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is city bus is yello ,red , blue white (colour)??

2007-02-07 11:59 pm
why is city bus is yello ,red , blue white (colour)??

回答 (3)

2007-02-09 12:09 am
✔ 最佳答案
bribane city is yellow and blue (100years)
logan is white and black!
cleveland is red!
2007-02-08 12:21 am
市區的士
市區的士,俗稱紅的、紅艇或紅雞,因車身髹上紅色而得名。除大嶼山的東涌道及南大嶼山的道路外,市區的士可於香港島、九龍、新界任何一區及大嶼山的東涌、赤鱲角機場及迪士尼樂園接載乘客,大嶼山其他地區(例如:東涌道、南大嶼山、愉景灣)除外。市區的士的收費是三種的士中最高。

新界的士
新界的士,俗稱綠的或草蜢,因車身髹上綠色而得名,於1976年9月23日起正式發牌。新界的士基本上只可於新界區營運,當中又只限於屯門區、元朗區、大埔區、北區、沙田區的馬鞍山和香港中文大學,以及西貢區大部分地區(將軍澳除外)營運,但不包括荃灣區、葵青區、沙田區(馬鞍山及中文大學除外)、西貢區的將軍澳。政府曾放寬法律,讓新界的士可使用指定路線接載乘客往返以下地點:地鐵荃灣站、威爾士親王醫院、沙田馬場、觀塘順利邨、赤鱲角機場的客運大樓及地面運輸中心、機場快綫的青衣站、地鐵坑口站、將軍澳醫院及迪士尼樂園。[3][4][5][6]收費較市區的士為低。

大嶼山的士
大嶼山的士,俗稱藍的、藍燈籠或嶼的,因車身髹上淺藍色而得名。大嶼山的士只可以於大嶼山範圍營運,亦包括赤鱲角機場及迪士尼樂園,但不包括愉景灣。收費為三種的士中最低,現時只有50輛行走。

收費
市區的士收費表,攝於九龍塘火車站外

愛丁堡廣場渡輪碼頭(第三代天星碼頭)的的士車資表
香港的士收費是參考本地物價指數和國民生產總值的,由政府制定並作定期檢討。隨著時代的發展,各樣物價均向上提高,1975年3月的起標價為港幣2元增至現時的12-15元,市區的士再上一次加價是1997年4月13日,起標價為14.5元,而現行收費是由1998年6月1日起實施。新界的士現行收費則由2003年7月12日起實施。

目前香港的士收費表

種類 首2公里收費 以後每0.2公里車程或每分鐘等候時間
市區的士 港幣15元 港幣1.4元
新界的士 港幣12.5元 港幣1.2元
大嶼山的士 港幣12元 港幣1.2元

交通地位
的士是香港主要路面交通工具之一。2005年統計,佔總公共運輸的9.1%排名第4,排在鐵路(36%)、專營巴士(35%)及公共小巴(15.7%)之後,每日約有102.6萬人次使用量。[7]行走範圍之廣遍及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各區,幾乎除了一些離島外所有路面均能到達。故此,的士同時具備彌補其他公共運輸工具如巴士、鐵路等未能覆蓋的地區,以及日間交通工具未能涉及的服務時間。香港的士的密度亦是世界上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在市區一些地區更幾乎不用等候便可隨時截到的士。然而,香港地少人多,街道狹窄,以至路面空間有限,因此政府限制了的士車輛數目,同時亦設立了一系列措施,如:的士上落客區,以限制大量的士聚集等客造成交通擠塞現象。

設施
的士站
過海的士站
的士上落客區
的士站
一過海的士站
九龍塘火車站的士站
銅鑼灣時代廣場的士站
尖沙咀天星碼頭市區的士站 (1)
尖沙咀天星碼頭市區的士站 (2)
銅鑼灣百德新街市區的士站
屯門西鐵站外的新界的士站
沙田一市區的士站
車型
一款市區紅色石油氣的士 - Toyota Comfort


