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福建的資料!急用.....................................

2007-02-07 1:53 am
例如:福建歷史、福建食品、福建明勝地方......

回答 (2)

2007-02-07 2:00 am
✔ 最佳答案
福建古為閩越地,稱七閩。秦代設置閩中郡治東冶(即今福州),西漢昭帝始元二年(西元前85年)立為冶縣,東漢改為東侯官。
· 三國時(260年)設置建安郡。晉代(282年)設置晉安郡。南朝增設南安郡,治南安,後設置閩州和豐州。隋代開皇元年(581年)廢郡,改豐州為泉州,大業初年更名為閩州,大業三年(607年)又廢州改設為建安郡。
· 唐代武德元年(618年)建安郡改為建州,治閩縣(今福州),武德五年設置豐州,治志安,武德六年分設泉州,治閩縣;貞觀初年豐州併入泉州;垂拱二年(686年)析出泉州南部設置漳州,治漳浦(今雲霄);聖歷二年(699年)泉州析地設置武榮州,治南安;景雲二年(711年)武榮州更名為泉州,治晉江,改泉州為閩州,治閩縣(今福州);開元十三年(725年)閩州更名為福州;
·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設置福建經略使,“福建”之稱由此始;天寶元年(724年)改屬江南東道,改福建經略使為長樂經略使;乾元元年(758年)以長樂郡為福州都督府,經略使改為都防禦使;上元元年(760年)升格為節度使。
· 五代時梁開平三年(909年)封王審知為閩王;貞明六年(920年)在福州設立大都督府;長興四年(933年)福州升為長樂府;開運二年(945年)改長樂府為東都。
· 宋代雍熙二年(985年)設立福建路。
· 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泉州設立行宣慰司,第二年改為行中書省,後行省遷回福州。
· 明代改設福建布政使司,治福州。
· 清代繼承明制,省轄府、縣兩極,省府之間設道;
· 康熙二十三年(1685年)福建省增設台灣府,光緒十二年(1887年)台灣從福建析出設立台灣省;
· 清末,全省行政區劃為4道、9府、2州、58縣、6廳。


民國時期

· 民國元年(1912年)全省劃分為東路、南路、西路、北路4道。
· 民國三年(1915年)以原轄區改為閩海道(閩東)、廈門道(閩南)、汀漳道(閩西)建安道(閩北)。
· 民國十四年(1925年),廢除道制,實行省、縣兩極制。
· 民國22年(1933年),十九路軍在福州發動“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定福州為首都,將福建劃為閩海、延平、興泉、龍汀4個省和福州、廈門兩個特別市,轄64個縣。
· 民國23年(1934年)人民革命政府解散,又成立福建省政府,7月實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制度,將全省劃分為10個行政督察區公署,仍轄64個縣。
· 民國24年(1935年)設立廈門市。民國27年(1938年)福建省政府遷往永安,全省行政區劃為7個行政督察區、1個市、62個縣、7個特區。
· 民國30年(1941年)福州淪陷,第一區專署遷往福安。
· 民國32年(1943年)全省行政區劃調整為8個行政督察區、2個市、64縣、2個特區。民國34年(1945年)省政府遷回福州。
· 民國35年(1946年)福州市正式成立,全省行政區劃調整為9個行政督察區、2個市、66個縣。
· 民國36年(1947年)全省行政區劃調整為7個行政督察區、67個縣、2個市。
2007-02-07 2:20 am
福建古為閩越地,稱七閩。秦代設置閩中郡治東冶(即今福州),西漢昭帝始元二年(西元前85年)立為冶縣,東漢改為東侯官。
· 三國時(260年)設置建安郡。晉代(282年)設置晉安郡。南朝增設南安郡,治南安,後設置閩州和豐州。隋代開皇元年(581年)廢郡,改豐州為泉州,大業初年更名為閩州,大業三年(607年)又廢州改設為建安郡。
· 唐代武德元年(618年)建安郡改為建州,治閩縣(今福州),武德五年設置豐州,治志安,武德六年分設泉州,治閩縣;貞觀初年豐州併入泉州;垂拱二年(686年)析出泉州南部設置漳州,治漳浦(今雲霄);聖歷二年(699年)泉州析地設置武榮州,治南安;景雲二年(711年)武榮州更名為泉州,治晉江,改泉州為閩州,治閩縣(今福州);開元十三年(725年)閩州更名為福州;
·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設置福建經略使,“福建”之稱由此始;天寶元年(724年)改屬江南東道,改福建經略使為長樂經略使;乾元元年(758年)以長樂郡為福州都督府,經略使改為都防禦使;上元元年(760年)升格為節度使。
· 五代時梁開平三年(909年)封王審知為閩王;貞明六年(920年)在福州設立大都督府;長興四年(933年)福州升為長樂府;開運二年(945年)改長樂府為東都。
· 宋代雍熙二年(985年)設立福建路。
· 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泉州設立行宣慰司,第二年改為行中書省,後行省遷回福州。
· 明代改設福建布政使司,治福州。
· 清代繼承明制,省轄府、縣兩極,省府之間設道;
· 康熙二十三年(1685年)福建省增設台灣府,光緒十二年(1887年)台灣從福建析出設立台灣省;
· 清末,全省行政區劃為4道、9府、2州、58縣、6廳。


