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一些有關方尖碑

2007-02-08 2:50 am
我想知道一些有關方尖碑,巨石陣,鬥獸場和瑪雅文化,唔該幫幫助!!!

回答 (1)

2007-02-08 3:37 am
✔ 最佳答案
方尖碑(Obelisk),古代埃及和西亞常見的一種紀念碑,形狀狹長,碑體四方,頂部呈金字塔狀。
可作為一種計時工具,即日晷。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巨石陣 巨石陣是英國倫敦西南部100多公里的索爾茲伯里平原上的一處史前遺跡。是由一些條形巨石圍成圓陣組成的。關於巨石陣的年代,至今尚有爭議。但是大多數史學家相信,巨石陣是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間建造的。1986年,「巨石陣、埃夫伯里和相關遺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編輯] 歷史 考古證明,巨石陣的修建是分幾個不同階段完成的。大約在公元前3100年,開始了第一階段的修建。首先是修建環形的溝渠和土台。由藍砂岩排列成兩個 圓環,是巨石陣的雛形。在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修建了通往中央的道路。又建成了規模龐大的巨石陣:以巨石為柱,頂上則橫臥巨石為楣。構成 直徑30米左右的圓環。而其後的500年間,這些巨石的位置曾經被不厭其煩地重新排列。形成今天的格局。

羅馬競技場(Colosseum),亦譯作羅馬大角鬥場、羅馬鬥獸場、羅馬圓形競技場、科洛西姆、哥羅塞姆,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Flavium),位於今天的義大利羅馬市中心,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鬥場,建於公元72至82年間,現僅存遺跡。

[編輯] 歷史 競技場由韋帕薌(Vespasian)皇帝下令修建,在其兒子提圖斯在位期間建成,下一位國王圖密善又曾修建它,是古羅馬帝國標誌性的建築物之一。競技場建在另一個羅馬皇帝尼祿的「金宮」(Domus Aurea)原址之上,這個宮殿在公元64年發生的羅馬大火中被毀。競技場是古羅馬舉行人獸表演的地方,參加的角鬥士要與一隻牲畜搏鬥直到一方死亡為止,也有人與人之間的搏鬥。根據羅馬史學家狄奧·卡西烏斯(Dio Cassius)的記載,競技場建成時羅馬人舉行了為期100天的慶祝活動,宰殺了9,000只牲畜。
競技場的名稱Colossus解作巨像,因為尼祿時期此處有一座巨像。

[編輯] 設計 競技場這種建築形態起源於古希臘時期的劇場((埃庇道努劇場 Epidauros 約公元前330設計師:皮力克雷托斯)),當時的劇場都傍山而建,呈半圓形,觀眾席就在山坡上層層升起。但是到了古羅馬時期,人們開始利用拱券結構將觀眾席架起來,並將兩個半圓形的劇場對接起來,因此形成了所謂的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並且不再需要靠山而建了。而羅馬競技場就是羅馬帝國內規模最大的一個橢圓形角鬥場,它長軸187米,短軸155米,周長527米,中央為表演區,長軸86 米,短軸54米,地面鋪上地板,外面圍著層層看臺。看臺約有60排,分為五個區,最下面前排是貴賓(如元老、長官、祭司等)區,第二層供貴族使用,第三區 是給富人使用的,第四區由普通公民使用,最後一區則是給底層婦女使用,全部是站席。在觀眾席上還有用懸索吊掛的天篷,這是用來遮陽的;而且天篷向中間傾 斜,便於通風。這些天篷由站在最上層柱廊的水手們像控制風帆那樣操控。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競技場內部 競技場的看臺用三層混凝土制 的筒形拱上,每層80個拱,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環形券廊(即拱券支撐起來的走廊),最上層則是50米高的實牆。看臺逐層向後退,形成階梯式坡度。每層的 80個拱形成了80個開口,最上面兩層則有80個窗洞,觀眾們入場時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編號,首先找到自己應從哪個底層拱門入場,然後再沿著樓梯找到自己所 在的區域,最後找到自己的位子。整個競技場最多可容納5萬人,卻因入場設計周到而不會出現擁堵混亂,這種入場的設計即使是今天的大型體育場依然沿用。
競技場表演區地底下隱藏著很多洞口和管道,這裡可以儲存道具和牲畜,以及角鬥士,表演開始時再將他們吊起到地面上。競技場甚至可以利用輸水道引水。公元248年在競技場就曾這樣將水引入表演區,形成一個湖,表演海戰的場面,來慶祝羅馬建成1000年。
公元217年競技場遭雷擊引起大火,受到部分毀壞,但是很快在238年又修復,繼續舉行人與獸或人與人之間的搏鬥表演,這樣的活動一直到公元523年才被完全禁止。公元442年和508年發生的兩次強烈地震對競技場結構本身造成了嚴重的損壞,在中世紀時期該建築物並沒有受到任何保護,因此損壞進一步加劇,後來乾脆被用來當作碉堡。15世紀時教廷為了建造教堂和樞密院,竟然拆除了競技場的部分石料。1749年羅馬教廷以早年有基督徒在此殉難為由才宣佈其為聖地,並對其進行保護。約翰·保羅二世教宗生前每年都會在此舉行儀式紀念這些殉難的烈士,但是卻沒有歷史證據顯示確曾有基督徒在此殉道。
瑪雅文化

瑪雅文明(Maya) 是古代位於墨西哥東南部、瓜地馬拉和猶加敦半島等中美洲區域的文明。和傳說相反的是,瑪雅人從未消失;現在仍有三百萬瑪雅人居住在這些地區,很多人今日仍然能說瑪雅語系的語言。瑪雅從無一個統一的強大帝國,整個瑪雅地區分成數以百計的城邦,然而瑪雅各邦在語言文字、宗教信仰、習俗傳統上卻屬於同一個文化圈。

瑪雅文明 前古典時期 古典時期 蒂卡爾 – 科潘 卡拉克穆爾 – 帕倫克 後古典時期 奇琴伊察 – 瑪雅潘 語言 古典瑪雅語 瑪雅文字 曆法 瑪雅曆 其他古代美洲文明 奧爾梅克文明 – 印加文明 阿茲特克文明 – 提奧提華坎文明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瑪雅文明分佈圖




收錄日期: 2021-04-18 20:47:4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07000051KK0281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