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者40分:為何日本要和中國簽《馬關條約》?

2007-02-08 3:50 am
Q1:日本軍隊佔據朝鮮,打到中國邊境。日本有破竹之勢,又殲滅了北洋艦隊,得渤海控制權,海陸佔優,本可直接侵略中國,最少也佔領東北三省吧?
為何卻要和中國停戰簽約?
Q2:這不是讓中國有喘息的機會嗎?
(假若維新變法如日治維新一樣成功,那日本不是放虎歸山?)
Q3:可能日本怕俄國出面維護東三省,但俄國真的會這樣做嗎?

回答 (6)

2007-02-08 7:04 am
✔ 最佳答案
其實最初日本與中國開戰,評估過形勢,認為陸軍應可以打敗中國,但海軍未必有必勝把握,日本於曾制定三大方案:1. 若海軍大勝,就不但控制朝鮮,而是在透過掌握制海權,派兵登陸渤海灣,在華北平原與中國軍隊作戰,威脅北京;2. 若海軍只能與中國北洋艦隊打平,就以陸軍實力保住朝鮮,不向中國本土進攻。3. 若海軍戰敗,日本軍則退回本國防衛。戰局最後發展至第一個方案,所以日軍迅速在遼東及山東登陸,包圍北京。
當時滿清已派李鴻章至日本議和,日方的伊藤博文竟開出要中國交出山海關、天津及大沽,簡直是要將中國放棄首都北京的防衛,李鴻章最初不答應,伊藤博文竟威脅只要他一聲令下,日軍就會從遼東及山東出擊威脅北京安全,可見日本人在甲午戰爭後的野心不只是東北三省,而是北京!
但當時幸好一個日本浪人不識時務地竟去刺殺李鴻章,李鴻章大難不死,日本就非常尷尬,而以俄羅斯為首的歐洲列強,也怕日本獨大,也開始不支持日本。日本怕李鴻章因此回中國,其他國家(尤其是俄羅斯)有介入中日談判的機會,故立即宣佈停戰,並只要求中國割讓台灣及遼東,放棄對北京的野心。
但對令日本的野心受阻的,的確有俄羅斯份。俄羅斯在甲午戰爭爆發初期(1894年11月),見日軍進兵遼東,已向日方表示不反對日本佔領台灣(則暗示日本不可長期佔領東北三省),至1895年初日軍佔領遼東後,又在鄰近朝鮮的海嵾威增兵,之後又警告日本不可進兵直隸,至中日談判開始,俄羅斯更邀請歐洲列強阻止日本在中國取得太多利益,雖然英國拒絕了俄羅斯,但俄羅斯卻得到德法兩國支持,這也令日本野心獨霸中國被阻。
所以,回答樓主的第三題,俄羅斯在甲午戰爭時真的己出面威脅要有行動對付日本,成為日本不進一步佔據中國的原因。
參考: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
2007-02-10 12:40 am
本逼中國簽訂馬關條約,主要內容為

一,中國承認朝鮮自主,即默許日本宰制朝鮮;
二,割讓遼東半島,台灣以及澎湖;
三,賠款二萬萬兩,三年內付畢,此額超過當時中國全年收入的兩倍;
四,日人得在中國各口岸從事工藝製造,所造之貨物豁免內地稅。
由於俄國也欲染指遼東半島,故迫使日本接受中國以三千萬兩贖回條約中的遼東半島。
自此,情勢急轉直下,中國的分割,源自馬關條約,日本為各列強開了個頭,外來的兇猛壓力因此片刻未弛,此前中國尚可喘息苟延,從此危急存亡了!
日本對中國的情況不甚了解胡亂進攻又不能迅速取勝對日本來說是不化算的
日本當時剛推翻了腐朽的德川幕府實行了明治維新,百廢待興,當前最需要的就是資金去進行改革
東三省關乎俄國在該區的利益,而日本一向都是懼怕洋人的,所以日本也不想和俄國有任何衝突;
因為東北三省等同俄國進入中國的一個入口俄國,如果失去了就等同放棄中國這豬肉,所以俄國一定出面維護東北
參考: me
2007-02-08 6:42 am
從黑船事件後,日本被西方列強打開國門,面臨淪為殖民地的命運。日本人民揭竿而起,推翻了腐朽的德川幕府,學習西方制度,進行了明治維新,走上 了資產主義道路。可隨著國力的增強,日本政府的野心也膨脹起來。日本明治天皇就公開叫囂要“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于四方”,鼓吹侵略擴張,把矛頭直指中國。日本根據“田中奏摺”制定了所謂“大陸政策”。計畫第一步征服我國臺灣,第二步征服朝鮮,第三步征服我國東北,第四步征服全中國,第五步征服南洋、整個亞洲乃至世界。從此,日本開始了侵略中國的行動。

