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2007-02-07 2:58 am
我teacher叫我找6十~8十年代的些著名的零食

限期(下星期三)

回答 (2)

2007-02-07 3:06 am
✔ 最佳答案
真人show - 龍鬚糖

圖片參考: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37a.jpg
原名銀絲糖,傳說是宋代皇帝喜愛吃的其中一款甜點。因為龍代表皇帝,而糖表面又有一層層似龍鬚鬢的糖絲,所以亦有龍鬚糖的稱號。
龍鬚糖之所以歷久常新及被稱為國技之一,是因為它製造過程也是一場show,任何年代的人也愛看。
要找正宗的龍鬚糖,可到太古城中心找崔介冰先生。他的父親是香港第一代做龍鬚糖的人:「出面用的是全糖膠,質地較軟身,回南天就會融;我 用麥芽糖、糖膠、水煮過,質地硬身得來拉起唔易斷,有彈性,鬚較幼細,而且放雪藏擺一年半載都得。」
的而且確,他做的龍鬚糖咬落鬆軟一絲絲的,不太甜也不黐牙。

白淨版鬆糕 - 白糖糕

圖片參考: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38a.jpg
話說明朝時順德倫教有個小販姓梁,蒸鬆糕時失手,粉質下墜,鬆糕不鬆。但人人皆食後都覺清爽膩滑,結果很快售罄。梁將錯就錯改以白糖炮製,蒸出晶瑩潔白的「白糖倫教糕」,後稱白糖糕。
在深水 北河街賣了廿四年白糖糕的坤記老闆傅生是順德人,五十七年前特別回鄉學做白糖糕。
吃勻坊間的白糖糕,都必帶酸,坤記的白糖糕是清甜冇酸味,只見糕身橫切面有無數小孔排列,非常彈牙爽口。如此過人之處主要集合三大條件:一是自磨粘米粉漿;二是粘米以新舊米溝成;三是經發酵的老米漿和新米漿混和的秘技(因溝得不好糕便帶酸味)。區區一件白糖糕有這麼大的學問,每日能賣上二百多件(夏天可賣五百件)也毫不意外。

女生必 - 棉花糖

圖片參考: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39a.jpg
在香港至少有半世紀歷史,早廿年前在戲院或遊樂場如荔園都輕易找到這些棉花糖,現在則甚少見。以前的棉花糖機要踩 腳踏(像衣車)才可行動摩打,令火水發熱及銀鑊旋轉,將砂糖融掉後,以離心力的形式將糖「發」出糖絲。現在的棉花糖機則是電動的。
坊間的棉花糖不是太甜就是太實。試過騰龍墟甜絲絲的就意外地好吃。質地很鬆軟。這 用的砂糖是百多元一盒的美國貨,並無添加劑。

娥姐打響名堂 - 粉果

圖片參考: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40a.jpg
粉果原本是順德鳳城的家常小點,後來因廣州西關的娥姐打進茶樓。娥姐本來是大良自梳女,到廣州打工期間,因其美貌姿色,深得西關之黃大少寵愛。後來黃開了間「茶香室」,以娥姐粉果做招牌貨,由於粉果皮薄餡靚,很快名氣傳遍廣州。後來也傳到香港。
在香港街邊吃到的粉果,不是皮太厚,就是太油太膩。只有成利粥粉麵的粉果最 我口味。粉果皮薄得近乎透明,餡惹味而不油,試得過!


勁滑白雪雪 - 豬腸粉

圖片參考: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41a.jpg
因為似豬腸,光滑的卷狀腸粉便叫豬腸粉。早於60年前,街邊豬腸粉已經十分流行作早點。
豬腸粉多是蒸熟而食,做得好的入口滑溜,帶 淡淡的米香。合益泰十幾年前開始經營豬腸粉工場,專營腸粉批發,他們的豬腸粉就曾批發到大酒店如香格里拉、香港酒店等。
六年前合益泰更自己做埋粥檔腸粉生意,以自家工場製腸粉作號召。坊間的腸粉大多加入石膏粉以助凝固。這店則以較健康的澄麵取代之。另外,捲腸粉一定要快,否則疊埋幾幅既不靚仔又厚身會韌。

一千年歷史 - 蛋散

圖片參考: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42a.jpg
蛋散的散字正寫為「餚」,此字在一千年前的中國便有,證明歷史源遠流長。
傳統的糖蛋散是以麵粉、筋粉、雞蛋和豬油搓成,扭成蛋散狀落油鑊炸,攤凍蘸開過水的麥糖便可吃。在滿屋發現這個糖蛋散,外形與傳統的完全相同,但做法則有點分別,蛋散蘸的是麥芽糖混合蜜糖,不太甜又無咁油膩,蛋散鬆化香口,別有風味。

 
吹水必吃 - 客家茶果

圖片參考: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43a.jpg
茶果的誕生是由於客家人喜歡聚在一起閒話家常,但嫌品茗太過單調,於是以糯米粉製作成鹹甜糕點,邊吃邊談。由於它配茶吃最適合,所以命名為「茶果」。到現在於大埔舊墟仍有些客家老人叫賣這種家鄉小食。
要在市區食正宗茶果,可到有十一年歷史的旺角真知味。老闆娘和師傅都是客家人,做法傳統。茶果有鹹甜兩味,分別有蝦米肉鬆、眉豆和花生、豆沙,咬下去又軟又煙韌,餡料很惹味。