的士左後座為自動車門


石油氣的士的標示貼紙
早期的香港的士於1950年代誕生,當時全使用歐洲車,有摩利士(Morris) Oxford、賓士200D火水燈(W115)及之前兩代(圓燈及車尾兩側起角那款及一款較圓渾的型號)四款。1968年起,日本製造之的士引入香港,主宰了香港市場及間接使的士平民化。1976年9月23日,香港政府開始把正式發牌的新界的士車身髹上綠色,實施限制經營地區。
日產的士則在2005年尾已停產,故此日產的士在香港已劃上了句號。2006年,代理增加了一款稱為「愛心的士」的型號,特點是左邊的B柱被移前10cm,故左邊前門會比標準版本細小,而後門則較長,B柱並設有手挽、左後座亦可向左面旋轉,以便行動不便人士如長者、受傷者或殘疾人仕上落,而這款的士亦使用電動車門,取代手動遙控設計;車價方面比標準版貴一萬港元左右。[6]
香港的士使用的車輛型號必須經政府檢定。現時使用的車型主要為豐田皇冠Comfort、日產Cedric及日產Gloria,亦有一款福特Falcon仍然服役中。
四座位的士
每一部的士在車頭與車尾同時設有一綠底白字的半圓形牌,上面寫上該的士的乘客上限數,而香港的士普遍以五座位為主,但曾有一段時間推出過四座位的士。
1984年,政府容許引進四座位的士,首款引進的為第4代三菱Lancer,配用1.8升引擎,當時號稱是起動速度最快的車型。後來亦引入日產Sunny B12、日產Bluebird和豐田Corona。四座位的士特色是車廂較小,最多隻能乘載4人,但同時佔路面地方也較少,速度較快,相對適合只有1至2人時乘搭。可是,現實情況是四座位的士實用性低,市民付一樣的價錢而坐少一人,因此不受精打細算的香港人所接受。1990年代開始,四座位的士已漸漸被淘汰,至近年四座位的士已沒有出現於路面上。除此之外,政府在近年推廣石油氣的士,而以福特、日產及豐田為主的的士製造商均以五座位的士作標準,進一步使四座位的士消失於市面。據運輸署記錄,過去八年內均沒有四座位的士登記。
1990年代,香港空氣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政府於是在路面交通方面著手推行一系列措施,而環保的士便是其中一項。由於柴油車經常排放黑煙及有毒物質,政府於是採取以其他較少污染之的士取代柴油的士。
1997年,香港引入共15輛石油氣的士作樣版來港,其中10部是1994年在日本曾落地行走的二手車,目的是用作試驗已用了數年的石油氣的士的用途;而另外的5部全新車則有跟車身同色的泵把及新款的鬼面罩及尾燈,當時石油氣的士引擎為1,998cc,馬力有85匹。及至1999年,石油氣的士試驗成功,並全面逐步取代所有柴油推動之的士。政府後又發放一次性資助金來鼓勵的士車主將旗下的柴油的士全部更換成石油氣的士。至此,香港進口柴油的士和柴油的士的登記數字減至相當低的水準。
由2001年8月1日起,法例規定柴油的士不得進口香港。[8]至2006年起,香港政府更只准石油氣的士行走。
2002年7月的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曾稱,自引進天然氣的士和超低硫柴油後,有關的空氣質素超標次數,較以往2年少45%,排放黑煙的汽車亦減少約一半。[9]
2004年12月統計,香港共有18,100輛已登記石油氣的士,已達的士總數的99%,此外在各區有上50個石油氣加氣站在經營。
政府在推廣石油氣的士時以「噪音低和污染少」仍賣點,卻曾遇到不少打擊,如有司機誤以為石油汽的士較容易發生爆炸;早期石油氣的士的加汽站收費昂貴,站點又不足;從柴油車換成石油氣車的費用高昂;石油汽車起動較慢等。然而,隨著政府的強制推行和一段適應期,現時有關問題已大為改善。
政府亦曾考慮過以天然氣或電力作的士之環保能源,可是由於能源費和換車的費用不菲,因此未有全力推行。
大部份的士是獨立個人擁有及經營,但亦有一些的士是由的士公司(的士車行)擁有,僱用的士司機營運,並規定每輛的士配一牌照,惟近年香港政府已停發新的士牌照以減少的士數量,從而減少交通擠塞及路面的空氣污染情況,故只能在自由市場購入牌照或是在舊有的士取消登記時參與公開競標。因此在供不應求下,造成牌價高企,現時一般的士牌照可達300萬港元,比香港不少住宅單位價格更昂貴。故此,買賣的士牌照亦成為一種投資,主因是的士牌照具永久性質,且對比於買賣物業,的士牌照不會因隨著時間如樓齡而影響價值。
的士牌照的轉讓手續並不繁複,一天內便可辦理轉名文件手續及交易,更與物業買賣一樣可進行按揭,因而也與利率走勢的變化緊扣。近年來,更有不少中國內地公司看中的士牌照的投資潛力而進行炒賣活動,各種因素下促使的士牌照價格年年遞升,屢創新高,同時造成不少司機只能租車營業,而不能沒有成為持牌車主的能力。
2007-02-08 12:04 am

