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在馬陵之戰中,雖然孫臏為齊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在政治上卻不甚得意。
馬陵之戰前後,齊國上層統治集團內部鬥爭激烈,素來不和的齊相鄒忌和大將田忌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鄒忌都反對出兵,擔心田忌、孫臏獲勝後影響自己的地位。戰爭結束後,鄒忌繼續暗中策劃,伺機剷除異己。孫臏深知其中的險惡,加之曾在魏國遭受龐涓陷害,早就看穿了鄒忌的用心。在馬陵大捷後,孫臏向田忌建議,擁兵入朝,驅除鄒忌。但是田忌這次沒有採納孫臏的建議。不久,田忌遭到鄒忌的陷害,在齊國無法容身,被迫逃亡楚國。孫臏也從此在政治舞臺上消失了。
原來,孫臏見田忌沒有採納自己的意見,便對自己的後事作了安排。馬陵之戰後,齊威王要給孫臏加官晉爵,都被孫臏以刑餘身殘為藉口謝絕了。孫臏還請求免除軍師的職務,從而擺脫了政治糾紛,沒有因田忌遭陷害而受到牽連。從此,孫臏過起隱居生活,把晚年的全部精力都用在軍事理論的研究上,寫出了流傳千古的《孫臏兵法》。
《東周列國志》這樣描寫孫臏在馬陵之戰後的 結局:“孫臏軍師如故,加封大邑。孫臏固辭不受,手錄其祖孫武《兵書》十三篇獻于宣王:‘臣以廢人,過蒙擢用,今上報主恩,下酬私怨,於願足矣。臣之所 學,盡在此書,留臣亦無用,願得閒山一片,為終老之計。’宣王留之不得,乃封以石閭之山(在山東泰安)。孫臏住山歲餘,一夕忽不見,或言鬼 谷 先生度之出世 矣。此是後話,武成王廟有《孫子贊》雲:‘孫子知兵,翻為盜憎;刖足銜冤,坐籌運能。救韓攻魏,雪恥揚靈;功成辭賞,遁跡藏名。揆之祖武,何愧典型!’”
照此說法,孫臏是在石閭山隱居的。但此說亦于史無據,當地也沒有有關孫臏的遺跡與傳說。
儘管由於年代久遠,很難再發現有關孫臏的史料,但畢竟不象有些人所說的“史上並無孫臏其人”或“孫武孫臏實為一人”。早在銀雀山漢墓發掘之前,其實世上就已經發現和有關孫臏的遺跡了,只是因為宣傳不夠,罕有人知而已。
《莒州志·古跡》載:“莒縣(今山東莒縣)東南百里甲子山前麓有孫臏洞。”洞中一直有一尊騎在牛背上的孫臏塑像,旁邊有兩個侍立童子像。1955年後“大破四舊”,時,這三尊塑像不幸遭到毀壞。目前臨沂市政府已經將此處開闢為旅遊景點。
看來,孫臏的確是在馬陵之戰後便飄然高隱了。由於他已是殘疾之人,沒有能力遠走高飛,所以仍住在齊國境內。從臨沂地區有孫臏洞、其兵法著作又出土在臨沂的銀雀山來看,我們可以斷定,他的隱居地是在山東臨沂地區。
據說,孫臏在隱居期間還收了幾個弟子,毛遂也是其弟子之一,當然這只是傳說,于史無據。
從《孫臏兵法》的內容來看,除了孫臏與齊威王、田忌談兵論政的內容,還有孫臏的語錄,這說明,《孫臏兵法》是孫臏在隱居期間的著作,極有可能經過了其弟子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