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袁世凱籌備帝制的步驟和手段有何看法!! 急用!!!!!

2007-02-06 4:16 am
1.你對袁世凱籌備帝制的步驟和手段有何看法??
2.袁世凱是否註定失敗?

急用.
唔該大家幫到既就幫啦.thx~

回答 (2)

2007-02-06 4:37 am
✔ 最佳答案
中華民國大總統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北洋新軍成為清室唯一可抵抗革命的力量,於是再用袁世凱,先任其為湖廣總督,旋任其為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一面以武力壓迫南方革命,另一方面卻暗中與革命黨人談判。而革命黨人亦認為袁是能領導中國的有力領袖。12月29日,南方十七省選出孫中山為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佈民國成立,孫中山就任。之後孫中山答應辭去大總統一職,換取袁及北洋軍倒戈。1月25日,袁世凱及各北洋將領通電支持共和。2月12日,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溥儀遜位,清朝正式覆亡。2月15日,南京參議院選出袁世凱為第二屆臨時大總統,袁於3月10日就職。

1913年2月,中國首次根據臨時約法的規定,進行國會選舉。國民黨所得議席最多,預備由宋教仁出任內閣總理。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遇弒身亡,袁世凱被認為是背後策動暗殺者。7月,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武力討伐袁世凱,但被袁擊敗。10月6日,國會在軍警壓力下選出袁為第一任正式大總統。11月,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並收繳國民黨議員證書。國會因人數不足而無法開會。1914年1月,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會。之後袁認為「人民濫用民主自由、人民政治認識尚在幼稚時代」,廢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於5月推出新的中華民國約法,改內閣制為總統制。之後再修改總統選舉法,使總統可無限期連任,而新任總統亦由在任總統指派。


二十一條和復辟稱帝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派兵佔領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殖民地和鐵路。1915年,日本欲乘歐美各國無暇東顧,秘密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要求中國承認日本取代德國的特權,進一步擴大日本在滿蒙的權益,並聘用日人為顧問。日本的要求接近等同將中國納入成為其保護國。袁世凱希望透過談判,用最小的代價,解決日人的要求。至5月9日,在日本的最後通諜之下,袁世凱被迫接受二十一條大部分條款,史上稱為五九國恥。

1915年8月,楊度等人發起「籌安會」,鼓動恢復帝制。12月,袁世凱下詔將國號中華民國改稱中華帝國,自1915年12月12日加冕登基為中華帝國皇帝,並改中華民國五年(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是為洪憲皇帝或洪憲皇朝。總統府改爲新華宮。袁氏的登基稱帝之舉,受到當時大部份中國人的反對,蔡鍔等人組織護國軍群起討伐。袁世凱的部分心腹將領,如段祺瑞亦借詞離開。隨著復辟帝制遭到廣泛反對而失敗,袁世凱在1916年3月22日宣佈取消帝制帝號,中華帝國也不復存在。稱帝83天後,6月6日羞憤死去。

評價
袁世凱雖然在前期對中國做過一些貢獻,但後來他為了個人野心和權力,廢止了議會與約法,使剛誕生的中華民國失去在制度下健康發展的機會。1915年袁世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之時,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的大部分條款,也使得他的形象受損。之後袁世凱復辟稱帝,開歷史的倒車,更令他被人唾棄。所以他成為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形象極為負面的大人物,被許多人斥為「竊國大盜」。
2007-02-08 10:43 pm
1. 袁世凱生平我就不再詳述了, 他稱帝步驟主要是:
-- 先推倒清室, 讓共和政府成立, 並成為當中領導.
-- 暗殺宋教仁, 解散國會, 不擇手段排除反對勢力, 並以軍事討平.
-- 尋求外國支持, 與日本簽定廿一條
-- 制造中國需要帝制的公論.

我認為步驟是對的. 但手段在開始時, 逼清室遜位頗為高明. 但後來越來越低下.
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今天的事一些影子. 暗殺宋教仁, 與今天某賭業大王找人打民主人士何某有何兩樣? 雖沒證據, 卻幾乎都讓公眾知道是誰幹的.
至於製造帝制言論, 與今日某些傳媒強調支持某些國策也沒兩樣.
可以見得, 中國經過近一百年, 手段都沒什麼進步.

至於袁世凱為什麼手段如此, 有記載是因為他後期和外界隔絕了, 活在自己幻想中的世界中. 他也很重視情報, 但想不到, 原來手上的報紙, 也是其兒子偽造讓他看的.

因此, 後期連番出錯.

2. 稱帝也不能說註定失敗, 袁氏在國際界中聲望是不錯的, 但其他客觀條件實在不利.

-- 與國際大勢相違背: 當時國際社會, 各國國家的帝制都在崩潰中. 維持帝制的國家, 也在
走君主立憲的道路. 袁氏重新建立一個新的專制皇朝, 和國際大勢不乎合.

-- 民心向背: 其實當時共和政府成立不久, 人民對帝制還是共和, 是沒有太大的偏向. 可是, 公眾對外敵的反感則十分一致. 袁氏為了稱帝, 一心討好日本, 觸動了大眾反感的神經.

-- 繼任人威信不足: 袁世凱已六十歲, 他若登帝位, 相信不出幾年就會駕崩. 大臣們考慮的, 是能不能臣服於其兒子. 袁氏手下能人眾多, 他們對袁世凱或甘心為其賣命, 但卻對其兒子看不上眼. 眾人都認為繼承其帝位的會是長子袁克定, 有人曾私下討論過:這個曹丕, 試問何人服待得了.

袁氏稱帝, 主要是因為其封建思想作祟. 他根本不理解什麼是共和, 唯一吸引他推倒清室的理由, 並不是大總統之位, 而是取而代之的可能性. 再加上他年紀已大, 近六十歲了. 袁家沒一人過六十的宿命, 更加速其謀帝位的速度, 令他越發幹下更多的失誤.

其實以袁世凱的聲望, 安安心心做一個中華民國大總統, 相信更有作為. 以他和國際社會的關係, 中華民國立國後應不會遭遇那麼多困難, 而可以立即發展起來. 他死了, 中國再沒有一個人聲望如此突出的人, 結果誰也不服誰, 才引政後來亂得不可收拾的局面.

不過以袁的性格, 他不可能想到那麼多了.

2007-02-14 00:26:10 補充:
如果你要取捨不了要不要那些抄書的答案, 就請直接選他吧. 不要把我的答案一起選舉. 好嗎?
參考: 袁世凱傳, 維基


收錄日期: 2021-04-25 16:01:3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05000051KK0359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