[編輯] 各種類型的公共汽車
一般的公共汽車均以提供最大的載客量為目標,大部份空間均擺設座位,通道等空間亦供乘客站立。
此外,公共汽車可以根據其機械操作、外形設計等而分為以下類別:

[編輯] 雙層巴士



主條目:雙層巴士
車廂分為兩層,載客量更大。一般而言,一輛車長10米並容許企位的單層巴士可運載約60名乘客,而長度相近的雙層巴士則能運載約130名乘客。
倫敦、香港、新加坡、柏林、孟買等城市均大量採用雙層巴士。其中,自1950年代起於倫敦服務的Routemaster車款更成為該市的地標(因應歐盟要求歐洲各國的巴士在2016年後必須全數是超低地台巴士以方便老弱人士,於2005年年尾全數退役)。
有些雙層巴士的上層不設車頂,供遊客登上作瀏覽沿途景色,稱為開篷巴士。
香港亦有開篷巴士為接駁山頂纜車站至中環的服務。
台灣的臺北市巴士處曾購買過雙層巴士,後因車輛高度以及車輛其他問題而不再添購、使用。

[編輯] 導向巴士



主條目:導向巴士

[編輯] 掛接巴士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f/B-Line-R8063.jpg/250px-B-Line-R8063.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行走於溫哥華的掛接巴士。
有些公共汽車會以較長的車身增加載客量,並在車身的中間位置加設可伸縮的接合位置(類似火車車卡之間的接駁部份)以輔助轉向。這些公共汽車稱為掛接巴士,於北美各地頗為盛行。中國大陸稱「鉸接車」、「通道車」或「巨龍 (車) 」。在北京、上海等地一度很常見,但這在台灣較罕見。

[編輯] 低地台巴士
在20世紀末期開始盛行的低地台巴士,車廂地台比舊款巴士更貼近路面,並且不設梯級。全車低地台的被稱為低地板巴士,而後半車廂有二三臺階而前半車廂地地板的被稱為低入口巴士。這些巴士裝有設施以方便行動不便的乘客(如乘坐輪椅的人仕),並縮短上落所需的時間。在香港是很常見的。
香港的城巴率先引入低地台巴士。隨著香港社會對無障礙運輸的需求增加,加上新機場啟用,政府要求各間巴士公司以低地台巴士服務機場線。自此之後,所以香港巴士公司均只會購置環保低地台巴士,例如:1998年接手中華巴士服務之新世界第一巴士。

[編輯] 中、小型巴士
小型巴士(簡稱小巴)的體積比普通巴士為小,載客量一般在8至20人之間。它們多數行走於客量較低或需要服務偏遠、彎多、路窄地區的路線。有些路線亦會使用小巴以提供頻密的班次。在營運上,大部份地區的小型巴士與普通巴士沒有分別。但在某些城市如香港,公共小型巴士的營運制度是獨立於普通巴士之外。(參見:香港交通)
為了與小巴區別,一般公共汽車也有被稱為大巴的。
亦有載客量約30至40人的公共汽車,較小巴為大但小於大巴,一般稱為中型巴士。在中國大陸,人們通常使用中巴的簡稱來稱呼中型巴士;但香港並未對中型及大型巴士加以區別,而中巴的簡稱亦一般用來稱呼曾於香港營辦大巴服務的中華巴士。

[編輯] 學校巴士
學校巴士(簡稱校巴或校車)是用以接載學童往返學校的巴士。
一般而言,巴士及提供校巴服務。可以由政府營運或經由合約交予經營商來營運。例如在紐西蘭,巴士也要提供校巴服務,在上、下課時間掛上校巴的牌。在某些地方亦有學校本身擁有巴士及提供校巴服務。在美國的校車大多是黃色的。

[編輯] 巴士專用道



主條目:巴士專用道
由於公共汽車需要與其他汽車共用同一路面資源,其班次無法像其他公共運輸工具系統(如鐵路)般精確。
部份城市為解決此問題,在路上劃出只准公共汽車使用的行車線,台灣稱為公車專用道,中國大陸稱作公交專用道,香港稱為巴士專線。在一些較特殊的情況下,甚至有整條街道皆劃作巴士專用道的情況。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03: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07000051KK0170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