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20分)

2007-02-06 5:21 am
求魯迅一生的大事(最好包括他所寫的文學作品)

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20分!

回答 (5)

2007-02-06 5:36 am
✔ 最佳答案
魯迅的譯文忠實嚴謹,多取材於跟當時中國境遇相類的弱小國家、被壓迫民族的作品,從中尋求時代熱切呼喚的掙扎、反抗和怒吼的精神。據不完全統計,魯迅翻譯介紹了14個國家近百位作家的兩百多種作品,印成了33個單印本。1958年12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魯迅譯文集》,共十卷,收錄了魯迅翻譯的《苦悶的象徵》、《出了象牙之塔》、《毀滅》、《死魂靈》等,約250萬字。正是通過這些譯文,魯迅構築了一道溝通人類心靈的橋梁。
魯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批判者,同時也是中國文化傳統的卓越繼承者。他一方面執著於對封建文化痼疾的抨擊和解剖,另一方面又以頑強的毅力、謹嚴的態度、持久的熱情,從事國學研究。他輯校古籍手稿共50種,其中,他輯錄的《古小說沉》、《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以及校勘的《稽康集》,都具有重要學術價值。此外,他還辛勤搜集了大量兩漢至隋唐時期的石刻拓片,至今保存的有4,217種,5,900餘張。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他完成了學術專著《中國小說史略》和《漢文學史綱要》。此外,他的學術見解還體現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和《門外文談》等雜文中。
 魯迅在從事小說創作的同時,又創造了一種新型的文學形式──雜文。這一文學形式萌芽於「五四」文學革命與思想革命,它一方面吸收了外來的隨筆(essay)和小品(feuilleton)的特點,另一方面又和中國古代散文(如魏晉文章)的深厚基礎相關聯。雜文在魯迅創作中佔有極大的比重。魯迅把他那罕見的深刻思想、驚人的藝術天才、淵博的書本知識、豐富的人生體驗,都凝聚在這九百多篇雜文中,使他的雜文成為中國思想史上的輝煌篇章,成為中國現代散文難以逾越的高峰。無論對於魯迅本人,還是對於中國社會、中國文化,魯迅雜文的重要性都超過了他的小說和其他著作。如果離開了這些雜文,魯迅作為文學家的分量就會大大減輕。
參考: web site
2007-02-07 2:06 am
生在封建統治日益腐朽、中華民族飽受屈辱的年代,年輕時相信醫學救國,曾東渡日本學醫。後來,他改變了想法,認為拯救民族的靈魂更為緊迫,於是棄醫從文。魯迅在辛亥革命前夕出現在思想文化戰線,成為文化新軍的旗手。他在小說、雜文、散文等諸多領域都有嶄新的建樹,作品思想深邃,為中國現代文化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精神資源。

  為了弘揚魯迅的文化業績,中國大陸以培養青年作家為宗旨的文學院就是以他命名的,中國作家協會設有以魯迅命名的大型文學獎,而北京、上海、紹興、廣州等魯迅生活過的城市也都設有紀念......

參考資料:http://www.chiculture.net/0424/html/0424a01/0424a01.html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

參考資料:http://luxun.chinaspirit.net.cn/

魯迅一生,留下了約六百萬字的著作和譯作,加上輯校古籍、散佚作品和書信,約一千萬字左右。他主編及參與或指導編輯的雜誌有二十餘種,參加編輯的叢書有十多種。魯迅的作品在全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截至目前為止,已有三十多個國家用五十多種文字出版了魯迅作品。魯迅對世界文學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突出的獨一無二的成就,一是塑造了阿Q這個既能概括中....

參考資料:http://www.chiculture.net/0424/html/0424b04/0424b04.html

其他網頁:home.stlouis.edu.hk/~artlai/lushun.htm
2007-02-06 6:16 am
1881年 农历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叫周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

1886年 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1892年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

1903年 是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秋,译《月界旅行》毕。

1906年 六月与山阴朱女士结婚。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中止学医。

1907年 是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以费拙未印,后为《河南》杂志撰文。

1908年 是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

1909年 是年辑印《域外小说集》二册。六月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1911年 九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冬,写成第一篇试作小说《怀旧》,阅二年始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

1912年 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是月公余纂辑谢承《后汉书》。

1913年 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1915年 一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经》成。

1917年 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同月乱平即返部。

1918年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1919年 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随感录四十》,载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后收入杂感录《热风》。

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

1920年 一月,译成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戏曲《一个青年的梦》。十月,译成俄国阿尔跋绥夫著小说《工人绥惠略夫》。是年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1年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2年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五月译成俄国爱罗先珂著童话剧《桃色的云》。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3年 九月小说第一集《呐喊》印成。同月,《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印成。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1924年 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

