌絲體,遇到腐竹就蔓延生長,五個月後長出菌蕾,再經兩個月伸出地面,雪白的菌柄和濃綠或紅色的蕈蓋相輝映,還有潔白網狀花格的長裙,十分好看。就在這時便要及時採收,切去菌蓋,清洗黏液後,其餘部分予以火焙或曬乾,壓成扁形,然後按質量好次,條形長短,肉質肥瘦而分檔處理,用繩紮成小把,每把30-40條 ,即成商品。
自從在1980年以後,各地都陸續在實驗室中栽培出竹笙的子實體,而室外人工培植的試驗亦已成功,所以現今人工栽培貨色大量上市,價錢比天然的便宜十倍,當然論質素還是以天然品為佳,人工貨色外觀網狀鬆薄而疏,放近鼻前嗅嗅不如天然的有一股清香,反而帶點鹹菜味,使用時宜先用淡菜煲水除味。
有些人工培植的竹笙經過漂白, 漂白的方法有兩大類﹕一是焗硫磺(S)﹐一是浸雙氧水(過氧化氫)。採用焗硫磺漂白在化學上稱為還原漂白法﹐方法是用熱力將硫磺氣化後將竹笙漂白。烏頭黑面的竹笙焗過硫磺後會變成美麗的金黃色﹐但帶有一股濃烈的酸味。因為硫磺產生二氧化硫(SO2)附在竹笙表面﹐經浸水後二氧化硫形成亞硫酸鹽﹐所以竹笙湯會有酸味。如果亞硫酸鹽量高﹐會刺激我們的支氣管。如果將竹笙多浸泡幾次水才食用﹐酸味會減低。
另一種方法是用雙氧水──過氧化氫(H2O2)來漂白﹐在化學上稱為氧化漂白法。方法是將工業用雙氧水稀釋﹐然後將竹笙放下去浸﹐過水洗淨﹑乾燥後竹笙會變成雪白。雙氧水份量越重﹐當然會越雪白。但這種方法除了賣相好之外﹐有兩大缺點﹕一是雙氧水會將竹笙的組織破壞﹐二是會殘留一股很濃的雙氧水味在竹笙上面﹐多浸水亦不能將味除去﹐因為竹笙組織已破壞﹐雙氧水的味道已深入整個竹笙裏面。理論上雙氧水會自己分解﹐分解後會變為水和氧氣﹐對人體應該無害﹐但我們不要忘記﹐雙氧水可能混有其他雜質會對人體有害﹐而且那股怪味都會令人不舒服﹐洗之不去。現在我們吃的竹笙翅有股怪味﹐很可能就是來自雙氧水。
用竹笙來作菜,可先用冷水浸至發大,剪去頭尾,再洗淨,出水過冷河,抹乾水後便可配其他菜材一同使用,在酒樓中更講究些的還要起鍋贊酒用上湯煨透至入味。家庭中製作簡單菜式「蘑菇燴竹笙」:可取竹笙一兩按上法處理,另把蘑菇一罐倒出洗淨,下油爆薑及蘑菇,贊酒一茶匙,加入調味料(上湯一杯,蠔油一湯匙,鹽、糖各三分之一茶匙,麻油老抽各少許)、竹笙、甘筍煮五分鐘,埋芡上碟便可。至若把竹笙片捲包各種菜材如髮菜、燕窩之類,更可做成美觀又好味的菜式。
按中醫說法,竹笙有止痛補氣,降血壓及降膽固醇的用途,竹笙產地的人說它有「刮油」作用,其實按近代醫學觀點來看,也就是指它具有減少腹壁脂肪貯積的作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