中山特產 - 杏仁餅

圖片參考: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44a.jpg
源於中山的杏仁餅已有百年歷史。傳統的杏仁餅大多是有「肉心」的,即外層有綠豆溝杏仁碎,內層則有甜甜又油膩的肥豬膏,現在「肉心餡」已很少見,多改以芝麻、花生等餡料代替。
要食鬆化又熱辣辣的杏仁餅,非到有六十年歷史的培園餅家不可。它是香港絕無僅有自家手製的杏仁餅家,創辦人李先生曾在荔園宋城、尖東好時中心等地方擺賣。
培園的杏仁餅之所以與別不同,一,遠遠已聞到杏仁餅焙焗時發出的香味;二,人手現場炮製,看到一敲一打的動作,娛樂成分豐富;三,餅入口脆而鬆化,沒有機製的硬掘掘,吃完不覺漿住喉嚨,而且內 雖沒有餡料,但明顯落重了花生和杏仁,吃完滿口都有杏仁餅的香味。

橋底尋 - 鹽焗鵪鶉蛋

圖片參考: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45a.jpg
鹽焗鵪鶉蛋也是冬日的街邊小吃,有些更伴 炒栗子同賣。栗子華在鵝頸橋底一擺已經十多年。每到傍晚時分,行過的人總會禁不住其車上傳來的香味而幫襯。
此小吃其實沒甚麼難度,純粹講是火候和時間。選取大隻的鵪鶉蛋,用炒過的粗鹽 住烘焗,約大半個鐘,鵪鶉蛋便入味,吃起來軟滑帶蛋香,滲 淡淡鹽香。



港式窩夫 - 格仔餅

圖片參考: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46a.jpg
看來沒啥難度,做得鬆軟、香甜原來也有幾番功夫。「甜甜勁辣派」的格仔餅即叫即整,咬下去有點吃蛋糕的感覺,每一口都充滿濃郁的蛋香。
由於格仔餅主要的用料是蛋漿,檔主為了增加蛋香,特別用上蛋味重的北京蛋,特別分量也增多,平均一「底」便有大半隻蛋。焗的時間也有規定,約焗4分鐘便會「起」出來,否則會變得硬繃繃。吃時加上牛油、花生醬、煉奶和砂糖,是傳統70年代的食法。

脆皮多汁 - 豬大腸

圖片參考: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47a.jpg

大腸炮製工夫很多,首先要以水清洗多次去掉異味,再以層層疊疊的以「腸包腸」而成,風乾8小時才能炸出來拍得住乳豬皮的脆皮。廟街近「興」記那一檔(現搬至雅打街)是極力推介,除炮製依照以上方法外,就是從不翻炸,腸亦是日日新鮮返貨。吃落外皮脆卜卜,內 有汁又嫩。

超彈牙 - 煎釀三寶

圖片參考: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48a.jpg
「煎釀三寶」通常是在魚肉釀茄子、尖椒、圓椒或豆腐中任選三種。一般人以為魚肉愈多愈好,其實做得好吃也講比例,一分魚肉三分菜的比例口感便最佳。魚肉以要手打、入口彈牙為之正。
牛頭角下 有一傍晚才開檔的小販檔就做得頗有水準。煎釀三寶是檔的主打,途人行過無不買五蚊篤篤下,因此流量快,次次買都是新鮮熱辣的。魚肉頗為彈牙,而且入口還十分juicy。小店每日只做四五小時,一般都在放了工時間開檔。

80年代經典 - 齋滷味

圖片參考: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49a.jpg
數十年前,人們把齋滷味當小食,行過幾蚊幾毫的即買即食。
齋滷味種類名稱多多,有酸齋、豉油齋,又有齋雞、齋鮑魚,其實全部都是用麵筋做成。用麵筋溝水造成不同形態、質感,加上自家製的特調醬汁才是要訣。
東方小祇園以80多年經驗調配不同的汁醬,每隻汁醬準用上三、四種材料調配,因此味道就是做得比別人好一點。
齋滷味入口特別軟滑好吃,保持「常暖」也是原因之一。「我 賣得多,每日賣一半又整一兜, 齋自然保持新鮮。」此店每日用上100斤麵筋做齋,以甜酸齋和齋鴨腎最搶手。

50鹹濕佳品 - 酸木瓜

圖片參考: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50b.jpg

老香港的酸木瓜全部自家以白醋和白糖醃的,賣過兩日的就棄掉。以保留蔬菜的鮮甜味。除酸木瓜外,這 還有蕎頭、芥菜、蘿蔔、青瓜、蓮藕、椰菜、梨子和芒果,記得食芥菜的蘿蔔或芥菜時,加點芝麻和芥辣,零舍香口。
2016-01-28 6:44 pm
自從失戀後,看到路上成雙成對,就格外放閃,嘴巴瀟灑說只是少一個人來愛,但不可否認還是希望可以多多認識新的朋友,
往認真爬文3個月以上,終於找到隱藏在網路中,傳說中的李姐,
在今年3月初就預約來找,果然是口碑相傳,不做廣告的,我排第3次就遇到雙方非常有感覺的,目前是暫停排約,
李姐那邊可以暫停排約1次,會員時間可以展延拉長時間,也在這段時間可以觀察對方.
推薦給有需要的朋友參考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11:4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06000051KK0271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