同月又校《嵇康集》,并撰校正《嵇康集》序。七月住西安讲演,八月返京。十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是年冬为《语丝》同刊撰文。

1925年 十一月,杂感第一集《热风》印成。十二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是年仍为《语丝》撰文,并编辑《国民新报》副刊及《莽原》杂志。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师,黎明小学教员。

1926年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园,与齐宗颐同译《小约翰》。八月底,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九月《彷徨》印成。

1927年 二月往香港演说-《无声的中国》,次日讲-《老调子已经唱完!》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同月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辞职。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八月开始编纂《唐宋传奇集》。同月《野草》印成。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同月《唐宋传奇集》上册出版。

1928年 二月《小约翰》印成。同月为《北新月刊》译《近代美术潮论》,及《语丝》编辑。《唐宋传奇集》下册印成。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老而不死论》。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译本出。《奔流》创刊号出版。十一月短评《而已集》印成。

1929年 一月与崔真吾,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简称朝花社。五月《壁下译丛》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艺术论》译成出版。九月二十七日晨,生一男。同月为柔石校订中篇小说《二月》。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文艺与批评》译本印成。

1930年 一月朝花社告终。同月与友人合编《萌芽》月刊出版。开始译《毁灭》。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连盟成立会”。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辑“反动文人鲁迅”。“自由大同盟”被严压,先生离寓避难。与神州光社订约编译《现代文艺丛书》。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同月译雅各武莱夫长篇小说《十月》讫。九月为贺非校订《静静的顿河》毕,过劳发热。同月十七日,在荷兰西菜室,赴数友发起之先生五十岁纪念会。十月四五两日,与内山完造同开“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同月译《药用植物》讫。十一月修正《中国小说史略》。

1931年 二月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印成。同月二十八日回旧寓。三月,先生主持“左联”机关杂志《前哨》出版。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流氓与文学》。

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七月为增田涉讲解《中国小说史略》全部毕。同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弊》。八月十七日请内山嘉吉君教学生木刻术,先生亲自翻译,至二十二日毕。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楼景印宋本。同月《毁来》制本成。

十二月与友人合编《十字街头》旬刊出版。

1932年 四月编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评-《三闲集》。编一九三○年至三一年杂文-《二心集》。五月自录译著书目。九月编译新俄小说家二十人集上册讫,-《竖琴》。编下册讫-《一天的工作》。十月排比《两地书》。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演。

1933年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

三月《鲁迅自选集》出版于天马书店。五月十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七月,《文学》月刊出版,先生为同人之一。十月先生编序之《一个人的受难》木刻连环图印成。同月“木刻展览会”假千爱里开会。又短评集《伪自由书》印成。

1934年 一月《北平笺谱》出版。五月校杂文《南腔北调集》,同月印成。五月,先生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八月编《译文》创刊号。十月《木刻纪程》印成。同月短评集《准风月谈》出版。

1935年 一月译苏联班台莱夫童话《表》毕。二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四月《十竹斋笺谱》第一册印成。六月编选《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导言毕,印成。九月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译本印成。十月整理《死魂灵百图》木刻本,并作序。十一月续写《故事新编》十二月编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上卷。

1936年 同月二十日与友协办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编》毕,即出书。二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为之选定《苏联版画》。同月编《海上述林》下卷。六月,病中答访问者O·V·《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又《花边文学》印成。七月,先生编印之《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八月,为《中流》创刊号作小文。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译本印成。能偶出看电影及访友小坐。同月八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十七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延至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逝世。