民國時期

· 民國元年(1912年)全省劃分為東路、南路、西路、北路4道。
· 民國三年(1915年)以原轄區改為閩海道(閩東)、廈門道(閩南)、汀漳道(閩西)建安道(閩北)。
· 民國十四年(1925年),廢除道制,實行省、縣兩極制。
· 民國22年(1933年),十九路軍在福州發動“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定福州為首都,將福建劃為閩海、延平、興泉、龍汀4個省和福州、廈門兩個特別市,轄64個縣。
· 民國23年(1934年)人民革命政府解散,又成立福建省政府,7月實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制度,將全省劃分為10個行政督察區公署,仍轄64個縣。
· 民國24年(1935年)設立廈門市。民國27年(1938年)福建省政府遷往永安,全省行政區劃為7個行政督察區、1個市、62個縣、7個特區。
· 民國30年(1941年)福州淪陷,第一區專署遷往福安。
· 民國32年(1943年)全省行政區劃調整為8個行政督察區、2個市、64縣、2個特區。民國34年(1945年)省政府遷回福州。
· 民國35年(1946年)福州市正式成立,全省行政區劃調整為9個行政督察區、2個市、66個縣。
· 民國36年(1947年)全省行政區劃調整為7個行政督察區、67個縣、2個市。

2007-02-06 18:26:55 補充:
秦始皇佔領福建後,廢無諸王號,秦在福建設置閩中郡(有名無實);秦末大亂時,閩越王搖及無諸率兵由閩中北上中原,參與楚漢戰爭。前202年,漢朝劉邦封越王勾踐的後代無諸為閩王,封福建為閩越國。無諸在武夷山城村修建閩越王城,國勢日強,多次擴大領地,成為漢朝勁敵。閩越國一稱東越國,因其地在越國故國以東。越國是春秋時位於浙江的一個國家,越故國以東即今浙江省東南的福建省。「閩」則是「東越蛇種」,即福建的一種蛇。漢朝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派朱買臣率領大軍滅閩越國,焚毀城池宮殿,舉國遷往遙遠的江淮內地。

2007-02-06 18:27:27 補充:
前85年,西漢王朝在今福州設置福建的第一個縣——冶縣,隸屬會稽郡(治所在今江蘇蘇州),說明已經有少量漢族移民從海路南下,進入福建。當時東南沿海一帶,從寧波向南數千里,居民基本上仍是以越族為主。六朝三國時期,東吳孫權自196年—257年,五次出兵,才占有福建,開始有一批江南漢人從海路兩路移居福建,260年在今建甌設置建安郡,下轄5個縣,出現了福建歷史上第一個城鎮——晉安(即福州)。

2007-02-06 18:27:53 補充:
西晉於282年從建安郡分設晉安郡,下轄8個縣(侯官、原豐、溫麻、晉安、同安、新羅、宛平、羅江),閩北的建安郡也有8個縣(建安、吳興、東平、建陽、邵武、將樂、延平、綏城)。西晉末期永嘉年間,308年,中原地區發生八王之亂,大批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入閩。其中有8個姓氏較多:林、黃、陳、鄭、詹、邱、何、胡。梁天監年間(502年-519年),又從晉安郡分置南安郡,郡治設今南安豐州鎮。547年(梁太清元年),發生侯景之亂,長江流域的主要城市:建康(南京)、江陵、江州(九江)、廣陵(揚州)等都受到戰火破壞,大批三吳難民南下入閩避難。

2007-02-06 18:28:18 補充:
陳永定元年(557年),在晉安郡置閩州(不久改為豐州,治所在今福州),為福建歷史上的第一個省級建制,轄晉安、建安、南安三郡。隋唐589年,隋朝滅陳,廢三郡置泉州,後又改為建安郡。唐太宗李世民依山河形勢分全國為十道,福建屬江南道,下轄豐州(治所在今南安市豐州鎮)、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建州(治所在今建甌)。唐代在福建地區共設置了5個州、23個縣:福州8縣、建州(建甌)5縣、泉州4縣、漳州3縣和汀州(長汀)3縣。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設福建經略使(軍區長官職稱),始出現福建名。

2007-02-06 18:28:40 補充:
閩國五代十國時期,福建先為王氏的閩國,945年為南唐所據。宋朝北宋的福建地區屬於福建路,設置6個州、2個軍和47個縣——福州12縣、建州7縣、泉州7縣、南劍州5縣、汀州5縣、漳州4縣、邵武軍4縣、興化軍(979年起)3縣。此後,福建地區長期保持8個州府級的行政區劃,因此稱為“八閩”。北宋末年,金兵占領中原,漢族第三次大規模南遷,有相當一部分在福建定居。宋代福建戶數已突破百萬大關,到嘉定年間戶數達到159萬多。

2007-02-06 18:29:20 補充:
南宋單獨設置了福建路,設置1個府、5個州、2個軍和48個縣——建寧府7縣、福州12縣、泉州7縣、南劍州5縣、汀州6縣、漳州4縣、邵武軍4縣、興化軍3縣,福建路治所設在福州。南宋初二程洛學入閩,閩學創始。南宋紹興至淳熙年間,福建人朱熹對北宋以來的理學思潮進行了一次全面總結,閩學發展成熟。1276年,元軍占領臨安,益王趙在福州即位,改號景炎,提升福州為福安府,定為行都。元朝1278年(元朝至元十五年),元朝征服福建後,設福建行中書省於泉州,三年後省會遷福州。

2007-02-06 18:31:29 補充:
宋末,元時期,由於蒲壽庚棄宋降元,使泉州港沒有受到破壞,反而發展成國際著名的港口,市內形成大批外僑(主要是阿拉伯人)定居的居留地“蕃坊”,當年留下的清真寺一直保留至今。天主教也於元代傳入泉州,元代中國天主教僅有兩個教區,一個在泉州,另一個在北京。元代行中書省制,置福州、建寧、泉州、 興化、邵武、延平、汀州、漳州8個路。


收錄日期: 2021-04-27 14:57:0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06000051KK0224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