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後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條款中包括割讓臺灣、遼東半島,賠銀 二億兩 等條件,清政府後又用 三千萬兩 白銀贖回了遼東半島。日本人回憶當時的情況說,每一想到中國就要將成船的白銀運來,日本人睡覺都帶著笑。此後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一發不可收拾。

Ans. 1&2 以我個人的見解,第一,日本原本也是但也估不到中國的北洋艦隊如此不堪一擊,所以一開始是沒有準備一舉攻打中國;
第二,日本對中國的情況不甚了解(尢其是內陸乎地方),如果胡亂進攻又不能迅速取勝對日本來說是一件不化算的事情;
第三,日本當時剛推翻了腐朽的德川幕府實行了明治維新,百廢待興,當前最需要的就是資金去進行改革(由《馬關條約》的巨額賠款可見),而不是去開彊闢土,所以繼續進攻不是最主要目的;
第四,東三省關乎俄國在該區的利益,而日本一向都是懼怕洋人的,所以日本也不想和俄國有任何衝突;
Ans. 3. 俄國會否出面維護東北三省是未知數,但我相信俄國絕不想放棄權益,因為東北三省等同俄國進入中國的一個入口俄國,如果失去了就等同放棄中國這"肥豬肉",所以俄國出面維護東北三省的機會是很高。
2007-02-08 4:08 am
在利欲薰心的現實中, 歷史往往是為權勢服務, "六.四事件"己被人刻意地訛化及淡化, 基於這一點, 我們這輩中國人有責任把最接近這段歷史的真相告訴給我們的下一代, 這樣才對得起當年在天安門廣場附近殉難的同胞們。

如果閣下是善心的人, 本站非常多謝您的到訪; 如閣下是替人監視廣大網民的現代"蓋世太保", 則請您們詰問自己的良心, 您們偵捕同胞的所為究竟是為了甚麼?!!!!!

"六.四"無疑是一樁非常複雜的歷史事件, 當年涉案者所承受的利害關係迄今仍是千頭萬緒, 因此議評六四被禁若寒蟬。《六四民運志》綜合所有我們所存文獻記錄, 以中國人良心的角度作起點來描述這段歷史, 不難想像: 這與某些政體或團體的表述必然大為相異, 請讀者按自己的智慧判斷是非。

使編輯更憂慮的是: 據聞於某些地區, 即使閉門閱覽有關 "六.四" 的資料, 被揭發後即被捕獄 !

親愛的讀者: 如果有關網禁報告屬實, 請在決定繼續閱覽本頁之前三思而行, 如不要閱讀《六四民運志》而瀏覽本網站的其他內容 !

編者無意藉《六四民運志》向任何政權進行挑釁, 編輯本志之目的是替死難同胞討一點公理, 協助廣大讀者思索這段中國歷史上被認為最為黑暗的事件提供一點引述及假設, 而絕不希望有讀者因閱此網頁而受牢獄之災, 間接製造更多的冤屈 !

對於向本室私下索取有關 "六四事件" 史料的讀者們: 我們認為公開在此網頁發表的資料更具可讀性, 私傳資料可能在無意的情況下訛化歷史, 從而使 "六四事件" 明朗化受到影響。本頁會因隨時加插圖文而更新, 敬請留意!