作品:
《阿Q正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孤独者,我之节烈观,自题小像(外八首),鲁迅旧体诗集注(六十一首),魯迅翻譯的《苦悶的象徵》、《出了象牙之塔》、《毀滅》、《死魂靈》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這三部短篇小說集,回憶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詩集《野草》,兩地書,輯錄的《古小說沉》、《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以及校勘的《稽康集》,學術專著《中國小說史略》和《漢文學史綱要》.
2007-02-06 5:39 am
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他出生在封建統治日益腐朽、中華民族飽受屈辱的年代,年輕時相信醫學救國,曾東渡日本學醫。後來,他改變了想法,認為拯救民族的靈魂更為緊迫,於是棄醫從文。魯迅在辛亥革命前夕出現在思想文化戰線,成為文化新軍的旗手。他在小說、雜文、散文等諸多領域都有嶄新的建樹,作品思想深邃,為中國現代文化提供了取
2007-02-06 5:30 am
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他出生在封建統治日益腐朽、中華民族飽受屈辱的年代,年輕時相信醫學救國,曾東渡日本學醫。後來,他改變了想法,認為拯救民族的靈魂更為緊迫,於是棄醫從文。魯迅在辛亥革命前夕出現在思想文化戰線,成為文化新軍的旗手。他在小說、雜文、散文等諸多領域都有嶄新的建樹,作品思想深邃,為中國現代文化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精神資源。
為了弘揚魯迅的文化業績,中國大陸以培養青年作家為宗旨的文學院就是以他命名的,中國作家協會設有以魯迅命名的大型文學獎,而北京、上海、紹興、廣州等魯迅生活過的城市也都設有紀念機構。
魯迅一生,留下了約六百萬字的著作和譯作,加上輯校古籍、散佚作品和書信,約一千萬字左右。他主編及參與或指導編輯的雜誌有二十餘種,參加編輯的叢書有十多種。魯迅的作品在全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截至目前為止,已有三十多個國家用五十多種文字出版了魯迅作品。魯迅對世界文學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突出的獨一無二的成就,一是塑造了阿Q這個既能概括中國國民心理病態又能顯示人類共有心理弱點的精神典型,二是創造了融合詩的因素和政論的因素的戰鬥文體──雜文。魯迅作品是中華民族奉獻給世界文學寶庫的耀眼明珠。
魯迅的文學道路是從翻譯介紹外國文學起步的。他的譯文忠實嚴謹,多取材於跟當時中國境遇相類的弱小國家、被壓迫民族的作品,從中尋求時代熱切呼喚的掙扎、反抗和怒吼的精神。據不完全統計,魯迅翻譯介紹了14個國家近百位作家的兩百多種作品,印成了33個單印本。1958年12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魯迅譯文集》,共十卷,收錄了魯迅翻譯的《苦悶的象徵》、《出了象牙之塔》、《毀滅》、《死魂靈》等,約250萬字。正是通過這些譯文,魯迅構築了一道溝通人類心靈的橋梁。
魯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批判者,同時也是中國文化傳統的卓越繼承者。他一方面執著於對封建文化痼疾的抨擊和解剖,另一方面又以頑強的毅力、謹嚴的態度、持久的熱情,從事國學研究。他輯校古籍手稿共50種,其中,他輯錄的《古小說沉》、《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以及校勘的《稽康集》,都具有重要學術價值。此外,他還辛勤搜集了大量兩漢至隋唐時期的石刻拓片,至今保存的有4,217種,5,900餘張。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他完成了學術專著《中國小說史略》和《漢文學史綱要》。此外,他的學術見解還體現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和《門外文談》等雜文中。
 魯迅在從事小說創作的同時,又創造了一種新型的文學形式──雜文。這一文學形式萌芽於「五四」文學革命與思想革命,它一方面吸收了外來的隨筆(essay)和小品(feuilleton)的特點,另一方面又和中國古代散文(如魏晉文章)的深厚基礎相關聯。雜文在魯迅創作中佔有極大的比重。魯迅把他那罕見的深刻思想、驚人的藝術天才、淵博的書本知識、豐富的人生體驗,都凝聚在這九百多篇雜文中,使他的雜文成為中國思想史上的輝煌篇章,成為中國現代散文難以逾越的高峰。無論對於魯迅本人,還是對於中國社會、中國文化,魯迅雜文的重要性都超過了他的小說和其他著作。如果離開了這些雜文,魯迅作為文學家的分量就會大大減輕。
現存魯迅日記從1912年5月5日,到1936年10月18日,每年合訂一本,共25本,其中1922年日記在日本侵略軍1941年12月逮捕許廣平時失落,現根據許壽裳錄存的片斷補入。這些日記記錄了魯迅在北京、廈門、廣州、上海時期多方面的生活狀況,是研究魯迅生平、思想和創作歷程的第一手資料,但也存在「要事不錄,小事不記」的情況。魯迅日記中有些看似無關宏旨的記載,卻隱含了十分重要的政治文化內容,必須聯繫魯迅作品、結合魯迅生平史實來閱讀,如1930年5月7日的日記:「晚同雪峰往爵祿飯店」,實際上是會見當時中國共產黨的主要負責人。

2007-02-05 21:32:50 補充:
魯迅一直認為自己「與詩無緣」,於詩是「外行」,但他卻創作了70餘首詩歌,其中包括新體詩,民歌體詩,打油詩,格律詩等。他的少作感時憤世,抒情性強,多為詠物唱酬之作。「五四」時期的新詩,是「因為那時詩壇寂寞,所以打打邊鼓,湊些熱鬧;待到稱為詩人的一出現,就洗手不做了。」(《集外集.序言》)上海時期,是魯迅詩作爐火純青的時期。這一時期的詩作詞采瑰麗,形象豐富,意境幽深,格律嚴謹,頗具唐人風韻。郭沫若說:「魯迅先生無心作詩,偶有所作,每臻絕唱。」(《〈魯迅詩稿〉序》)
參考: 網址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03: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05000051KK0412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