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台灣名稱的由來
--------------------------------------------------------------------------------
在民代以後的中文記載中,台灣早期被稱為「雞籠山」,「雞籠」,「北港」,「東蕃」,「台員」而跟「台員」同音異字的有「大灣」,「大宛」,「台灣」等。
「台灣」一辭係源自平埔族西拉雅語「Taian」或「Tayan」意為對外來者的稱呼。「台員」一辭始是於15-16世紀的「東蕃記」(周櫻著)。
17世紀時荷蘭佔領台灣,海盜顏思齊開始稱呼台南附近為「台灣」,荷蘭人則稱為「Taioan」(台窩灣 ),日本人豐臣秀吉則稱台灣為「高山國」,但是,日本商人娂以台灣北部平埔族的KieTagarang(凱達格蘭)部族稱台灣而音譯為「雞頭籠」,是為漢譯「雞籠」的由來。並且「雞頭」即「雞冠」,日語為Tosaka轉訛而為takasago漢字作「高砂」,成為台灣的代號,台灣的原住民被日本人稱為「高沙族」。
鄭成功據台後,以「Taiuan」的閩南語音跟「埋完」同音,音義不好而改稱「東都」,鄭經又改稱「東寧」,滿清時才再恢復為「台灣」。
「台灣」一辭,之後即沿用至今。
台灣的另一個名稱「福爾摩沙島」,是從葡萄牙語「Ilha Formosa」(美麗之島)音譯而來,在1950年代前是台灣主要的英語名稱。
註:台灣原寫作臺灣,「臺」為正體字,為書寫方便,此字後來與異體字「台」通用,現今多用「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