願 "六四事件" 早日被平反, 以雪冤靈之冤, 以慰其家屬或倖存者苦痛之心靈!
2007-02-08 4:03 am
簡單來說,馬關條約令中國步向被瓜分的局面。

第一、《南京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而《馬關條約》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而遼東半島是北洋門戶,與山東半島相合環抱渤海,南端是旅順軍港,割讓遼東半島直接威脅了京津地區的安全。臺灣省是中國沿海第一大島,包括本島、澎湖列島及其他大小島嶼七十多個,與福建省隔臺灣海峽遙遙相對,具有極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日本佔領臺灣,不僅是掠奪了資源的寶庫,而且又是侵略我國東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第二、《馬關條約》的賠款數額更大,兩億兩白銀,而《南京條約》賠款是2100萬元,巨額賠款嚴重破壞了中國財政,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清政府當時的財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萬兩。為了償付賠款,除了加緊搜括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條件的“洋債”。這筆巨額賠款,相當於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 85%被日本政府充作軍費,日本迅速發展成軍事帝國主義,成為侵略中國的主要敵人之一。

第三、《南京條約》開放的五處通商口岸都在東南沿海地區,而《馬關條約》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國主義國家掠奪中國最富庶的長江流域特別是江浙兩省的財富。

第四、條約規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便利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資本輸出。從此,帝國列強取得了在中國直接投資開辦工廠的權利,剝削廉價勞力和掠奪原材料,嚴重阻撓了中國初步形成的民族工業的發展。

總之,《馬關條約》的簽定,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此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了。


馬關條約的內容

《馬關條約》為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於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簽署的條約,原名「馬關新約」,日本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馬關條約》的簽署標志著甲午戰爭的結束。中國清朝代表為李鴻章和李經芳、日方代表為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中國歷來認為《馬關條約》是一個不平等條約。
參考: 55
2007-02-08 3:59 am
《马关条约》为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稱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中國清朝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中国歷来认为《马关条约》是一个不平等条约。

背景

中日雙方代表在日本下關的「春帆樓」展開和談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事件,清朝應朝鮮要求下派兵進入朝鮮,並依照中日天津條約,知會日本有關行動。事件平息後,日方拒絕撤兵,後來更突襲駐守於朝鮮的清軍。清廷被迫向日本宣戰。由於該年是甲午年,故是次戰爭又稱中日甲午戰爭。其後中國再次戰敗,故清廷最終向日本求和。


内容
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國不再是朝鮮之宗主國 ;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1]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億两白銀(二萬萬兩);
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館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彼此的最惠国待遇;
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
臺灣澎湖內中國居民,兩年之內任便變賣產業搬出界外,逾期未遷者,將被視為日本臣民;
條約批准後兩個月內,兩國派員赴臺辦理移交手續。

影响

日本野心坐大
日本在甲午戰後得到朝鮮已脫離其宗主國清朝的國際證明,令中國東北失去屏藩。朝鮮其後更被吞併,成為日後日本繼續在亞洲進行侵略及發動戰爭的跳板。而台灣及澎湖列島的割讓,更增加了中國南方的軍事威脅。此外,日本在戰爭中打敗中國,增加了日本軍事擴張並最終吞併中國的信心。

推動變法及革命
甲午戰敗及馬關條約的簽訂令全國震撼。有識之士明白單靠片面學習西方的船堅炮利不足以抵抗外敵的入侵,提出改革政治制度。康有為及梁啟超於是推動維新運動,在北京發起舉人聯署簽名,要求清廷拒和、遷都、變法,史稱「公車上書」。另一方面,持續的對外作戰失利令人民知道清廷腐敗無能,故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運動亦展開。革命的主張是推翻滿清,建立共和政體。


軼事
民間傳言李鴻章告訴慈禧太后說台灣“台灣乃蠻荒漳癘之區,蠻荒之島,鳥不語,花不香,山不清,水不秀,島上化外之民,男無情,女無義,棄之不足惜”。但沒有這方面的史料能夠證實此說。

備註
^ 由於马关条约中規定將辽东半岛割讓給日本,危害了沙俄在東北的權益,故於马关条约簽署後六天則受俄羅斯、法國及德國的干涉,称为三国干涉。日本於是被迫同意歸還辽东半岛,但清廷須繳付三千萬兩「贖遼費」作為補償。
^ 1941年12月9日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並宣告馬關條約失效.
參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14: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07000051KK0325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